熊孩子见多了,但这么凶的"熊家长"还是头一回见,而且他们的奇葩行为还被人民网评公开批评,也是够经典的。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在高铁上,一个3岁的孩子在车厢里不停大声喊叫,让车厢的其他乘客感到非常不满,后来有乘客忍不住劝说制止,但没想到的是,他的家长不但没制止孩子,反倒怒怼乘客:“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
乘客听了后就来气了,接着就跟这个家长争辩起来,不料这个家长还大言不惭地说:“嫌吵你们坐高级的(车)去。”,“你这辈子别生孩子了,生了也得被你带死。”
整个吵架的过程都被其他乘客拍下来了,这事也一度被冲上热搜,很多网友看完后就纷纷表示,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人民网评也就这件事发表道:“爱子,教之以义方。”父母爱着子女,就应当用做人的正道加以教导,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为人父母者要在文明教化上身体力行,立德方能树人,帮孩子扣好德行这颗扣子,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调皮,关键在于家长怎么引导,发生这件事的时候,家长只要管教一下,或者跟其他乘客说声抱歉,相信事情也不至于发酵到这个地步,希望视频里面的家长能真正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好好思考下日后教育方向。
那如果我们作为父母,不想成为别人眼里的“熊家长”,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如何杜绝孩子成为“熊孩子”1、建立规则意识
我们不要以为一些日常的生活规则,例如买东西要排队、公共出行要让座、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嚣等,等孩子长大就自然而然能学会,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已经能明白承诺和合作的意义,已经能发展出合作的精神。那就是说3岁的孩子已经不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可以开始建立规则意识了。
所以当家长带孩子出去吃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可以提前跟孩子说清楚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规则,例如我们坐高铁,就不能在上面乱跑或大声说话,因为这个行为会影响到其他人,我们是身处一个公共地方,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打扰到其他人。
如果别人为自己服务了,也应该有礼貌地回应对方,给予点头微笑或者说声“谢谢”,这些教育都是在帮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2、提前演练
孩子只是听教可能还不太理解,我们可以在家里提前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演练,家长可以扮演乘客,孩子扮演乘务员,也可以轮流交换角色,让他提前设身处地去带入其中。
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绘本来给孩子介绍,不同的公共场所会有什么要求,让孩子提前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他们在去餐厅或者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就不至于会无所适从。
3、不要硬碰硬
当孩子在一些公共场所发生哭闹的情况时,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要觉得丢脸对孩子进行打骂或者跟着孩子一起生气,这样硬碰硬的教育,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我们可以跟孩子先离开一下,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如果是餐厅,可以先行离开,如果是高铁也可以去到一些休息处,让孩子先冷静下来。
有时孩子其实想好好说话,但碍于面子或者被其他情绪干扰,就只会用继续吵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有可能只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收场而已。
把他们带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可以让他们好好调整好情绪,这个时候家长不用急着说教,也不用对他们进行批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尽快平复情绪。
4、说出情绪来源
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可以引导他们说出他的坏情绪是从哪里来,是因为某件事,家长的某句话让他不高兴了,还是他们想要通过这个行为吸引家长的注意或是想要表达什么需求。
等家长了解原因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果是孩子想要得到什么,那家长看他的需求是否合理,可以跟他约定只要好好表现,回家后就可以得到,如果是家长的某个行为或某句话伤害到孩子了,家长经过反思后,可以适当放下身段跟孩子道歉,这事情就解决了。
如果只是一味地打骂,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发泄,满肚子委屈,你也觉得丢脸,那这种情绪持续的话不但会吵到其他人,还会伤害亲子关系。
5、反思过程
只要孩子愿意说出自己发脾气或者大声吵闹的原因,其实他的情绪已经比较平静了,我们也可以帮助他反思整个过程,或者换位思考,帮孩子想想下次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有什么其他解决办法。
可以跟孩子说:“妈妈刚刚看到你哭闹,我也很难过,不知道你发生什么了,下次你有什么不开心,可以勇敢地告诉我,好吗?"
还可以跟孩子说:"现在你把事情说出来,妈妈也帮你解决了,是不是舒服了,开心了。下次我们遇到问题,也说出来一起解决好吗。"
不要以为3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能理解的事情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关键是家长一定要去做好榜样,做好一个引路人。
总结借用人民网评的话:“爱子,教之以义方。”父母爱子女,就应当用做人的正道加以教导。
只要自己不“熊”了,孩子就不会跟着你成为“熊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