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周初分封的800诸侯是如何被吞并的?

三十三聊过去 2024-07-19 04:52:59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视天下为仇雠。周部落在西伯侯姬昌的治理下逐渐强大起来,有了和商分庭抗礼的资本。经过文王和武王两代人的努力,最终于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打败纣王,获得重新分配天下的权力。

为了巩固统治,周武王采取了封邦建国、以屏周藩的分封制,大封天下诸侯。其中占大部分的是周王室成员,其次是功臣名宿,然后是先代贵族,亦即三皇五帝和商朝遗民。号称有800之众。但根据现代专家、学者利用现存史书和地下遗址考证,能查到名字的只有一百三十多个诸侯国。

随着时间推移,周王室分封的某些诸侯国因为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逐渐强大起来。正如当初臣服商的周部落一样,它们开始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希望能重新分配现有的土地和资源,以达到能和自己的实力所匹配的程度。加之周王室越发地衰微,春秋之时,天下竟然到了礼崩乐坏的程度。

为了壮大自身,各诸侯国相互攻伐,许多小国在这种吞并战争中消亡。到了战国时期,有名的就只有韩、赵、魏、楚、燕、齐以及强秦,还有一个苟延残喘的卫国,竟然到了秦二世时才灭亡。那么这些小国是如何被谁逐渐吞并的呢?

比如春秋时期常年处于挨打状态下的周公后人所统治的鲁国就吞并了滥国、鄅国、极国、邿国、鄟国、项国、根牟国、须句国、焦国、於馀丘国、牟国。这个尽得周礼的国度,通过扩张,吞并了这十一个国家,成为了周王室的有力辅弼,也成为了春秋之时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而手握征伐天下大权的姜尚及后人所处的强齐,在齐桓公之时实力达到了顶峰,被他所吞并的小国就有31个之多。比如莱国、纪国、薛国、滕国、邹国、莒国、邾国、小邾国、郕国、郭国等。其中被齐国吞并的最为有名的是曾出现过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之宋国。齐联合楚国和魏国吞并了宋这个礼仪之邦,声名到达了鼎盛。

而受封之初,地位最卑微、地盘最小,仅仅是子爵,就连祭祀先祖都要去邻国偷牛的楚国竟然成为了吞并小国最多的国家。根据专家们的统计,被楚国吞并的小国大约在60到73之间。顶峰之时,楚国的疆域涵盖了如今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就是称呼他为“半天下”也不为过。其中被楚国吞并的强国就有宋、鲁、越、蔡等,而小国就有唐国、邓国、申国、息国、江国、黄国、陈国等。

楚地虽大,但强不过齐和晋。齐桓公之时,甚至隔着几个诸侯国也要跑到楚国颐气气使,楚国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而晋国自不必多说,春秋之时,晋常年处于霸主地位,哪怕被手下大夫掀翻,分裂出来的韩、赵、魏都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强国。作为春秋之时的强国,晋国吞并的小国仅次于楚国,位居第二。其中有名的有名的有虞国、苪国、霍国、虢国、刘国、冀国、毛国、邶国、彭国、谢国、代国、巩国、逼阳国、莘国、瑕国、翨阳国、蓐国、姒国、黄国、沈国、贾国、荀国、郇国、黎国、雍国、焦国、杨国、耿国、肥国、郤国等等。

秦成为诸侯的时间最晚,起初只不过是替周王室放牧的“弼马温”。后来受到周孝王的赏识才得以位列诸侯。秦国游离于中原各强国,与西戎杂居,一直被东方各国视为蛮夷。但就是这么一个让所谓的中原各国均不重视的蛮夷之国,却实打实地笑到了最后。在吞并六国之前,秦国就先后梁国、芮国、滑国、以及庸国这些小国家。然后又兼并了巴和蜀,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战国晚期,秦国又灭了西周国和东周国,结束了周王室近800年的统治。这位商朝贵族恶来的后裔,最后又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建立起来大一统的秦帝国。到了秦二世之时,胡亥把卫君角贬为了庶人,享国907年的卫国成为最后被吞并的国家。

想当初周封800诸侯,到了春秋时期仅存200余邦国,到了战国时期仅存20多国。直到秦王扫六合,吞并天下,周封之国荡然无存。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权力斗争中,只有不断适应变化,调整策略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0 阅读:199

评论列表

江湖百晓生

江湖百晓生

2
2024-09-05 17:23

黄国是楚国的楚成王灭掉的[哭笑不得]

江湖百晓生

江湖百晓生

1
2024-09-05 17:24

庸国也是楚国的楚庄王联合秦国,巴国一起灭掉的

三十三聊过去

三十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