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摩物联冲刺港交所:IPO前大量“分红”,现金流不乐观

博望财事 2025-02-09 18:18:44

文|宁成缺

来源|博望财经

在高铁站、机场、商场及影院等地段,智能共享按摩椅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些遍布各处的按摩椅背后,竟隐藏着一家在短短九个月内就创造了1亿净利润的行业巨擘——福建乐摩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摩吧”)。

最近,这家公司更是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在主板挂牌,中信建投国际和申万宏源香港将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从2021年至2023年,乐摩吧在交易额上始终位居中国大陆智能按摩服务提供商之首。其市场占有率在这三年间分别达到了29.4%、33.9%及37.3%。

然而,在这快速增长的背后,乐摩吧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高昂的场地租金和运维成本,以及来自实体按摩店和上门按摩平台的竞争压力,都让乐摩吧的发展之路充满了变数。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乐摩吧的共享按摩椅能否继续“躺赢”,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01

9个月狂赚1亿,乐摩物联什么来头?

乐摩吧,这个自2016年诞生的品牌,迅速在商业综合体、影院、交通枢纽如机场、高铁站等高人流区域扎根。

它的收费标准简洁明了,分为6元/6分钟、10元/12分钟、15元/20分钟三档,并支持充值优惠活动,如充值30元、50元、100元。更令人惊喜的是,每次按摩结束后,用户还能收到一份贴心的健康报告。

乐摩吧的业务发展势如破竹,营收和净利润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3.30亿元,到2023年的5.87亿元,再到2024年前9个月的6.15亿元,乐摩物联的营收一路高歌猛进。

其中,智能按摩服务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9个月来自这块的收入占比高达95.75%、96.74%、98.22%,比例还在逐年提升。

除了智能按摩服务,乐摩物联还有其他收入来源,如家用按摩设备、小件的线上销售及数字广告服务,但这些相比智能按摩服务来说,只是锦上添花。

乐摩物联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直营和合伙人两种。

直营模式下,公司直接负责服务网点的经营,从选址、装修到设备维护,所有环节都亲力亲为。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扫码或通过App完成支付,按摩费用直接进入公司账户。

目前,直营是乐摩物联主要经营方式,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9个月,直营占总收入的74.26%、80.45%和84.01%。

而合伙人模式则是公司与拥有本地资源和人脉的城市合伙人合作,城市合伙人负责具体运营,公司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并按交易额比例分成。同期,这一模式收入分别为0.71亿元、0.96亿元和0.87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21.49%、16.29%和14.21%。

虽然合伙人模式的收入低于直营模式,但其毛利率却显著高于直营模式,2024年前9个月达到了74.44%。这主要是因为乐摩物联将很大一部分设备成本和按摩椅的折旧及摊销都转移到了合伙人身上。

如今,乐摩物联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超过4.5万个服务网点,投放了超过50万台智能按摩设备。乐摩吧小程序的注册会员人数也已突破2800万,交易次数从2023年9月底的4.69亿次增至2024年同期的6.04亿次,增长率高达28.92%。

这些数字背后,是乐摩吧多年来深耕大城市的成果。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九个月,乐摩吧来自一、二线城市(包括新一线)的智能按摩服务交易额占比分别为60.73%、62.28%、61.57%。

然而,作为行业“独角兽”的乐摩吧,在融资方面却显得相对低调。

公司成立至今,对外公布的融资信息只有两次。2017年12月,公司完成A轮融资,金额为5000万元,投资方为基石资本。2024年9月,乐摩吧又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7.5亿元,但具体金额及投资方等细节并未披露。

02

增收不增利,乐摩物联很缺钱?

乐摩吧计划在港股上市,梦想着能够“躺赢”突围,但现实却远非如此平坦。

首先,增收不增利成为乐摩吧面临的首要难题。2024年前三季度,乐摩购买物业、库房、设备等款项的资本支出高达1.4亿元,但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仅为1.8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同期的7140万元骤降至2780万元。

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从2023年前9个月的46.09%降至2024年前9个月的39.9%。这主要是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带来了初始成本,以及运维人员支出的增加,导致毛利增长放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乐摩吧经调整净利润仅从1023年的0.95亿元微增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亿元,与营收超39%的增幅相比,几乎可以说是“增收不增利”。

然而,这只是乐摩吧烦恼的开始。按摩设备的使用年限在2至3年,每隔2至3年需要更换一批按摩设备,高折旧率也将进一步压缩乐摩物联的盈利空间,加剧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而且,优质场地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租金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乐摩吧的服务网点相关支出(包括场地使用费及运维成本)逐年增加,从2022年的1.59亿元增至2023年的2.3亿元,再到2024年前9个月的2.57亿元。

高昂的场地租金已成为共享按摩椅行业的重要成本之一,对于乐摩吧来说更是如此。乐摩吧的“场地使用费及运维成本”占营收的比例也居高不下,分别为48.18%、39.25%和41.86%,相当于净利润的1864%、243.18%和276.02%。

除了财务压力,乐摩吧还面临着无效扩张的问题。截至2024年三季度,虽然影院占有按摩设备数量的79%,但仅贡献了近两成的营收。相反,商业综合体虽然只占有按摩设备数量的17%,却贡献了总营收中近七成的份额。

乐摩吧还饱受负面舆论的困扰。由于按摩椅多设置在商场、影院、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卫生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网络上关于乐摩吧按摩椅不卫生的吐槽屡见不鲜,灰尘、汗渍、鞋印甚至烟灰、口香糖等污渍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同时,按摩椅是否占用了公用座椅空间的争议也一直存在。在客流量大的地方,当公共座椅坐满后,部分游客试图在按摩椅上休息,却常遭机器语音提醒和座椅翻转,这种冰冷的驱赶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不满。

在用户体验上,乐摩吧也遭到了多位用户的吐槽。投诉平台上关于“乐摩吧”的投诉近一千条,内容涵盖按摩力度太大、按摩椅功能出现故障、退款困难等多个方面。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用户吐槽乐摩吧的按摩椅“腿和手差点被夹断”“坐完像被打了一顿”。

当然,也有用户表示按摩椅按得相当到位,“肩膀和腰瞬间轻松”,但这毕竟是少数。

更为严峻的是,乐摩吧的现金流也不乐观。2024年前9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约为1.75亿元,但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约为-1.45亿元,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0.41亿元。

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了0.11亿元,截至9月末仅为0.28亿元。而该时期乐摩吧的流动负债总额为2.09亿元,其中一年内需要偿还的银行贷款就有0.49亿元,资金缺口明显。

这或许也是其急于上市“找钱”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乐摩吧想要港股上市“躺赢”突围的道路并不平坦。面对增收不增利、高昂的租金压力、无效扩张、负面舆论以及用户体验上的诸多问题。

03

天花板太低,出海是乐摩吧的救赎吗?

从市场规模来看,智能按摩服务的增长显得颇为乏力。

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中国智能按摩服务市场规模仅从23.4亿元增长至2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1%。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增速都在放缓,而乐摩吧作为行业领头羊,其增长压力可想而知。

尽管乐摩吧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其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29.4%提升至2023年的37.3%,但随着市场份额逐渐饱和,进一步提升的难度也在加大。

这一点,从乐摩吧营收增速的放缓中便可见一斑。2023年,乐摩吧的营收增速还高达77.75%,但到了2024年前9个月,这一数字已降至39.08%。

更为严峻的是,乐摩吧的业务严重依赖单一的智能按摩服务,缺乏多元化的发展策略。目前,公司并未转型寻找第二发展曲线,天花板太低。

与此同时,同行们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传统的按摩椅制造品牌如奥佳华、荣泰健康等,纷纷涉足智能按摩服务领域,对乐摩吧构成了不小的冲击。

实体按摩店和上门按摩平台等也在蚕食共享按摩椅的市场。连锁实体按摩店如颐而康、重庆富侨等,已拥有成熟的市场布局和客户基础;而上门按摩平台如推推熊、东郊到家等,也发展迅速,成为乐摩吧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尤其是东郊到家,已在2024年4月传出赴港上市的计划,力争成为“上门按摩第一股”。截至2023年底,东郊到家已拥有3万名技师和700万平台用户,预计2025年突破65亿元。其规模之大、发展之快,令人咋舌。

在共享经济的浪潮退去后,共享按摩椅也开始面临盈利能力和用户复购率的双重考验。艾媒咨询CEO张毅曾指出,公用按摩椅属于“锦上添花”的非刚需选择,市场刚性需求是否足够大,是行业接下来要面临的挑战。

这一点,从行业内上市公司的业务重心转移中便可见一斑。顾家家居和奥佳华的财报中,已多年未单独披露共享按摩椅业务的表现;A股中共享按摩椅概念股的奥佳华业绩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而荣泰健康的共享按摩椅业务营收也从2018年的3.66亿元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466.36万元。

除此之外,乐摩物联也做出了两项令人费解的操作。一是向公司股东大额分红,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共分红4375万元。在公司因为扩张导致销售成本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这一决策无疑引发了外界的质疑。

二是公司高层发生变动,董事长由创始人谢忠惠变更为韩道虎,这一变动也可能对公司的战略决策连续性和股东信心产生影响。

此外,乐摩吧还面临着悬而未决的专利诉讼困扰。尽管在招股书中乐摩物联表示并未牵涉任何重大的诉讼、仲裁或申索,但天眼查显示的数据却揭示了一个不同的事实:乐摩物联在2024年仍面临两起专利侵权诉讼案,目前都没有结果。

总的来说,乐摩吧虽然业绩领先,但仍面临一些经营挑战。此次乐摩吧计划赴港上市,是希望通过扩大服务网点的覆盖范围以及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来实现突围。

但面对实体按摩店和上门按摩平台的激烈竞争,以及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乐摩吧的未来之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海外市场的拓展能否成功?智能按摩服务能否真正打动“外国人”?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0 阅读:2
博望财事

博望财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