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现状:三线城市发着五线的工资,新一线城市拿着一线的工资

峻辉聊过去 2024-12-12 15:16:37

荆襄之地,沃野千里,北达宛洛,西至巴蜀,南据两广,东临苏皖,古为富庶之地。长江水道,京广铁路,水旱码头,工商之都,今为脊梁之省。

湖北作为中部省份,是九省通衢的所在。社会上也流传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俗语赞扬湖北人的聪明能干。

可是自疫情之后,湖北的经济似乎按下了暂停键,一直停滞不前。

据此,网上就有人自嘲道:“湖北的三线城市发着五线的工资,新一线城市拿着一线的工资。”

荆楚大地——湖北

湖北省,简称“鄂”,地处中国中部,居长江中上游,总面积大约为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三面环山的湖北中的“湖”特指洞庭湖,境内湖泊众多,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的多达一千,故而又称“千湖之省”。

分析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总是绕不开该地的地理因素,俗话说“什么样的土,长什么样的树”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是一个文科生,估计对湖北不是特别陌生。

简而言之,湖北的地理结构主要是由三大山脉、两大河流所勾勒出来的一幅画卷。

三大山脉指的是“湖北东面的大别山脉、东南面的罗霄山、以及西面的大巴山脉”。

两大河流指的则是“长江及其汉江”,湖北境内以山地为主,多湖泊,少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湖北的经济支柱不能以粮食加工为主,而是必须依靠工业,才能让经济持续增长。

根据湖北政府官方发布的经济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个季度,湖北全省生产总值(GDP)达到41655.01亿元,同比增长5.7%。

从产业上看,湖北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增加值达到3815.77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为16141.95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为21697.29亿元。

可见,在GDP的贡献值中,工业和服务业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地位。

湖北工业中,有九大支柱,分别为“汽车、钢铁、石化、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生物医药”。

这九项工业中,尤以汽车、钢铁、石化、食品加工最为出色,每家贡献了3千多亿的产值。

首先,湖北的汽车工业拥有比较优势。湖北是汽车工业大省,起步较早,50年代便开始生产汽车配件,60年代生产汽车产品,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

比如湖北著名的汽车公司莫过于东风汽车,其总部就位于湖北省会武汉。

汽车工业对于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汽车时一种加工深度很高的产品。

一辆汽车中完全不同的零部件就有2500种,生产过程中,也要消耗诸多其他工业行业的产品,比如钢铁、橡胶、玻璃、电子、石油等。

在武汉,还有著名的武钢集团,可以为汽车生产出优质的钢铁,两家公司强强合作,创造出不少就业岗位。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湖北落在了其他省份的后面,这对于湖北的汽车产业转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如果按照预定的计划发展,湖北本有着不错的发展,但在2019年,疫情拖累了湖北经济的发展。

在湖北经济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民营经济不强,创业氛围不浓,导致工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吸引人才落户湖北。

对比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可以发现,湖北省最大的不足就是民营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很难叫出一个知名的民营公司。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湖北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为109227元,而城镇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收入则为60583。

两者横向对比,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工资收入只达到了公职人员及事业单位的六成,这足以说明湖北民营环境实在堪忧。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平均工资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远不如中位数来的可靠。

网友在看到这份调查数据,留下的评论多是“我和马云的工资一平均,就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还有人写道:“湖北的现状是,三线城市发着五线的工资,新一线城市拿着一线的工资。”

湖北的工资收入

在湖北中,共有十三个市级行政区。2023年,知名城市研究机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了《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在这份榜单中,湖北的三线城市共有四个,分别为襄阳、宜昌、荆州和黄冈;五线城市只有一个,就是无人问津的随州;作为省会的武汉是唯一的新一线城市,在全国新一线城市中排行第四。

武汉是中部省份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

从1995年开始,武汉就执行了最低工资,次年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屈指算来,最低工资距今也有三十年了。

2024年,武汉市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210元。实话实说,这一标准在全国看来也居于前列。

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武汉的平均招聘月薪高达10313元,虽然还达不到深圳的12751元和上海的13617元,但也绝对算是高收入。

当然,这一数据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可能只统计了高学历职工,或者是又落入了“平均主义”的陷阱。

从全省来看,生活在襄阳、宜昌等地的中产群体,其普遍工资和随州相差不大,大多都处于四五千的水平。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恐怕和湖北省的经济政策有关。

不仅仅是在湖北,放眼全国,都在推行“都市圈”结构,集中全省资源和政策,助力一个城市先发展起来,再带动周边城市。

以四川为例,有将近一半的GDP都由省会成都创造,武汉采取的也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这样一来,武汉的经济肯定是会上一个新台阶,相应的工资也会随着GDP的增长而水涨船高。

不过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省内其余城市的经济将会缓慢发展,跟不上武汉的发展速度。

讲的再通俗一点,就是“量三线城市之力,供武汉发展”,那么三线城市的工资就会停滞不前,渐渐趋同于随州的工资水平。

目前,湖北对于城市规划,还是继续“一主两副”的战略。

早在2001年7月,学者秦尊就在《要文摘报》上发表了《关于宜昌市发展战略定位的建议》。一年之后的11月26日,秦尊文研究员更是在之前的文章,正式提出了“一主两副”。

秦尊文设想的是:在全省建设一个武汉大都市圈为主,以襄阳、宜昌连带周边各50公里左右地区为两个副中心,成立“襄阳大都市区”和“宜昌大都市区”。

该设想写入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并在2003年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

不得不说,该建议确实高瞻远瞩,得以让湖北的经济更上了时代的发展。

要不是这一计划,湖北也不会成为中部地区经济最好的省份,武汉也不会进入新一线城市,更不会得到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

要想让湖北的经济更上一层楼,关键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强大的民营经济,就业容量将会十分有限。

仅仅依靠国有企业,是不可能容纳全省的劳动力。因此,湖北可以着力引进高科技、互联网等大型民营企业落户武汉。

尤其是在政策上,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

可以在信贷支持、资金补贴、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等方面上,给予一定的优待。这样做,中小企业才会真正扎根于湖北各地。

另外,每逢毕业季,政府要起好桥梁沟通的作用,让湖北高校学生能和企业深入交流,做好担保,企业平台才能成为留住湖北“百万大学生”的重要载体。

振兴湖北,还可以将目光移到山区。目前来看,湖北的山区人民分布较为分散,尚没有整合在一起。

关于这点,可以让一些人口较少的乡村实行人口搬迁和产业集中措施,让村民“成为镇民”。

太过分散的居民大大减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不利于湖北乡镇经济的发展。

另外,湖北红色文化感人至深,境内有数量众多的红色革命老区,数不清的红色历史故事等待人们去发掘。

而这些故事,多隐藏在大别山山区,将红色旅游和山区景点融合在一起,也是湖北经济又一个增长点,这也符合中央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结语:

从总体上分析,湖北已经来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增长率注定不能像之前,达到每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如何将高速发展,变为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湖北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然,湖北高校云集,科研院所较多,科技人才储备还很丰富,但都没有完全开发。

如果能在新产业革命中,发挥人才的作用,湖北的经济必能再创辉煌,坐稳中部经济强省的位子。

参考资料

《全面促进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经济众说 2015年第3期

《湖北“一主两副”战略》 学习与实践 2012年第9期

《湖北省工资就业效应研究》 统计与决策 2018年第14期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0 阅读:42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