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下场在即,乌克兰战争大结局众望所归!

峻辉聊过去 2025-02-13 14:58:44

2024年12月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波兰总理图斯克在华沙会面。

经过几个小时的商讨,两人身着黑色西装款款走出了会议厅,来到了记者招待大厅。

关于此次会面,外界最关注的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持续近三年的战争问题。

马克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乌克兰人决定他们需要做出的让步和希望达成的目标,乌克兰的和平不能以牺牲乌克兰人的利益为代价。”

随后,马克龙和图斯克讨论了向乌克兰派遣欧洲军队的潜在可能。

图斯克也证实了这点,会谈中双方确实讨论了向乌克兰派遣军事部队的可能性。

从两人的表述来看,法国作为北约成员国,又是欧洲第一强国,似乎要下场参与到这场战争中。

那么北约是否要真的下场,乌克兰战争大结局又将朝着怎样一个方向发展呢?

北约的东扩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是1949年由12个国家组成的军事联盟。

北约成立之初的创始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盎格鲁-撒克逊为主要人种的资本主义国家,其首要目标就是针对苏联,防止红色势力的不断西进。

国与国之间建立的组织或者机构,最重要、最优先、最紧密的就是军事问题。

军事牵扯着国家安全,没了安全,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就是空中楼阁。

因此北约作为一个军事联盟,远比一些经济组织作用更大。

成员国一致同意,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苏联,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受武装攻击的时候,就会向彼此施以援手。

苏联也不会坐以待毙,但由于经济实力处于下风,直到1955年,苏联才建立起与东欧国家的军事联盟,名为华沙条约。

1991年,苏联未能突破僵化、腐败的体制,瞬间解体,华约组织也随着1991年7月1日布拉格会议的闭幕而分崩离析。

然而,对于西方而言,拥有庞大的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心腹大患。

仅仅解体一次还不够,必须要再次解体,分裂成无数个小国家,才没有能力挑战西方世界。

基于这个目标,北约的使命就不再是防范苏联,而是持续东扩,步步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

当然,北约的东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濒临俄罗斯的大门口。

在北约的计划中,吸纳东部新成员国分三步走:首先是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第二步是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一旦迈进第二步,就意味着该国成了候选国;第三步就是邀请北约所有成员国批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国内经济凋敝、还面临着车臣分裂主义势力的侵扰,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应对北约东扩。

也正如此,北约是“趁你病,要你命”,于1997年7月,在马德里首脑会议上,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为首批北约扩展成员国。

2年之后,又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恰是北约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以上三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这也是第一次北约东扩。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开了一个口子,就会有无数个口子等你去填补,夹在中间的小国自然会抱着更粗的大腿。此后,中东欧国家纷纷申请加入北约。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七个国家也加入了北约。

其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还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2009年,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2017年黑山加入,2020年北马其顿成为了北约的第30个成员国。

短短的20年间,北约发展到了30个国家,囊括了近10亿人口。

俄罗斯一直都心知肚明,知道西方各国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早在1993年9月,叶利钦就曾致信克林顿,对北约的东扩表示不安。

叶利钦或许是有史以来最蠢的开国君主,他看出了西方的野心,曾公开说过:“不仅是俄罗斯的反对派,就是温和派也这样认为,这是对我们国家的一种新的鼓励,是与俄罗斯自然融入欧洲-大西洋空间截然相反的。”

然而,叶利钦还奢望能和西方合作。1994年的欧洲安全与合作峰会上,叶利钦表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新的泛欧安全结构。”

不出意外的是,叶利钦的幻想破灭了,但继承者普京仍旧对西方抱着一丝幻想,甚至更天真(当然,普京也可能是一种试探策略)。

2000年6月,克林顿访问莫斯科时,普京当面向克林顿说道:“我们应该考虑俄罗斯加入北约这个选项。”

克林顿一听,头都懵了,完全没料到普京会提出这个要求。

不过克林顿毕竟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微笑着说:“为什么不?”

可是,敏感的普京却注意到美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听到这条消息非常紧张,他们脸上露出了十分惊愕的表情,心里仿佛默念:我们成立北约就是为了对付你,你现在要加入,我们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另外,美国之所以无法接受俄罗斯加入北约,还有一点就是普京希望俄罗斯在北约内获得特殊地位,即不同于其他中东欧国家,在重大事项上要拥有一票否决权,美国对此完全无法接受的。

不能接受,下一步往往就是矛盾的激化。2008年4月,普京参加了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以强硬的手腕阻拦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

关于北约东扩,俄罗斯认为西方各国曾经有过承诺,长期担任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的扎哈罗娃拿出的资料是199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的会谈录音。录音明确提到:“保证不会在德国东部部署北约军队。”

关于这一点,奥地利前驻苏联大使鲍尔也回忆道:“1990年2、3月份,贝克和我同戈尔巴乔夫举行了会谈。贝克说‘北约不会向东扩张哪怕一英寸’,只是该会谈没有留下文字记录。”

美国对此给出的解释是贝克无法代表东欧各国,他也无法代表整个北约。

北约还强调“西方从未做出过不将北约扩大到统一德国边界之外的政治或法律约束性承诺。”

可见,关于西方是否承诺过不再东扩这一话题,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双方各执一词,纠结于道德上的承诺只能是白费功夫。

重中之重的乌克兰

乌克兰位于欧洲中心,国内有大量的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战略上,克里姆林宫将乌克兰视作自家后院,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就相当于北约军队的一只脚踏入了家中。

2014年,乌克兰爆发了“街头革命”,推翻了亲俄派总统。

至此,乌克兰就谋求加入北约。俄罗斯则针锋相对,立即采取了反击,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

北约一见俄罗斯出动了军队,要玩真的,瞬间怂了,搞起了绥靖主义,真可谓是“干大事而惜身”。

克里米亚危机蔓延到了整个乌克兰东部,由此爆发了一场漫长的消耗战。

接下来的8年里,几万人惨死在乌克兰东部,变成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克里米亚危机也让乌克兰陷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中,再也无法信任俄罗斯。

在这个背景下,2019年,泽连斯基当选为乌克兰总统,在他的领导下,乌克兰融入北约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2020年9月14日,泽连斯基批准了乌克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将发展和北约的关系列为头等大事,最终目标就是加入北约。

普京政府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强硬,多次提到了乌克兰和北约问题。

2021年12月,俄罗斯突然要求美国和北约给予明确的法律安全保障,不得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

普京强调:“北约的军事设施已经移向俄罗斯边境很近的地区,这种情况对我们非常严重。”

针对普京的警告,北约置之不理,保持着一贯的立场。

12月10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就说:“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这是一项基本原则……我们不能接受俄罗斯正在试图重建一个全新的体系。”

两方在这个关键性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普京的耐心也被耗尽。

于是次年的2月24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全面爆发。

在战前宣言中,普京降到:“我们再次尝试与美国及其盟国就欧洲安全和北约不扩张的原则达成协议,但我们的努力是徒劳的,美国没有改变其立场……”

战争爆发后,由于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北约没有义务出兵援助乌克兰,但挑起战争的责任明显有北约的一份。

从道义上讲,西方耍了乌克兰一道。

开战之初,北约之所以不出兵,直接同俄罗斯对抗,主要是一些和俄罗斯接壤的小国家担心会殃及池鱼。

另外,北约的基本立场是“成员国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援,但必须确保战争不会升级,不会蔓延到乌克兰境外。”

可是,只要北约不下场,乌克兰注定是无法击溃俄罗斯,那么战争就一直会持续下去,直到一方让步。

战争拖得越久,欧洲就时刻不安全,这对于欧陆霸主——法国而言,将是不可接受的。

在马克龙看来,欧洲的事情,欧洲人说了不算,非要美国人做主,这就已经是跌份了。

如今战争一眼望不到边,法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将会随着战争的持续而不断下降。

2024年,法国大选前夕,为了赢得选民好感,马克龙破天荒从鸽派转向了鹰派,指责德国在对乌克兰的援助上故意拖延,并盲目信奉美国安全保护伞的永久性。

马克龙在电视直播,进行了一番自我辩护:“我认为俄罗斯人现在将对乌克兰的侵略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层次。随着乌克兰局势的日益艰难,美国不再作为可靠盟友,欧洲正在进入一个新世界。”

或许骨子里马克龙是一个典型的“戴高乐主义者”,主张欧洲独立自主。基于这一政治理念,马克龙频发暴论,什么“北约脑死亡”,什么“要组建欧盟军”。

但是,这些都只是打嘴炮,忽悠选民而已。事实上,法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在大国中是最少的,交付的武器装备也是最次的。

此外,法国民意调查也显示,多数法国人(68%)反对他派遣军队到乌克兰的立场。

选票制国家的元首手中的权力来源于民意,无数的事实证明,民意是短视的、是自私的。棍棒不打到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痛的。

一旦法国参战,死的就是法国人,受伤害的就是法国经济。

与其这样,倒不如流尽乌克兰的最后一滴血,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就是这个道理,故而作为北约成员国的法国是绝对不会下场的。

至于乌克兰的大结局,川普上台以后,将会逐渐清晰明了。

在上台之前,川普就明牌了,乌克兰要是不妥协,就会减少武器援助,尽管承诺的2千多亿美元,也就到账了一半不到。

这样一来,乌克兰将无力独自承担战争的代价,只能割地求和。

因此,乌克兰的大结局会朝着二战时期苏芬战争的剧本发展:俄罗斯惨胜,乌克兰惨败。

2025年2月14日,慕尼黑将会召开安全会议,冲突各方的和平计划将会摆在桌面上,或会出现停战的曙光。

以下是川普的设想:逼迫乌克兰禁止加入北约;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的领土主权;设立一个非军事区,由欧洲军队负责监管;十年内欧盟为乌克兰提供重建资金约4860亿美元;允许乌克兰2030年前加入欧盟(每日邮报曝光的和平计划)。

结语:

回头看乌克兰战争,受害者是无辜的乌克兰民众。

他们误认为泽连斯基会是一代雄主,带领乌克兰走出阴霾,但没想到的是等待乌克兰的只能是漫漫长夜。

古语说的好,“因人成事,因人废事”,泽连斯基误判了普京,也误判了西方,更不知道以史为鉴。

西方的民主制度必然会催生出绥靖主义,今日的乌克兰正如二战的捷克斯洛伐克。

参考资料

《泽连斯基将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 联合早报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乌克兰问题的转变》 BBC

《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0 阅读:9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