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张灵甫杀妻案:既不是出轨,也不是“通共”,真正原因是这个

峻辉聊过去 2025-02-02 14:52:39

身高一米八七的张灵甫,素有“奇俊英迈”的赞誉。其短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因抗日的功勋而名满天下,却又因杀妻一案成为人民公敌,最后则命丧孟良崮。

那么张灵甫为何要对妻子痛下杀手呢?有传言说是因为张灵甫的妻子吴海兰死于出轨,也有人说吴海兰死于其“共党身份”。然而,事情的真相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

报国从军的张灵甫

1903年,张灵甫出生于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东大村。东大村距离西安老城区大约25公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在东大村,张家是方圆十里有名的大户人家。根据现在的老人说法:“以前整个这条街都是他张家的房子,可气派了!”

老人家口中的街道长达150米,民国年间是青石板路,一直伸向村子的出口,属于商业街。现在则换成了水泥路,看不到昔日张灵甫家房屋的一点点印迹了。由此可见,在民国年间,张家是东大村威望甚高的乡绅阶级。

张家之所以如此富裕,和张灵甫的父亲张鸿恩脱不开关系。张鸿恩个子很高,足有一米九。骨子里,张鸿恩就是一个儒家乡绅,非常勤劳,依靠着祖辈的田产,不断发展壮大,才积攒了如山高的家业。

受父亲的影响,张灵甫从小也经常帮父亲干农活。在每天的劳作中,张灵甫长成了待人有礼的少年。读书时,张灵甫悟性很高,尤其痴迷书法。就读于长安中学时,张灵甫就常步行十余里,来到西安文庙摹写魏碑。

那时,国民党大佬于右任曾来到长安中学,参观书法展。看到张灵甫的书法,于右任赞不绝口,连连称赞张灵甫:“奇才、奇才,后生可畏!”巧合的是毛泽东日后的秘书师哲和张灵甫是同窗,见识到张灵甫的书法,也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人长得帅,又写的一手好字,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也令我十分羡慕。”

于右任是同盟会的成员之一,属于老一辈人物,且在靖国军、西北军都有不少的人脉资源,还引领了民国时代书法草书魏碑化的潮流。张灵甫能得到于右任的赏识,为日后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进而成为蒋介石嫡系的将领,埋下了伏笔。

毕业后,张灵甫刚满20岁,先是回到了家乡,拿起了教鞭,当了几个月的小学老师。不过张灵甫注定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男子,炮火轰鸣的战场才是他的归宿。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各路思潮此起彼伏,有文化的张灵甫在1924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可惜的是,北京的物价太贵,学费也高的惊人。根据张灵甫的儿子张居礼回忆:“那时,父亲向爷爷要钱,学费连带生活费一共是200个大洋,但爷爷始终没有给他。毕竟,200个大洋能买20多亩的水田,不是一笔小钱。”

一年之后,无力支付学费的张灵甫迫不得已于北大休学肄业。没了学上,张灵甫又想起了一句话:“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反正这个社会混乱的不像样子,迟早要打起来,如今读书不成,不如投笔从戎。

于是,张灵甫先南下开封,找到了胡景翼(和张灵甫同属西安人士)。靠着这棵大树,张灵甫得以进入军官训练团。幸运的是,在开封,张灵甫又遇到了于右任。于右任非常爱惜人才,给了张灵甫一张推荐信。就这样,张灵甫才在1925年秋冬之际,参加了黄埔公试,并名列前茅,进入四期入伍生总队。

次年3月份,万物复苏,春回大地。黄埔的开学典礼上,张灵甫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将领,都齐聚在广场上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

杀妻谜案

在张灵甫的家庭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谜案。张灵甫本人在老家就有过一段婚姻,是同村的邢勤英。当然,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这桩婚姻是父亲张鸿恩一手包办的封建式婚姻。

起初,张灵甫的母亲还很不情愿邢勤英当自己家的儿媳妇。拒绝的理由,依照现在的目光来看,也很荒唐,竟然是嫌弃邢勤英没有裹足,不是小脚女人。邢勤英听说了之后,立即就不干了。倔强的她非张灵甫不嫁,打碎了瓷碗,用裹脚布包在了脚上,事后脚才小了许多。

然而,张母仍然嫌弃,还是不许。邢勤英也火了,拿着刀,找到了张家,说:“你们要是再不许,我就拿着这把刀,剁了一部分的脚,让村里的父老乡亲都看看,都评评理。”张母半是害怕、半是不忍,终究是允了,说:“这脚要是剁了,以后都成残疾了,怎么干活?”

事实上,张灵甫对于这桩婚姻持有的态度是无可奈何,一方面他违背不了父母,一方面也无法遏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南下广州,见识了新天地、新女性,张灵甫长时间对于邢勤英是不闻不问。

从黄埔毕业后,张灵甫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1师,任步兵见习官。不久,张灵甫升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

北伐结束后,张灵甫调入了第一师。,遇见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胡宗南。胡宗南是一期生,算是张灵甫的学长。对于学弟,胡宗南很是关照,还称呼小学弟是“奇才”。在“天下第一师”的嫡系部队,张灵甫开始崭露头角,屡立战功。

1933年,张灵甫刚刚年满三十,正是而立之年,就当上了第一师独立旅第一团上校团长,逐渐成为蒋介石手底下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也正是这一年,春风得意的张灵甫经战友介绍,结识了第二任妻子——四川广元的吴海兰。

吴海兰的父亲是广元人,家境不错。吴海兰本人在当地的女子学堂上过学,是个有文化、又漂亮的四川妹子。张灵甫很喜欢吴海兰,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张灵甫和吴海兰这对金童玉女,能成为夫妻,算是上辈子修来的缘分。吴海兰还能像北方人一样,擀出一手好面条,能提供情绪价值,因此很得张灵甫的喜爱。小夫妻俩琴瑟和鸣,还有了女儿张云芳,军中的朋友也很羡慕。但谁能想到,张灵甫会在1936年,对妻子痛下杀手。

那一年,张灵甫身为国民党军74师113团团长,率团跟随胡宗南进攻陕北苏区。家眷都留在西安,吴海兰借住在堂兄张德甫的家中(西安莲寿27号)。那是一座前后两进的大院子,吴海兰带着女儿住在前院。

据张灵甫的战友吴戾天的说法,张灵甫在前方作战,忽然听到传言,说自己的妻子吴海兰出轨,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张灵甫火冒三丈,便向胡宗南请假回家。正值春节假期,张灵甫没有声张,若无其事回到了家中,让吴海兰到后院菜地割一把韭菜,做盘饺子。

吴海兰也没多想,就起身来到了后院。正当她弯腰之际,张灵甫掏出随身佩戴的手枪,对准了吴海兰。随着一声枪响,吴海兰应声倒地。

还有一种说法是,吴海兰是中共的地下党员,这种说法多是出自张灵甫的第四任妻子王玉龄。王玉龄回忆道:“张灵甫曾说,她(指吴海兰)拿了我的东西,我问她,她矢口否认,张灵甫一气之下,就枪杀了妻子。”

曾经在张灵甫手下长期任职的军官刘光宇也说:“吴海兰偷过张灵甫的机密文件。”然而,这种说法极不可信,只有人证,没有物证。不光如此,人证大多是和张灵甫关系匪浅的身边人或者同事,很难不说是为了张灵甫开脱,编造的谎言。

实际上,吴海兰之死既不是出轨,也不是“通共”,而是死于张灵甫多疑、善妒的性格。

在《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中《张灵甫》一章,曾描述过张灵甫杀妻的前因后果:1935年,红军抵达陕北。因围剿不利,第一军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恰巧的是,张灵甫的同事杨团长爱开玩笑,谈到了西安家属情况。

张灵甫就问:“你可看见我的太太?”杨团长打趣地说道:“看见了,在电影院门口,你太太身着旗袍,身旁还有一位小伙子,西装革履的俩人可亲热呢。”张灵甫器量狭小,听说妻子“出轨”,气得浑身颤抖,见谁骂谁。隔几天,张灵甫便请假回家,杀害了妻子。

团长杀妻,轰动了古城西安,尤其令西安各界妇女义愤填膺,许多人联名上书国民政府妇女部长宋美龄,要求严惩凶手张灵甫。

吴海兰的父母自然是要讨回公道,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也给宋美龄打去了长途电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们要秉公办理。”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命人将张灵甫带回南京。经过法院判处,张灵甫初审内定为死刑,后终身被判入狱十年,关押在老虎桥模范监狱。

据说,张灵甫还有一个知名狱友——陈独秀,是监狱里为数不多可以享受单间的犯人。次年,“七七事变”爆发,为了共赴国难,蒋介石便释放了张灵甫,让他戴罪立功。

结语:

性格决定命运,此话所言非虚。当张灵甫后来和王玉龄结婚时,王玉龄曾问过张灵甫:“如果我今后有背叛你的行为,你会对我如何?”王玉龄之所以会这样发问,估计也是担心自己步吴海兰的后尘,也从侧面反映了张灵甫善妒、易怒的性格。

参考资料

《鲜为人知: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杀妻内幕》 历史记事

《寻找真实的张灵甫》 特别报道

0 阅读:9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