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大陆针对台湾的军事演习是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5月份,解放军东部战区就在5月23日-24日,组织各军区陆、海、空及火箭军,在金门、马祖、台湾本岛举行了“联合利剑-2024A”军事演习。10月14日,又组织了“联合利剑-2024B”军事演习。
演习虽多,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与其说是军事演习,不如说是政治表态。那么大陆为何总是演习,而不直接进攻台湾呢?回顾历史,其背后的原因恐怕和金门战役脱不开关系。
金门战役的失败1949年上半年,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再无翻盘之可能性。人们对战争有着本能的警觉,从上海的北火车站、十六铺码头开始逃往了南方。
他们之间,大多是国军和旧政权人员的家眷,有的则是匆匆带出了细软财物的地主富商,有的是在日占时期,弯下脊梁的汉奸叛徒……。总而言之,一切在旧社会中惴惴不安的食利者,都像一盘大杂烩一样聚集在流民中,奔向南方。
然而,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号召下,解放军如一支雄师,以席卷残云的攻势,解放了祖国南方的半壁江山。至1949年7月,第三野战军以8个军的兵力投入到解放台湾的备战中。一个月之后,福州战役大获成功;10月,解放军又乘胜追击,解放了漳州、厦门以及滨海一些岛屿。
顿时,金门就俨然成了一座孤岛,何时胜利似乎仅在朝夕之间。不过解放军却在金门栽了个大跟头。
金门是台湾的桥头堡,距离厦门非常之近,最短距离近为5.5海里,抱着篮球就能游过来。历史上郑成功、施琅攻取台湾,无不以金门、厦门为前哨进攻基地。可以这样说,攻台必守金,守江必守淮。金门若是由国民党控制,进可以封锁内陆,退可屏障台湾,反之一样。
彼时,守卫金门的是国民党李良荣的二十二兵团。第二十二兵团并非蒋介石的嫡系,战功也少,下辖的第二十五军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就被重创于碾庄,军长黄百韬更是自杀谢罪。可想而知,第二十二兵团军心涣散,编制不齐,号称一个兵团,实则仅有2万兵力。隔海相望的是龙精虎猛、装备精良的三野第十兵团。
10月24日深夜,离厦门仅有5.5海里的金门海面,吹着微弱的东北风。突然,一阵剧烈的隆隆炮声,让附近沉睡的居民立刻苏醒,纷纷翻身下床。炮火的掩护就是进攻的号角,第十兵团派出了三个团的兵力,以9000多人为第一梯队,分乘300余艘大小各型机帆船,向金门驶去。
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解放军244团最先在垄口登陆。没料到的是,滩头密布地雷,以每平方公里数量计算,是世界上地雷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解放军又要冒着敌人的阻击,故而死伤惨重。
紧跟着,解放军的251团、253团也来到了古宁口。本想强行突破,向金门纵深猛插。一开始,也的确攻占了古宁口、北山、南山、湖尾等村落、据点。但国民党在M5A1坦克装甲部队以及空军的掩护下,进行了全面反击。解放军不得不暂时后退,和敌人打起了巷战。
眼看战事不利,第二梯队的支援就至关重要。不过国民党海军也深知其中利害,海军司令黎玉玺亲率海军驰援金门,在西北海面,猛烈轰击搁浅在此的解放军船只。天刚蒙蒙亮,国民党空军野马式战斗机群接踵而至,另有数架敌机向支援的船只投掷汽油弹,烧起了熊熊烈火。
8时30分,国民党军队对据守的解放军发起了总攻。顽强抗击到最后的五十名官兵,弹尽粮绝,倒在了殷红的海滩上。
失败原因金门战役看似不大,失则影响深远。对于奄奄一息的国民党而言,金门战役的胜利为蒋家政权提供了喘息的时间。10月27日,金门战役的胜利传到蒋介石的耳边,几年没听过好消息的蒋介石激动流下了泪水,甚至说道:“这一仗我们胜了……台湾就安全了”。他太需要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振奋军心了;太需要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去争取美国援助了。
纵观金门战役,解放军认识不足,以为这是以陆军为基地,是此岸到彼岸的运动作战,和渡江战役没什么区别。实际上,金门战役却是一场实打实的两栖登陆作战。如果说单是认识不足,尚是客观原因,但轻视敌人,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错误。
身为主帅的叶飞,完全没有守备金门的李良荣的两万残兵放在眼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海峡另一端的台湾。战前的宴会上,叶飞更是说到:“金门就是盘中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夹,就什么时候夹。”
在主攻部队上,叶飞也用错了人。在第十兵团中,二十八军以善守闻名,并不擅长进攻,打的最多的是阻击战,更没打过渡海作战。有人不赞同,叶飞却说:“进攻金门本来就是二十八军的任务,没什么改变的。”
这种轻敌的情绪不仅仅是叶飞一人,更蔓延到整个三野上上下下。毛主席在总结这次战役中,还写了一封信,电发给了华东野战军:“你们派出了三个团进攻金门……甚为痛惜。查此次损失,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
殊不知,在军事上,最忌讳的就是轻敌冒进。说句恐怖的是,轻敌的情绪,即便是现在还依然存在。如今,台湾早就不是当年的国民党部队,台湾也不是弹丸之地的金门,台海作战比金门战役只会更艰难,不会更轻松。要知道,现在不仅仅是台湾一个地区的兵力固守台湾,说不定会是整个西方援助台湾。
记得2008年,有关部门做过一次调查,曾询问解放军参谋人员是否有信心解放台湾。身为军人的他们雄心万丈,有的讲:“一开打!朝发夕至!”有的人说:“台湾军队不堪一击,我军稳操胜券。”
军人嘛,自信一些是可以的。可是有的媒体宣传工作就有些不切实际了,以唬人的大标题写道:“我军的导弹可以准确无误打倒他们的办公桌上。”可有谁想过,解放军至今没有打过一次实战两栖登陆作战,是一次都没有过。
美国会出兵吗?解放台湾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取决于美国是否会出兵,支援台湾。单靠解放军的实力,拿下台湾只是时间问题,但如果要考虑到美国这个可变因素,那结局就非常难以预料。在中国互联网上,大放异彩的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米尔斯海默(昵称“米老头”)在2024年11月接受英国媒体UnHerd专访时,也谈到过这一问题。
米尔斯海默说:“我认为美国会为了保护台湾而战斗。”当然,他也补充了一句:“我希望事情不会发展到那一步,但我认为对美国来说,制约中国的发展是头等大事。”本来,米尔斯海默就是一个“鹰派”政治学者。早在2001年,米尔斯海默就评论过美国对华政策,认为中国经济崛起将大幅提升其军事力量,进而导致中美关系走向对立。
除了米尔斯海默,美国一所专家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曾在2023年发布过一次兵棋推演报告。报告显示,解放军如果在2026年进攻台湾,美国会拉上日本直接介入战争。结论是战争会短暂持续三周,解放军会战败,台湾将会“惨胜”,经济遭受重创,同时美日的军事力量也会严重折损。
CSIS出具的报告中,有过24次的兵推,包含美日介入其中和作壁上观多种情况。24次兵推中,有5大部分,分别为:“基础模拟”、“悲观模拟”、“乐观模拟”、“台湾孤立无援模拟”与“末日模拟”。
依据这份报告,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虽然遭遇解放军大规模的轰炸,台湾的地面部队还是会向滩头阵地移动。另一边,解放军也努力在滩头建立补给,并向内陆移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假如美国不介入,70天后战争就会结束,解放军就会全面胜利。
此份报告还指出,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完全是两回事,也没有所谓的“乌克兰模式”。美国介入的前提是会利用日本。因为,一旦台海发生战事,日本不会坐视中国,而袖手旁观。日本一旦参战,根据《美日安保条约》,美国必须参战,这也是台湾近年来不断走近日本的核心因素。
当然,这份报告仅仅是一家之言,也有许多考虑不周的情况。比如说只从军事考虑,未从政治上考虑,美国会拉上日本,俄国和朝鲜却没有参与其中。也有可能这份报告是疑兵之计,吓唬解放军。
单就从现在的局势分析,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是一种战略模糊政策,即让解放军无法判断进攻台湾时美国会不会出兵,借此产生一种吓阻效果。不过解放军也有相应的对策,即“灰区行动”,即以一种切香肠似的不断逼迫台湾。
什么是“灰区行动”呢?就是在台海区域,解放军、海警、民兵以军演、联合巡航等方式,对台湾进行全面施压。阶段性的目标则是让解放军在台海周边成为一种常态性的力量,强化大陆对台湾海域的控制,为台湾海峡“内海化”创造条件。
比如说,十年前,解放军从未进行环岛演习,现在则有了“联合利剑”行动,则可以封锁台湾周边海域,对台湾本岛、外岛进行惩罚性、威胁性的军事行动。以前也不会频繁派遣飞机飞越“海峡中线”,可在2023年9月,就派出了103架军机,飞临了台湾上空。连续的“灰区行动”可以用来掩盖真正进攻的第一步,使得台湾和美国难以做好准备。
结语:
不论是美国的战略模糊,还是解放军的“灰区行动”,都是一种不越过红线、不触碰底线的试探性行动。可以预计的是这种现象不会一直持续,最终的结局恐怕还是兵戎相见。之所以不会进攻台湾,也许就是在等待经济完成内循环以及外部会有一个合适的时机,这个合适的时机,有可能就是拿到确切消息,美国不会出兵。
参考资料
《金门战役的背后》 往事历历
《美国对台政策的模糊和清晰》美国研究 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