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前线话剧团进京演出,他们表演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受到了周总理的高度赞赏,他亲自指示一定要将这部话剧搬上大银幕。
因为政府非常重视这部电影,为了保证电影拍摄的质量,在电影开始拍摄前,周总理亲自请《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吃饭。
《霓虹灯下的哨兵》宣传海报
可是当时正值月底,周总理的账头上只剩下了两毛六分钱,他只好用妻子邓颖超的钱。他一入场就大声向大家宣布:“今天请客的是小超!不是我,我已经没钱了!”
按照当时的工资标准,周总理作为国家总理,一个月有400元的工资,而邓颖超的工资是350元。
周恩来和邓颖超
周总理一生节俭,按理说这些钱完全足够他的使用,为何却会在请客吃饭的重要时刻没有钱了呢?
其实,周总理是把工资都用来补贴自己的亲属和部下了。周总理不愿自己的亲友因为困难而向国家伸手,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他就用自己的工资帮助他们。只要亲友有困难,总理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助,而作为一国总理的他却过得非常节俭。
1960年,周总理洗脸用的还是最为普通的505毛巾,而且中间早就破了四个大洞。他的警卫秘书成元功见了,就又给总理买了一条新的。周总理早上洗脸的时候,发现毛巾换了条新的,就问成元功:“我那条毛巾呢?”
“您的旧毛巾中间破了四个大洞,该换条新的了。”成元功说。
“两头还是好的嘛!毛巾嘛,又不是外衣,只要能用就行了!快给我拿回来!”
成元功见总理不肯用新毛巾,于是灵机一动搬出了医生的“诊断说明”:“总理,那天韩大夫不是说了吗,您脸上的毛囊之所以不断发炎,就是因为洗脸的毛巾太破、太硬,不断摩擦导致的!”
成元功
一向尊重科学的周总理面对这套说辞也只好点了点头,说:“有道理”。
成元功见计策成功了不禁眉毛一扬,有点欣喜。
没想到,这喜悦还没有维持几秒钟,周总理突然问道:“元功,你说纱布软不软?”
“纱布当然软。”成元功不假思索地说。
“好!那你就去请霍爱梅同志找点纱布把毛巾中间的洞用纱布补一补,这样毛巾不就能继续用了吗?而且纱布洗脸软,又不伤皮肤,既节约又保护皮肤,两全其美,对不?”
“对!”这时邓颖超正好走了进来,听到周总理这番话马上接着说:“等纱布再用破了,还可以当擦脚布,不能擦脚了,还可以当抹布嘛!咱们国家还很穷,就是以后富裕了,也要节约呢!”
于是,那条破破烂烂的505毛巾被用纱布补上洞后,又继续为周总理服务了。
周总理对待自己是节俭到苛刻的程度,而对待亲友们却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
1959年八月,周总理的堂侄周华章带着母亲一起来北京。周总理知道后,便约他们来西花厅吃饭。当时的饭菜都非常简单,吃的都是二米饭(小米混大米),但是在席间上了一道红烧肘子。
二米饭
周总理看到了非常惊讶,说:“今天还有烧肘子呢?”
邓颖超连忙说:“四嫂难得来,今天的菜差不多用了我们一个月的肉食定量。”二位老人平时连洗脸的毛巾都不舍得换,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普通老百姓却拿出了一个月的肉食定量。
周总理吃着饭,又对邓颖超说:“华章刚有了孩子,还有四嫂来,家里一下子多了三口人,给华章点钱吧!”
邓颖超答应了,又问周华章有没有存款,他说:“我有90元的储蓄。”
于是,邓颖超从书房拿出了100元交给了他,说:“这100元你拿去用。你自己的钱不要动,平时还是应当有点储蓄的。”周华章手里拿着钱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吃过饭之后,周总理送别了客人,而邓颖超则嘱咐工作人员:“这吃剩下的菜晚上还可以接着吃。”
1954年,国家为了培养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决定通过全国统考录取部分在职人员上大学。
周总理的一位秘书王海青的爱人侯真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依然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天津医学院医疗系。
1955年11月,正在学校读书的侯真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正在她悲痛之时,收到了邓颖超的来信,信上说:“听说你父亲去世,希望你不要太难过,把哀痛化为力量,用在学业上去。你在学习期间,经济不宽裕,现托海青转去我的工作费伍拾元,作为给你这次回家往返路费的补助,请收用,并望保重。”
邓颖超和周恩来
看完信的侯真热泪盈眶,她把钱寄回老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考试当中。邓颖超的那一封信,她一直珍藏在身边作为她的精神支柱。
这些故事,只是周总理伟大一生的当中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正是这些故事累积在一起成就了周总理的伟大,他与邓颖超帮助过的亲友、部下又何止一个两个呢?
1982年,周总理已经去世,邓颖超将周秉德和周秉钧叫到住处,向他们交代遗嘱时,跟他们讲起了往事:“我在经济问题上,手中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我和你伯伯的钱都是秘书、卫士们管,三人小组管理。他们有账。你伯伯死时,留下不到5000元,都交了党费。别人死都六个月抚恤金,我这个一分钱也没要!过去我和你伯伯在经济上对你们的帮助,不是因为亲属关系而是以一个共产党员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来管的。管了你们一家外,还管了国盛的妈妈、荣庆的妈妈、孙桂云等,都一直管到了死。尔辉来信说有2000元债,我用妇联出版我的文章和诗的稿费补了他1000元,我不能全部管他,只能管他一部分。那次秉建结婚时欠了账,我帮她还了300元。……”
周恩来和周秉德
邓颖超就这样慢慢回忆着周总理生前的往事,向后辈们诉说着总理的对亲友、对部下不舍与关怀的心。
总结:
周总理作为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却没有为人间留下什么有形的东西,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至今,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念总理。
古人有诗云:“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周总理化身为陪伴14亿中华儿女的身影,无论何时何地,处处可见总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永恒的灵魂吧!周总理的英魂,充盈天地,浸润万物,以不灭的精神,永远保佑着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