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F1进入地效时代以后,底板高度设置成为了赛车调教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之一,因为越低的底板高度可以让赛车的重心更接近地面,这将有助于提高下压力,对提高稳定性、过弯速度以及降低刹车距离有好处,但因为地效底板固有的缺陷,如果将底板降得过低就会引发海豚跳而损失大量下压力,所以所有车队都在不遗余力的将底板降到尽可能不发生弹跳的最低位置以最大化下压力性能,简言之,地效赛车对底板高度更敏感,所以也是所有调教项目最难的一项。
那么在比赛周末,车队是如何设置底板高度的呢?
首先车队会根据赛道条件来分别设定赛车的前后部底板高度,通常情况下,前部的底板高度会比后部略低,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底板倾角设置,适当的底板倾角有助于将赛车重心设置于更靠近下压力中心的位置上,这对提高制动响应和过弯稳定性有帮助,同时也使得赛车的平衡更倾向于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
其次,车队会在下压力、机械抓地力和悬挂行程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这与赛道条件、轮胎管理和比赛策略有关,考虑到底板高度是动态的,它会随着下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在任何一条赛道上都没有一个最理想的底板高度设置,车队只能在所有条件下将底板高度设置在尽可能接近理想的状态。
再者,底板高度设置通常分成静态设置和动态设置两部分,静态设置主要通过修改推杆或拉杆的长度来实现,调整的精度为0.5毫米,一般情况下,前部底板的离地高度为30到35毫米,而后部底板在75到80毫米之间。而动态设置则相对更加复杂,这取决于悬挂刚性、胎压,悬挂刚性越高、胎压越大则意味着动态情况下底板高度的变化越不明显。
最后,车队必须遵守国际汽联规定的底板高度限制,比如中央区木板在一场比赛后的磨损程度不能超过1毫米,否则将被取消成绩。另外在排位赛结束进入宵禁后,针对底板高度的任何调整将被禁止,除非因为天气变化而不得不做出调整。
底板高度在赛车空气动力学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几乎决定了地效赛车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它也是赛车调教内容中最复杂的一个环节,因为它同时影响到赛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两方面,而且没有一种底板高度设置是可以放之四海皆准的,这就需要车队针对不同的赛道特性找到最适合的设置,否则很可能会是一场灾难,比如红牛在今年摩纳哥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