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尔纳克是20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日瓦戈医生》。他是20世纪俄国最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之一,被称之为“诗人的散文”,他也是俄国历史上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从1948年就开始创作,然后用了8年时间才完成这部作品。他自己曾说过:“《日瓦戈医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这其中刻画出俄罗斯近15年的历史。”所以说,这部作品实际上写的是个体命运与时代命运的故事,揭示出了悲悯与残酷的时代个体生命的沉浮飘零以及无休止的战争的残酷无道和人类命运的琐碎悲凉。
20世纪上半叶,在这期间,一股汹涌而来的革命理论,以强大的民众力量为依托,碾压过整个俄国的每一寸土地。这股力量让俄国如发酵般沸腾不止,使人们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哀嚎飘零,主人公日瓦戈妻离子散的生活经历便是如实的写照。
故事的主角日瓦戈原本是一个富商的儿子,生活衣食无忧,但父母双亡,让他成了一个孤儿。长大后的他决定学医学。他对自由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所以他对十月革命十分期待。十月革命爆发时,他衷心地表示欢迎,并采取实际行动,留在医院里,为新社会服务。
后来他跟冬妮亚结婚,不过战争随后到来,他不得不带着妻子举家前往乌拉尔。一路上经过许多遭受内战蹂躏的地区,所见所闻使他深感困惑。他越来越不理解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暴力的必要性,把暴力与毁灭看成一回事,因而同革命政权越来越疏远。
在乌拉尔偏远的山区,他遇见了曾经相爱过的女教师拉拉。但在这里他们没有过多久平静的生活,日瓦戈被游击队征用,当了他们的医生。
国内战争结束后,日瓦戈先是回到家乡,妻子冬妮亚被驱逐,拉拉也逃到远东。他不得不回到莫斯科。回到莫斯科的他穷困潦倒,最终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死在街头。
故事虽然写的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但帕斯捷尔纳克并没有描写过多的战争场面,没有血流成河的血腥惨象,而主要写的是日瓦戈医生在战争期间的经历和内心变化。始终以一个中立的视角来记录着战争暴力所导致的灾难、创伤和死亡。
帕斯捷尔纳克只是简单几笔就将战争暴力的疯狂与丑恶烘托纸上。施加暴力的战争双方,他们初期所标榜的口号无一不是为了人民、为了百姓,可是战争过后,无数无辜生命的消逝,流浪,成为避难者,幸福家园的沦丧,被淹没,被炸成废墟。请问,这到底又该找哪一方来问责呢?
战争暴力带来的最可怕后果并不是流血死亡,而是被战争思想所桎梏,异化成一个只会拼命的杀人机器,丧失了生而为人的最低底线。所以,帕斯捷尔纳克的观点就是——暴力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将要为战争负责,战争的导致的各种苦难、创伤、死亡、破坏,还是老百姓来承受这一切。
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后,在这些历史潮流中,人总是有一种无力感,而正是这些无力感又让我们渴望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的价值在哪里?
被宏大叙事和专制淹没的个体在宏大叙事、庞大的社会机器与蛮横的专制面前,大多数人都只能沦为蝼蚁,在天地不仁的世间苟且偷生。他们会被无情的卷入时代洪流和宏大叙事之中,他们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命运玩弄、捉弄。
那些人为制造出来的群体不仅严重歪曲了真相,伤害了生活中的朴实感情,而且愈加变为一个个庸碌、愚蠢、无心智的氓隶。事实昭然若揭——对美好人性的变异和扼杀才是最大的历史。而面对被剥夺、被损害的尊严与命运,广大的底层似乎只是无声喑哑地默默承受,即使偶有反抗也要么陷入无名目的暴力冲动。
一旦战争开启,整个国家将会变成一部庞大的专制战争机器,国家的一切都为战争服务,此时的个体更无从谈起所谓的命运。战争中人的命运都是悲剧的,有的人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人与亦云,不会独立思考的人;有的人颠沛流离,人到晚年,漂泊在异国他乡;有的人改变了自己良善的本性变得残忍无比;有的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支柱自己独自撑起一个家。
在战争中善良诚实的人人性被扭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说,战争不是游戏里的生存刺激,不是影视剧里的光影效果,而是血与泪、恐惧与死亡。民众在战争中的伤痛,也并非仅仅限于战场上。如何避免战争,和平解决各种争端,是每个理性的人都该思考的问题。这就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留给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