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啥打不过毛主席?亲眼见过一样东西后,老蒋恍然大悟

博延评历史 2023-04-14 08:20:02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乘坐飞机离开大陆,狼狈逃往台北。从此,尽管他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美梦,却再也没能踏回大陆半步。

逃到台湾的蒋介石不止一次地反省,自己为什么打不过毛泽东?毛泽东凭啥靠着小米加步枪,就能打败自己数百万美械装备的大军?

其实,早在几年前他志得意满地飞到延安,以胜利者的姿态俯瞰延安的一切时,就已经产生了一丝不好的预感,因为他在延安看见了一样东西,让他感到很“畏惧”和“可怕”。

这一样东西,或许就是他打不过毛泽东的根本原因。

1947年,全面进攻受挫的蒋介石改变策略,向解放军发起重点进攻,号称“两个拳头打人”,目标直指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

敌众我寡,大兵压境,怎么办?毛主席决定:撤!

有人不理解,也不甘心:延安是圣地,我们不要撤,要与延安共存亡!

毛主席微微一笑:“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事实证明,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因为他们的预见能力、决策能力乃常人所不能及。当很多人想固守城池,誓要和延安共存亡时,毛主席却在其中觅得了歼敌的良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毛主席和解放军最擅长的拿手好戏。

1947年3月,毛主席率中央机关主动撤出延安,在陕北一带四处转战,而国民党军在胡宗南的率领下,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延安。

其实,胡宗南占的不过是一座空城,但敌人依然很兴奋,大肆鼓吹“取得重大胜利”,彷佛占了“共匪”的老巢以后,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宣告胜利了,而完全忘记了当年的教训——他们攻占了中央苏区和瑞金,却没能消灭红军。

听闻毛主席“仓皇出逃”,延安落入手中,蒋介石兴奋异常,连夜乘坐专机飞抵延安,亲自收获这一重大“胜利”果实。

众星捧月之下,蒋介石一身戎装,春风得意地来到一处位于枣园的破窑洞——毛主席旧居,亲自察看这位“死对头”的生活环境。

钻进昏暗的窑洞,里面陈设少得可怜,只有破旧的桌椅、陈旧的油灯。

蒋介石摇头不解:“这是人住的地方吗?毛泽东就住在这里?就凭这些,他能几次打败我?”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似有答案,却又不能说破。

蒋介石来到窑洞前,看到一架纺车,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有人答:“纺车,纺线用的。”

“谁的?”蒋介石又问。

“毛泽东的。”胡宗南答道。

蒋介石更加疑惑,敲着手杖问:“毛泽东要这东西做什么?”

“这个……”胡宗南欲言又止。

蒋介石瞪了一眼,胡宗南赶紧回答:“大军围困,延安物资匮乏,毛泽东亲自纺纱。”

说这句话时,胡宗南表情肃然,郑重其事。

什么?蒋介石愣了,从这家纺车上,他感到了“畏惧”和“可怕”。这一瞬间,他终于明白毛泽东为什么能打败自己。

因为民心,毛泽东和共产党争取到了民心,而自己失去了民心。

蒋介石一向以“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自居,大肆宣扬“民族、民权、民生”,可他的实际行动却完全相反,一手扶植出“四大家族”,怎么能争取民心呢?

反观毛主席,只靠8个字就争取到了民心,那便是“与民同在,同甘共苦。”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发自内心地感谢毛主席,自发送给毛主席4个字的牌匾:“人民救星”,这架毛主席亲自使用的纺车,就是8个字最好的体现。

5 阅读:635

博延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