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病逝,全国陷入一片悲痛。
文革末期,风雨飘摇,周总理一人独撑危局,如今他驾鹤西去,还有谁能为毛主席分忧解难?
最亲密的战友先自己而去,毛主席的悲痛不亚于任何一个人,但是他人家甚至来不及悲痛——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国务院总理,补上周恩来的空缺。
按理说,这个空缺理所当然应该是邓小平的。
1973年,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毛主席批准邓小平“重新出山”,复任国务院副总理,后来又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此时的邓小平,一人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俨然是毛主席的“接班人”。
但是好景不长,邓小平不久之后因为路线问题遭到批判,“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直接将矛头指向邓小平,此时的他自身难保,绝无可能继任总理。
总理一职空缺后,引来“四人帮”觊觎,他们密谋让张春桥或王洪文上位,继任国务院总理,他们以为打倒了邓小平,就搬掉了拦路虎,总理必是囊中之物。
然而,1976年2月2日下达的《中共中央通知》,结果却出人意料:
“经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由华国锋同志任国务院代总理。”
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四人帮”的如意算盘落空,毛主席直接跨过张春桥、王洪文,选定了新的接班人——华国锋。
当时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排名中,王洪文、张春桥排在华国锋之前,而且在周总理病重期间,两人继任总理的呼声很高,尤其是张春桥认为总理之位非自己莫属。
可是毛主席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华国锋?
其实,毛主席在确定总理人选时,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1976年1月8日,毛主席得知总理逝世,悲痛不已,泪流满面。他很想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但他卧病在床,已经失去行动能力,只能用哭泣表达自己的哀伤。
那些天,毛主席一改平时的习惯,醒来也不听文件了,总是在扳着手指头考虑问题,他的机要秘书张玉凤不知道毛主席在想什么,也不敢轻易打扰。
不过,毛主席会不时地询问张玉凤现任政治局委员的名字,张玉凤就拿出名单,一个一个地报名字,姓名、顺序都十分小心,唯恐弄错了。
过了几天,毛远新来见毛主席。
毛远新是毛主席的亲侄子,也是他和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深受毛主席信任。他一过来,就直截了当地问毛主席:“主席,您对总理的人选有什么考虑?”
毛主席想了一下,摇头说道:“要告诉王洪文、张春桥让一下。”
“那谁当总理合适呢?”毛远新发出疑问。
毛主席又扳起了手指,逐一数着政治局委员的名字,沉思良久后说:
“我看还是华国锋比较好些。”
这个名字很出人意料,毛远新愣了一下,瞬间就明白了,赶忙点头称是。
“好!选得好!”毛远新说。
毛主席一听,也很高兴,华国锋任代总理的事,就这样初步确定了。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毛远新向王洪文、张春桥传达了毛主席对总理人选的意见,但两个人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王洪文表示同意毛主席的安排,这倒不是他宽容大度,而是因为他当时已经失宠,明白自己当不毛主席的接班人了,与其郁闷,不如接受。
张春桥则是没什么表示,他一向以阴沉狠辣著称,谁也看不透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对于毛主席这个决定,最不满的恐怕就是张春桥,只是碍于此乃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他不便发作而已。
事实证明,毛主席这个选择非常准。毛主席病逝、华国锋接班以后,果断决策,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改变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