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周岁了,却还不会自己走路,这正常吗?

育儿小讲堂 2025-02-21 13:24:02

生娃后,总会听到各种关于宝宝成长的“标准”。

比如,“是不是孩子一岁了就该会独走了?

”这种问题,常常让人陷入焦虑。

但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一样,着急也没用。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我家宝宝刚满一岁的一些趣事和成长的点滴,希望能给各位读者一些参考。

宝宝1周岁了,牵着手会走,却还不敢放手

我们家宝宝满一岁了,他的学走路进度,和邻居家的孩子比起来,好像稍微“落后”了一点。

邻居家的宝宝,比我们小八天,已经能自己迈着小步流星在小区里跑了。

可是我们家这个,还得牵着手才能走,有时候甚至连手都不敢放。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我试着松开牵着他的小手,让他试着独立走几步。

他的小手抓得特别紧,感觉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害怕。

我松开手的一瞬间,他立马停住了,转头看着我,眼神里仿佛写着“爸爸,不敢啊!”。

虽然觉得有点小遗憾,但一旁的邻居奶奶宽慰我说:“孩子这样最多再过一个月就能走了!

不用急!

”听到这句话,我心一下子就轻松了。

毕竟,他自己已经会扶着沙发走,推着学步车“兜风”也是驾轻就熟,我想,再给他点时间吧。

宝宝开始“比手画脚”,表达需求有新方式

最近,我发现宝宝变得越来越会表达自己了,但他还不会说话,所以主要靠“指手画脚”。

这可真是刷新了我们对“沟通”的认知。

他要哪个玩具,直接手指着;想出门,也会指着门口“诶诶”地叫;在小区看花看树,指着花草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小表情,好像在说“爸爸,快看,这个多好看!”

有时候手指搭配着耐不住的喊叫声,着实让人有些绷不住笑。

他的“指令式表达”真让人哭笑不得,但仔细一想,这恰恰是他成长的一部分。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掌握这个世界。

而我也渐渐学会了用新的方式解读他的小心思。

有时候不自觉就会想,他什么时候才能把“诶诶”改成完整的句子呢?

嘴边的“车车”与“爹地”,宝宝学会了模仿和简单语言

语言方面,宝宝最近的变化也特别大。

我们经常带他去阳台看楼下的汽车,每次一辆车开过,我都会“科普”一句:“看,车车!

”说着还会用手指,似乎生怕他看不到。

而这段时间,他居然开始模仿了!

每次看到车子开过,他就奶声奶气地喊“车车”,虽然发音还不算特别清晰,但听得人忍不住偷偷乐。

说到模仿,就不得不提我们教他说“爸爸”的那些日子。

其实,他早就熟练掌握了喊“妈妈”,但“爸爸”这俩字仿佛有魔咒一样,一直学不会。

终于前阵子,他自己冒出来了一句“爹地”,还是带着广东口音的那种!

比起我们的原计划,这个结果实属出乎意料,但一想到终于被他“点名”了,抑郁多日的老父亲心满意足。

长出第9颗牙的宝宝脾气有点小急躁

不得不说,宝宝脾气最近也涨得迅速。

还记得某天天气不错,他坐在小推车上,用手指着高高挂在街边的红灯笼直叫个不停。

我试图哄他:“那是灯笼,爸爸摘不到哦!

”但他哪里管这些,一边用力地瞪着灯笼不放,一边“诶诶”着大叫,直到我把推车推走他才安静下来。

后来,老婆喂他辅食时发现了原因——原来,他又长牙了!

这是他第9颗小牙。

从那以后,只要他有点小脾气,我都会下意识先看看是不是又多了什么“小惊喜”。

我和老婆还对他的牙进行过一次小统计,大的、小的,各种成长细节都要仔细记录,越是参与其中,越能体会到那种陪伴的喜悦。

宝宝的成长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烦恼”,但也带来数不清的惊喜和快乐。

要不要着急?

要不要对比?

其实,我也慢慢明白了,成长无所谓早晚,只要孩子健康、愉快就好。

就像那位邻居奶奶说的,“很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

家长能做的,就是陪在他们身边,见证他们的一点一滴,慢慢长成那个独一无二的小人儿。

看着宝宝努力迈出每一步、发出每一个新声音,我忽然觉得,其实这段路不仅是他在学会站稳,它也教会我一个家长如何用平常心去等待,去理解,让孩子在他自己的时间里,成长为更好的他。

0 阅读:0
育儿小讲堂

育儿小讲堂

育儿不仅是照顾孩子,更是心灵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