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的牛棚之旅

白莲笑笑 2024-06-04 19:26:44
又是一年高考季,不禁想起当年的高考。那时七月流金,居然已经二十五年了。 一九九九年,澳门还没有回归。在那个燥热的七月,一群热血少年鏖战书山,用伴着笑语的汗水,浇灌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高考结束,成绩未出,前途未知,百无聊赖。不安之中的少年,在那个暑假里窝着,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提出上山转转,还是小林和立峰的提议。一是因为俩人离云台山相对近,二是貌似有人约了女同学一起。而我和海生,作为这场活动的参与者,海生还借了极其高端的照相机,而我则空手而行。 也不算空手,出发前母亲给了五十块钱。九九年的五十块,虽然不算多,也算个钱,能出门了。 坐上县城到方庄的车,按照约定的转盘处下车。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如果不按约定来,走丢也实属正常。同时也造就了大家靠谱的特性。 好像是坐三轮车到景区大门的。倒没有现在这么气派,也是刚修的牌楼,牌楼下边净是一排极其不上档次的窝棚小饭店。因为怕山上的饭巨贵,就找了一家点了山韭菜鸡蛋饺子,有点辣辣的,应该是真的山韭菜。只是饺子有点小,不如家里的实在。 小林有熟人,好像叫“白根”,据说是岸上乡某个村的干部,能给大家指条明路,可以不用付十五块一个人的门票。那时候修武到新乡的车票也就才三块钱,十五块能省则省了,更何况是四个十五块。 就这样四个大小伙子背着双肩包,按照“白根”的指示,绕过景区大门,一步一个脚印往山里走。说是山里的路,其实已经是水泥路了,只是左一个弯,右一个坡,两侧是大山连着大山,仿佛看不到尽头。 大家把期待的眼神投向了小林,毕竟他是来过的,知道路还有多远。如果实在是太远,就算是花几块钱,搭一个三轮车也是划算的。 也不知道小林是怎么想的,一口一个“快了”,“再有三个弯就到了”。左一句右一句,把我们三个骗得够呛。骗多了,我们倒也觉得无所谓了,反正是越走越近,更不值得花钱蹭三轮了。 山里的夏天,或许有些许清凉。即使再清凉,暴晒下的水泥路也是滚烫,烧得鞋底直发烫。本就累,加上热,一边叫苦不迭,一边不停往山里走。 足足走了有快两个小时,也无意去欣赏那路边的风景。倒是看见二门时的喜悦,让我们几个开心得快蹦了起来。到了二门,就有了人气,也就离大瀑布不远了。 先是去老龙潭,不看瀑布算是白来了。趁着还有些劲,继续往前走。路边牲口套车拉着游客的惬意,让我们几个穷小子颇是羡慕不已。尤其是那些游客都花花绿绿的,有的戴着墨镜,有的戴着遮阳帽,看起来顶时髦。 再看看自己身上的行头,虽然算不上寒酸,却也有些不太搭调。即使如此,也不影响脚下的速度。毕竟不远,不过是十多分钟,就远远望去那高耸的瀑布从天而降,散出一阵阵水雾。 有水雾就有清凉,额角的汗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水。总算是舒服多了。 一边走,一边拍照,也不知道拍出个什么鬼样子。平时也就是去照相馆照过照片,像这种郊游的照片,大抵是头一回。 几个小伙子,瀑布也没啥好看的,不过是大喊几声,发泄发泄内心的燥闷。不知是谁提议,不如到瀑布顶上看看。 小林说,瀑布顶上好像有个瀑顶花园。他的话就算是标准答案,因为毕竟他来过。哪里知道,他所谓的来过,也只是来过,并不意味着真的就什么都知道。 从水潭边绕过去,走到沟的另一侧,沿山间小路而上。正所谓有人走过那便是路,自然也就能走。四个人不知天高地厚,谁也不服谁,在颇为难走的羊肠小道上越攀越高。 大约也就是四十分钟左右,还真就到了一个平台处,不知道是不是小林口中的瀑顶花园。反正这里既没有花,也没有园,倒是有几间瓦房,和村里的老宅子并没有两样。 侧目一看,瀑布源头竟真的在脚底下了。只不过看起来还有不近的距离,想必不过是个小河沟流过去的水罢了。到了山的豁口,居然就成了亚洲第一大瀑布。 累是真累,饿也是真饿。好在有小林这样的社牛在,经他三言两语的沟通,这瓦房的主人竟也给做了四碗鸡蛋捞面条。不敢说有多美味,但是属实是香,顷刻就炫了个底朝天。此时才知道,这里其实已经算是到山西了。 本想再探寻一下的,奈何已经临近傍晚。若是不赶忙下山,怕是连个住处也找不到了。想到这里,赶忙和这里的主人告别,沿着来时的路往山下去。 来的时候因为是上山,路就在眼前,看得清楚。下山的时候已近傍晚,路越来越模糊,走着走着也就走岔了。虽然也算是下到了山下,却不是来时的位置,只能沿着沟底走,等待寻一处可以从沟底走到原路的位置。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彻底黑下来之前,总算是到了平路。又走了几分钟,才回到二门的位置。这里有饭店,有宾馆,还有一些同样没有下山的稀稀拉拉的游客。 比量比量了兜里的钱,住宿显然是不够了。如果去饭店里吃上一顿,怕是第二天下山的路费都够呛。仗着是夏天,我们几个决计买些方便面、火腿肠凑合凑合。至于住,根本没考虑。小寨沟的出入口有个小凉亭,大不了就在凉亭里畅聊一夜也未尝不可。 年轻人怎么想就怎么干,可还是小看了山的脾气。即使是夏天,山里的夜也冷得出奇。再加上亭子下有小寨沟里川流不息流过的山泉,怎一个冷字了得。 本来还聊得挺美,越聊越凉快,凉快到大家都实在装不下去了。谁说谁不怕冷,可以装一会儿,会儿稍微一大就真顶不住。 此刻已经是半夜了,即使是想花钱,旅馆也都关门了。四个人在偌大的广场上徘徊,也难寻一处避风的地方。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还是小林眼尖,发现了一处驴棚。说是驴棚,其实比驴棚要高档多了。最起码有房子的框架,虽然没有装修,至少能避风挡寒。缺点就是有点味道而已,能忍。 四个人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坐在烂尾楼的楼梯上,属实比凉亭里舒服多了。条件虽然恶劣,总算是能睡着了。 即便如此,天刚亮的时候还是被冻醒了。不过还好,山里的气温随着日照的变化,说热也就热起来了。找一个水沟洗了把脸,仗着年轻的底气,再到小寨沟游玩一番。 也不知道照了多少相,只知道直照到相机也不管用了,人也筋疲力尽了。大家商量着走下山去,然后再坐公共汽车回家。 嘴上虽然都没说什么,其实心里应该都已经服了,只是碍于面子,还是赌气往山下走。可不管怎么走,总是见不到山门的影子,仿佛遥不可及。 路上遇见一个三轮车,就会问一问搭便车的价格,从十块问到八块,从八块问到五块,从五块问到三块。大家心一横,三块就三块吧,毕竟是出来旅游了,又不是来探险。 再往后的记忆就模糊了。毕竟是二十五年的时光,实在是记不起来了。甚至都记不起来还有没有照片洗出来,反正我是没找到。 如今再回看那段经历,虽然模糊,虽然青涩,虽然有些苦累,更多的却是对过往的想念。 如今立峰常年在外,小林也是事业有成,只剩下我和海生还在家乡这片热土厮守着。 好像混得没有像当年想象得那么好,但至少也是安身立命了。好有便是如此,有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然有人种豆南山,草盛豆苗稀。 也不期盼谁给谁带来些什么样的改变和别的什么东西。盼只盼有朝一日能重游一次,重温往昔那段青春岁月。 会是二十五年后的今年吗?不知道......
0 阅读:0

白莲笑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