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成东
东哥笔记121期:
如果只有一笔钱可以发,总额1万亿,只是基于短期拉动消费角度,肯定是发给生娃的,而不是发给老人。你给老人发1万,他给你存5000。给生娃的发1万,他消费至少得4万。
我们每年的基建投资是10万亿级的,只需要拿出来十分之一用来投资生娃,回报率绝对比基建高得多!
但现在人人关心生育率,都希望其他人多生,就是自己不愿意生。
目前社会的主流思潮还是生育小孩是消耗型的逻辑,需要更多的教育投入,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还有带娃的金钱投入等等。没有太多讨论,生娃能带来什么快乐,能对自己后半生有什么影响。
但作为三位娃的父亲,感觉还是多生娃比较开心。生娃养娃,是辛苦的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生两个双倍快乐,生三个六倍快乐。大家都不想生娃,促生的slogan,这个事情我想了很长时间:“多生一个,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生娃这个事情,建议大家用投资思维,而不是消耗思维。
这么说吧,我们要做的决策就是要做到“一生的幸福最大化”,而不是某个阶段的幸福最大化。当然生育的那十年,单纯从多花了精力和金钱角度,是幸福感下降的。但四五十岁以后呢,60岁退休以后呢?
01
生娃的消耗思维和投资思维。
中国生育率暴跌一直是热门话题。据说中国很快就会暴跌到七百八万一年了,人人关心生育率,都希望其他人多生,就是自己不愿意生。
有个投资朋友在东哥电商投资群还发了一个全球主要国家带娃的成本,中国是最高的,还说上海带一个娃的成本2000万。确实是带娃的直接和间接成本高的吓人,以至于让年轻人不敢生娃,不敢多生娃。
说白了,收入和青春是有限的,生的越多消耗的越多,当下生活品质就会下降,自然不愿意生育了。
我今天说一个完全不同的思维,不同于主流的消耗思维,就是投资思维。
昨天投资合伙人来北京,和项目开了一个下午点会,晚上的时候一起吃饭聊。谈及生育率的事情,之前忙于创业,这三年又疫情耽误了,才生了一个,肯定还要生两三个。我说,你老婆答应吗?这个肯定没有问题的。这是我们那里的文化。自己七兄妹,已经生了十几个了,自己这一辈至少20个起步。
观点很简单,你只生一个,不可能保证未来就一定混的好的。多生几个,有一个成功了,家族就起来了。我们那都是这样的,不可能只生一两个的。有一个混成功了,也会帮兄弟姐妹一把。他所在的镇,他自己的公司估计都带出来1000多个合伙人了。
中国有句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家这么卷小孩,说白了就是有这个想法的。
所以这就变成了数学题,假如我们养娃的总预算是100万,投资一个的成功率高,还是分摊在4个概率高。假定一个人进入中上水平精英的平均概率是10%,100万all in在一个娃上,兴趣爱好搞起来,拼命去考好大学,成功概率提升到了15%。而100万放在四个娃上,放养模式,每个的成功概率降低到了7%,1-0.93∧4=25.19%。当然这也不是说有一个成功,就代表另外3个就是不成功,没有回报的。如果有比较好的传帮带,其实最终也是不只是一个成功的。
我说一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三五年后基本就确定了人生轨迹,就是你当下的工作你当下的收入决定了一生的消费能力。未来老了生活怎么样,唯一的最大变数,只有自己的子女。
几十年前都还是普通农民,因为别家的子女鲤鱼跳龙门了,所以跟着离开了农村,我们每个人身边类似案例应该是特别多的!
多生一个,就增加一种可能。大家不要说,自己老了只靠自己,到时候子女太辛苦也忙不过来。中国还是以孝治天下,孝文化还是第一位的。不可能丢弃父母,老了不管不顾的!
大家也不要说什么,60岁退休以后不重要了,早点死了算了,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从发达国家数据来看寿命也是越来越长,大家其实是不太想死。我想说的是,你也不要认为对年轻时候的生活品质很重要,标准要求很高很重要,到了60岁退休后就可以降低标准。60岁以后的生活品质,也是一样重要的,没有人想孤独终老。老了能活的怎么样,这个不是取决于自己年轻时候的收入,而是生了多少子女。
最后结论就是收入有限,多生粗养,比少生精养好得多。多生一个,就增加一个可能。建议大家用投资思维,切换掉现在的消耗思维。
02
建议发钱刺激生娃
为什么建议中央政府赶紧发钱,尤其是给生娃的发钱?一年发1万亿。
为什么是1万亿?
这笔账我是算过的,如果是给6岁以下家庭,每月发放1000元/个。1000元,在一线城市确实不够,但中国90%人口并不生活在一线城市,所以还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中国能够维持每年1500万新生儿,9000万儿童,每年生育补贴也就是1.08万亿。
生育补贴这个事情只能中央财政能干,不同地方财政实力差别太大。通过发型专项生育永续国债补贴,也不占用现有财政资金!
为什么不是老人,而是给生娃发钱?
如果只有一笔钱可以发,总额1万亿,只是基于拉动消费角度,肯定是发给生娃的,而不是发给老人。你给老人发1万,他给你存5000。给生娃的发1万,他消费至少得4万,衣食住行和教育都得花钱,长大了还得结婚买房。
现在大家都不想生娃,2022年已跌至1000万/年以下,已经严重破坏了对国家长期预期信心,导致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已进入恶性循环。
另外中国财政完全具备相应的实力,也有美国这个榜样可学。
【美国榜样】
2020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3.1万亿美元
2021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2.776万亿美元。
2022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1.375万亿美元
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预计为4.8万亿美元,财政支出预计为6.37万亿美元,大约1.57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2020-2022年同时期中国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27800亿元,27500亿元,26500亿元。2023年预算全国财政赤字38800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31600亿元,增加51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
中国的经济规模是美国的75%。
2020-2022年三年疫情期间美国新增财政赤字8.8万亿美元,同时期中国新增财政赤字8.18万亿人民币。三年时间,美国为了挽救下行经济,狂发国债,给老百姓和企业狂发钱。美国财政赤字比中国多54.3万亿,也就是中国新增赤字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不到。
2023年预算赤字规模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完全可以承受每年再加1万亿专项永续生育国债,刺激生育。有美国带头撒钱示范了,你怕个啥呢。
如果真担心发钱太多了,高通胀(目前通缩风险很大),那就把每年搞基建的十几万亿,挪出来1万亿!生娃回报率,绝对比基建高。
03
增加发财/成功概率
有人说房价就是最好避孕药,放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可能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广大三四线及农村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有人又找到了彩礼一说,我觉得主要还是婚育观念变了!变懒了,懒得结婚,懒得生娃。
之前一个投资合伙人来帝都聊,说了一个生娃思维,自己有七兄妹,说生三四个要至少的。为什么要多生娃?增加发财/成功概率。
现在大家是把生娃,当成是“成本中心”“负担”来理解,自然更不愿意生了。
我身边生二胎三胎四胎的朋友,私下里交流很少吐槽国家如何如何,的确是有抱怨小孩之间打架啊吵闹啊不好带啊。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幸福的多。一个人自在,一家人充实。
人生百味,就是如此。苦即是乐,其实也没有那么苦。我觉得阿Q精神就很好,少搞一些横向比较,多做一些纵向对比,和自己的父母辈人比起来,现在好太多了。什么苦都不想吃,都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安排时间,那么总有买单的时候。毕竟不是富二代,能让父母买单。再强壮的狼也会选择结伴而行,而不是特立独行。因为再强壮,也有遇到强者的时候,也会遇到自己衰老的时候。人也是一样的,单身不生娃之路走不通!
end
在田租上,高祖“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景两朝更减至三十税一。此外,为鼓励生产,增加人口,多生孩子可免除赋税两年。这一条政策就很好,为了鼓励生育,生娃可减免个人所得税!
最后东哥觉得,生娃养娃这个事情,还是唯心主义比较好。钱可以慢慢赚,生娃的事情不能拖太久,需要抓住窗口期。
花钱养大了然后给盖章的人服务
既是消耗品 也是投资品, 至于 投资效果 不能100%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