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就掉渣!这蛋挞凭啥让人吃上瘾?

老利谈汽车 2025-03-23 17:58:39

每次闻到厨房里飘出甜滋滋的焦糖味,再听到烤箱“叮”的一声,我就想起第一次被蛋挞馋到不行的场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外皮金黄酥脆的点心,居然藏着好几百年的美味秘密!

要说蛋挞的“老祖宗”,还得从葡萄牙的修女院说起。在中世纪,修女们用蛋白给衣服上浆,剩下的蛋黄扔了怪可惜,就和糖、油搅和在一起,烤出了最早的“葡式蛋挞”。1820年,里斯本的修道院快关门的时候,把这个配方卖给了糖厂老板,从那以后,葡式蛋挞就成了大家都爱吃的点心。后来澳门人把配方改良了,把酥皮叠了128层,蛋奶浆做得像镜子一样光滑。现在去澳门的老街,还能看到师傅们用炭火烤蛋挞,烟火气十足。

其实自己在家做蛋挞也不难,只要掌握好“脆和嫩”的窍门就行。做挞皮的时候,要用黄油反复折叠,就像折信纸一样,耐心地叠上四轮,这样才能做出千层酥的效果。做蛋奶液,得用全脂牛奶搭配淡奶油,搅拌的时候就像打鸡蛋羹那样,轻轻搅,然后用滤网过滤三遍,这样烤出来的蛋挞,嫩得入口就化。还有个小妙招,出炉前撒点肉桂粉,热乎乎的焦糖碰上肉桂的香味,隔壁小孩闻到都得来敲你家窗户。

这几年,蛋挞的花样越来越多。上海的弄堂里有咸蛋黄流心蛋挞,咬开酥皮,金黄的咸蛋黄沙沙地流出来;广州茶楼首创了姜撞奶蛋挞,广东人都说吃起来是“冰火两重天”;重庆的火锅店更厉害,直接推出麻辣牛肉挞,酥脆的外皮裹着红油肉臊,吃起来又麻又辣,特别过瘾;就连便利店的冰柜里,都有冻着吃更带劲的冰心蛋挞。

要说最有烟火气的,还得是夜市摊上五块钱四个的普通蛋挞。老大爷推着铁皮车,用蜂窝煤炉子烤蛋挞,烤得挞皮鼓鼓的。刚出炉的蛋挞特别烫,得用报纸包着吃,吃的时候酥皮不停地往下掉,也顾不上形象,直接蹲在马路牙子上就开啃。这种简单又实在的快乐,可比那些高级餐厅里精致的蛋挞更让人满足。

下次路过面包店,记得买一盒刚出炉的蛋挞回家。泡上一杯红茶,吃着蛋挞,感受酥皮在嘴里一层一层散开。这时候,你好像能看到大航海时代的水手在甲板上敲开蛋壳,还能听到澳门老店里炭火噼里啪啦的声音。小小的蛋挞,带着几百年的美味穿越时空,给平凡的日子带来了闪闪发光的惊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