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后,南宋的复仇有多狠?700万金人最后只剩下10万

陈海青沧桑史 2024-11-17 15:32:45

靖康之耻后,南宋的复仇有多狠?700万金人最后只剩下10万

世人皆道靖康之耻是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刻之一,却鲜少人知道这段历史背后,还藏着一个惊天的复仇故事。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城,北宋徽、钦二帝被掳,数十万汴京百姓惨遭屠戮。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场浩劫中,一位年轻的皇子在忠臣的帮助下,冒死突出重围,最终在南方建立起新的政权。此后的百年间,这支残存的宋室力量,竟在与蒙古的结盟中,将曾经不可一世的金人,从七百万打剩区区十万之众!这是怎样的一场复仇?又经历了怎样的转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金宋初始:从盟友到仇敌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这个发源于东北的新兴政权,初期与北宋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当时的辽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地跨东北与华北,对北宋和金国都构成了巨大威胁。

完颜阿骨打深知金国初立,实力尚弱,不宜贸然与辽国正面交锋。于是,他派出使节携带厚礼,前往北宋朝廷。这支使团带来了一个诱人的提议:金宋联手,共同对付辽国。北宋当时的宰相蔡京,对这个提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公元1120年,在蔡京的极力促成下,金宋两国签订了《海上之盟》。按照约定,双方将共同进攻辽国,金国负责主攻,北宋则从南部牵制辽军。一旦胜利,辽国的领土将由两国瓜分,其中燕云十六州归还北宋。

然而,这场联盟的实际进展却与预期大相径庭。金军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仅用三年就击溃了辽国的主力。而北宋军队却在进攻燕云十六州时屡屡受挫,不仅未能收复失地,反而损失惨重。

完颜阿骨打的继任者完颜晟更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他看出了北宋军队的疲弱,决定背信弃义。金军不仅占据了原本应该归还给北宋的燕云十六州,还开始蚕食宋朝的北部领土。

公元1123年,完颜晟派遣使者来到汴京,提出了令人震惊的要求:北宋必须承认金国为宗主国,每年进贡珍宝,并将燕云十六州永久割让给金国。这个要求立即遭到了北宋朝廷的拒绝。

面对北宋的强硬态度,完颜晟决定采取武力手段。他派出金国最精锐的铁骑,由名将完颜宗弼统领,开始对北宋边境发动突袭。这支骑兵以闪电战的方式,连续攻陷了北宋的多个边境重镇。

更为致命的是,金军掌握了北宋军队的致命弱点:骑兵力量薄弱。北宋军队虽然拥有数量众多的步兵和先进的火器,但在机动性方面远远不及金军铁骑。这导致宋军在野战中往往陷入被动,只能龟缩在城池内防守。

就这样,昔日的盟友转眼间成为了生死仇敌。金国的军事压力日益加重,而北宋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应对之策。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靖康年间,最终酿成了那场震惊天下的大劫难。

二、靖康之耻:一场彻底改变中国历史的浩劫

公元1126年的深秋,金军主力在完颜宗弼的率领下,挥师南下。这支号称"十万铁骑"的军队,很快就突破了北宋的防线,直逼汴京城下。北宋朝廷在惊慌失措中调集了大量军队死守京城,但面对金军精锐,这些仓促拼凑的防御力量显得格外单薄。

宋徽宗在金军压境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这位新即位的宋钦宗试图通过谈判化解危机。他多次派出使者与金军交涉,提出愿意割地赔款。然而,完颜宗弼此时已经胃口大开,不仅要求巨额赔款,还索要河北、河东等地作为战利品。

宋钦宗被迫接受了这些苛刻条件。但就在北宋准备履行约定时,完颜宗弼突然变卦,要求宋徽宗亲自出城谈判。这个要求令朝廷上下震惊。大臣李纲极力反对,认为这是金人的诡计。然而,在金军的巨大压力下,宋徽宗还是选择了出城。

果然,这正中金人下怀。完颜宗弼立即扣押了宋徽宗,并继续围攻汴京。此时的汴京城内,粮草已经接近耗尽,守军士气低落。宋钦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只得亲自出城求和。结果可想而知,他同样落入金人圈套,成为阶下囚。

公元1127年正月,金军攻破汴京城。这座繁华了百余年的都城顷刻间陷入一片混乱。金军在城中大肆抢掠,焚烧宫殿,掳掠民众。据史料记载,仅汴京一地,就有数十万人被掳往金国。其中不久包括皇室成员、朝廷大臣,还有大量工匠、艺人和平民百姓。

更为惨痛的是,金军还掠走了北宋历代收藏的大量珍宝,包括价值连城的书籍、字画、青铜器等文物。这些凝聚着中华文明精华的宝物,有相当一部分在战乱中损毁或流失。北宋积累的巨大文化财富,就这样付之东流。

金军还采取了一项狠辣的政策:有计划地瓦解北宋的文化根基。他们将大批文人学士掳往北方,迫使这些人为金廷效力。这些饱学之士中,有的被迫编纂文献,有的被迫教授金人子弟,有的则被迫参与金国的政务。

就在汴京陷落的混乱中,宋高宗赵构在几位忠臣的护送下,从重围中突出。这支小队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南逃。虽然几经波折,但最终还是成功地保存了这一线宋室血脉,为日后南宋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这场灾难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衰落,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重创。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在民族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一个让无数后人谈之色变的名词。

三、南宋的崛起:复仇之路的开端

公元1127年,在汴京陷落后的混乱中,赵构在张邦昌、洪皓等人的护送下,一路南逃。这支队伍走得异常艰难,往往白天藏匿,夜晚赶路。他们需要避开金军的搜捕,还要提防地方上的盗匪。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终于抵达了扬州。

在扬州,赵构得到了当地驻军的保护。随后,他又辗转来到南京应天府。此时,南方各路军政大员纷纷前来归附。同年四月,赵构在众臣的拥戴下即位,是为宋高宗,建都临安(今杭州)。这便是历史上的南宋王朝。

南宋初立,百废待兴。首要任务就是重建军事体系。宋高宗任命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开始重整军备。其中,岳飞组建了著名的岳家军,这支部队以严明的军纪和过硬的战斗力闻名。

与此同时,南宋也在积极发展经济。临安作为新都城,地处江南水乡,水运发达。朝廷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江南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通过水路运往各地,为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

公元1140年,金国皇帝完颜昌派遣大军南下,意图一举消灭南宋。这次进攻规模空前,号称二十万大军。然而,经过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顽强抵抗,金军最终未能突破淮河防线。

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南宋也在积极寻找外部盟友。当时,在金国的西部,崛起了一个新的政权——西夏。南宋与西夏建立了秘密联系,试图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牵制金国的力量。

此外,南宋还特别重视情报工作。朝廷派出大量密使潜入金国境内,搜集军事情报,同时也与被掳到金国的汉人保持联系。这些密使冒着生命危险,为南宋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在文化领域,南宋也做出了积极努力。朝廷广泛招揽北方流亡的文人学者,设立书院,编纂典籍。这些措施不仅保存了宋文化的传统,还促进了江南文化的繁荣。

为了稳固政权,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抚民心。比如,减免灾区赋税,救济流民,重建水利设施等。这些政策使得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很快恢复并发展起来。

到了十二世纪中期,南宋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虽然地盘只有北宋的一半,但凭借江南的富庶,南宋的综合国力却不断增强。这为日后与金国的长期对抗,以及最终的复仇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在靖康之耻后的二十多年里,南宋完成了初期的积蓄力量,开始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金国展开周旋。这是一个漫长的复仇过程的开始,而真正的转机还要等到另一个强大势力的出现。

四、蒙金大战:意外的复仇契机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这支新崛起的力量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金国。对南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起初,蒙古与金国的冲突还局限于边境地区的小规模摩擦。但到了1211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大军发动了对金国的全面进攻。这次军事行动被蒙古人称为"大征"。蒙古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破金国诸多重镇。

面对这一局势,南宋朝廷展开了激烈讨论。有人主张立即出兵,与蒙古夹击金国;也有人持观望态度,认为应该等待时机。最终,南宋采取了一个折中的策略:暂时按兵不动,但同时派出使节与蒙古接触。

1214年,金国被迫迁都至开封。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金国的统治范围被大大压缩,军事实力也遭受重创。南宋随即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派出史弥远等重臣与蒙古使者秘密会谈,商讨联合行动的可能性。

1234年,这个机会终于到来。蒙古大军在太宗窝阔台的指挥下,对金国发起总攻。南宋此时也派出大军,从南面进攻金国。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军事合作。南宋军队由孟珙统领,配合蒙古军队的行动,重点进攻河南地区。

金国面对两面夹击,节节败退。在蒙宋联军的猛烈进攻下,金国最后的抵抗力量被困在蔡州(今河南汝州)。金末帝完颜守绪在绝望中自焚而死,金朝至此灭亡。

这场战争的结果令人震惊。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就被彻底摧毁。更令人瞠目的是,金国的人口在这场浩劫中损失惨重。据史料记载,战前金国约有七百万人口,到战争结束时,仅存不到十万人。

这场胜利对南宋来说具有特殊意义。首先,它终于报了靖康之耻。其次,南宋趁机收复了部分失地,将势力范围向北推进。然而,这个胜利也带来了新的隐忧。蒙古帝国的强大远超预期,很快就将触角伸向了南宋境内。

在金国灭亡后,大量金国遗民南逃,其中包括不少军事将领和技术人才。南宋朝廷接纳了这些人,并善加利用他们的才能。这些金国遗民后来在南宋抵抗蒙古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场蒙金大战,不仅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政治格局,也为南宋的复仇事业画上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句点。虽然最后的胜利来得有些意外,但这确实是一个历史的公平:当年的加害者,最终也尝到了亡国灭种的痛苦。

五、历史的轮回:再次陷落的宋朝

金国覆灭后,蒙古帝国的铁骑并未停歇。公元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对南宋发动进攻。这一次,南宋面对的是一个比金国更为强大的对手。

起初,南宋还能凭借长江天险和坚固的城防工事抵挡蒙古的进攻。在钓鱼城之战中,南宋将领余玠指挥军民进行了长达三十六天的顽强抵抗,最终挫败了蒙古军队的进攻。这场胜利一度让南宋朝野上下信心大振。

然而,蒙古帝国很快就改变了战略。他们不再单纯依靠骑兵突击,而是组建了强大的水军。在灭亡大理国后,蒙古军队获得了大量造船技术和水战经验。到1259年,忽必烈亲自统领大军南下,开始了对南宋的全面进攻。

这时的南宋已经今非昔比。朝廷内部派系纷争不断,贾似道等权臣把持朝政,军队战斗力大不如前。虽然在抵抗蒙古的过程中,南宋军民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但却难以改变整体战局。

公元1273年,襄阳城陷落。这座守护长江中游的重镇一旦失守,南宋的防线彻底崩溃。蒙古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而下,南宋节节败退。临安很快就失守了,小皇帝趁夜色逃往沿海。

逃亡期间,南宋朝廷辗转于各个沿海城市。他们试图依靠强大的水师与蒙古周旋,但这种抵抗最终proved徒劳。到1276年,太后和年幼的皇帝被迫向蒙古投降。

然而,宋室宗亲赵昺和文天祥等忠臣仍在坚持抵抗。他们在福建和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游击战。这支残存的力量虽然微弱,但依然给蒙古军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最终的决战发生在崖山。公元1279年,南宋最后的力量在这里与蒙古水师展开激战。当战事已成定局时,宋端宗的老师陆秀夫抱着年仅八岁的小皇帝投海自尽。随后,数百艘战船上的南宋将士也纷纷跳海殉国。

这一幕与当年靖康之难何其相似。同样是皇室被俘,同样是江山陷落,同样是文物典籍的大量损毁。不同的是,这一次南宋再也没有机会重建政权了。

崖山海战后,南宋彻底灭亡。至此,延续三百余年的宋朝画上了句点。这个以文治立国的王朝,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武力征服的命运。而当年靖康之耻的报复者,此时也步入了相同的覆辙。

随着南宋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历史上罕见的南北分裂局面。只是这统一来得极为沉重,伴随着巨大的人口损失和文化断层。

0 阅读:22
陈海青沧桑史

陈海青沧桑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