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虎将,多次舍命保护赵匡胤,做皇帝后却毫不犹豫的杀了他

律令9章 2024-12-20 16:08:38

中国历史上,大抵有四位千古一帝,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当然,这种说法尚有争议,多数人觉得“秦皇、宋祖”还不错,至少不像李世民,对手足发动“玄武门之变”、也不像朱元璋,对功臣“炮打庆功楼”。

单说“宋祖”赵匡胤,有人说:看似他没有杀人,却不能代表真仁义,刨去“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对不起一个人,曾数次舍命保护他的一员虎将!

这员虎将名叫“张琼”,真计较起来,还是赵匡胤最初的老班底成员之一。

张琼生于武官世家,祖上世代从军,张琼打小就有刚毅、果决的气质。

五代十国太乱,张琼生在这年月,虽是武将却没来得及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但他天生战场坯,两臂一晃千斤之力,并且箭射如神。

简单讲,赵匡胤还在跟着郭威混迹的同时,张琼已经在其麾下当偏将了,这俩人原来不认识?

实事求是的说,赵匡胤自身武力很高,后世尊他为“武祖”,这种人本就心骄气傲,战场上一马当先,更何况他还有称帝之心,种种原因,使他对自己麾下众多小将并不在意。

老话讲“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赵匡胤虽然勇猛无敌,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他曾率领一支小队深入敌军腹地。

且不说其他的,仅“孤军深入”已经悖逆了兵法,由此可证,当时的赵匡胤是多么自傲,结果被敌人重重包围,这次够危险了吧?

那时的赵匡胤自诩霸王之勇,但双拳难敌四手,霸王尚有垓下之困,当时的赵匡胤心里也很慌。

不出意外的话,赵匡胤和他带来的这队兵都将葬身于此,看着自家兵卒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赵匡胤心想:难道我要死在这里么?

真要战死,也就没有以后的“宋祖”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敌军中接连传出哀嚎声,原来是一名魁梧大汉手持弓箭冲来。

就见大汉连珠似的射箭,竟然箭无虚发,中箭敌兵发出阵阵哀嚎,吓得其他敌军不敢靠前,被围在中间的赵匡胤得以喘息。

这名大汉就是张琼,他冲进包围圈,找到赵匡胤的同时一样陷入危险,此时他的箭射没了,敌人再次冲上来,他俩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拼死突围尚有一线生机,武艺高强的赵匡胤自然不怕,他早前已与敌军厮杀许久,如今身边多了一个张琼,他心里反而不踏实。

赵匡胤想的很现实:“这汉子”能百步穿杨,但射光了箭还需武力冲阵,如果“汉子”有武功,俩人只需冲杀,不用互相照顾对方,或许还有冲出去的可能。

如果“汉子”只会射箭,武功却不咋滴,那么赵匡胤不仅要自己冲杀,还要分心照顾他,那时他俩谁也别想冲出包围圈,甚至可能双双战死!

说明一下,那时的赵匡胤并不认识“这汉子”,也不清楚张琼的本事,因此才会心里没底。

不过一会,赵匡胤眼前一亮,就见“汉子”在敌军中横冲直撞,勇武不亚于自己,这两人竟真的突破敌军包围,硬生生杀开一条血路,逃回本军大营。

到家后,赵匡胤这才知道“汉子”是自己麾下的一员偏将,武力却不在自己之下。

赵匡胤激动地向张琼下跪,以“再生恩公”视之,张琼一样亢奋感慨,与赵匡胤对拜,两人至此成了生死之交,以后的事还用详细说吗?

简单讲,张琼就像汉刘邦身边的樊哙,不仅勇武相似,脾气秉性也不差。

张琼性格耿直,说话从不小声,在赵匡胤面前也不收敛,但只要是赵匡胤安排的任务,张琼拼死也会完成。

一言以蔽之,张琼对赵匡胤的感情很纯粹,那时的赵匡胤也将张琼视为自己的影子,拼杀战阵、吃肉喝酒,两人从不见外。

就当时来讲,有了张琼的帮助,再加赵匡胤自身的武力值,这两人可谓驰骋疆场、所向无敌,后跟着柴荣出征,赵匡胤又犯了老毛病?

当时,柴荣将赵匡胤叫到跟前,目的是让他带一队精兵,深入敌营刺探。

又是“孤军深入”,上一次赵匡胤差点全军覆没,这次该吸取教训,身边多带点帮手了吧?

哪料,这次赵匡胤更自信:哪里需要一队兵,只需带上张琼,两个人就能完成任务!

也不怪赵匡胤自信,因为他知道张琼的勇猛,自己又武力值超高,理论上讲,这两人确实比“一队兵”强,目标也小很多,现实却又给了当头一棒。

如果在平时,赵匡胤和张琼堪称一对杀神,但这次“刺探军情”比较特殊,地点不在陆地,两人需驾船偷渡进对岸敌营,这就麻烦了。

起初,赵匡胤和张琼两人驾驶一条小船,在夜色掩护下还算顺利,但敌军也有巡逻船,水面上老远就发现了他们。

水战不同于陆战,水战多依赖弓箭,赵匡胤和张琼武力再怎样高强,此时也没了用武之地,唯一办法是:赶紧调转船头,逃!

说得简单,赵匡胤和张琼驾驶一条小船,水手只有张琼一人摇橹划水,赵匡胤还要拨打敌军射来的箭矢。

再看敌军的巡逻船,每条船上都有数名水手,对比之下,赵匡胤和张琼明显落于下风。

敌军的巡逻船越追越近,射来的箭镞愈发密集,张琼一把将赵匡胤扑倒,一边用自己的身体阻挡箭雨,一边继续奋力划船桨。

或许,赵匡胤真有天命保佑,张琼竟然将船划了回来,但这不能算好事?

船是回来了,赵匡胤也无半点伤痕,但张琼浑身是血,背上插着好几支箭,回营已是奄奄一息。

看到张琼的样子,赵匡胤感动的放声大哭,赶忙招呼军医抢救,他亲自煎汤熬药,服侍这位“两次救他性命”的大恩人!

很庆幸,张琼的身子骨和脾气一样宽厚,虽然身中多箭,得益于赵匡胤的悉心照顾,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通过这件事,两人关系更进一步,直到赵匡胤被黄袍加身,做皇帝后依然重用张琼,信任程度堪称夸张?

千百年来,赵匡胤最有名的就是“杯酒释兵权”,看似他没有杀功臣,实则对掌握兵权的武将十分忌惮,张琼却是例外。

前面说过,“张琼”好比汉刘邦身边的樊哙、后世宋江眼前的李逵,这种人勇猛刚强,忠诚度非常高,高到有点憨傻愚忠。

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后,曾对其他武将“杯酒释兵权”,唯有张琼依然手握重兵,为啥?

这里有两个方面解释:其一,赵匡胤与张琼关系特殊,皇帝相信这员虎将绝对忠诚,让他掌兵,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皇家保卫力量。

其二,赵匡胤掐准了张琼的秉性:脾气耿直嚣张、不具备政治智慧。

基于这两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才漏过张琼,皇帝能放过臣子,臣子之间的争斗,未必还能“漏过”。

张琼性情耿直,不具备政治头脑,因此得到了皇帝宠信,既然如此,别人也能利用这些,借赵匡胤之手除掉张琼!

时有丞相“石汉卿”,这人也是武将出身,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他基本没能力再有大动作了。

石汉卿没了兵权,心里自然不舒服,尤其看到张琼后:村夫莽汉一样的人,他凭什么手握重兵?

说不得,这两人在朝堂上没少拌嘴,石汉卿是丞相,认为重臣要懂权术、政治智慧才能帮助皇权登峰造极,尤其看不惯张琼的鲁莽。

相对的,张琼敢打敢杀,他更瞧不起出身武将的石汉卿:磨磨唧唧的耍心眼!

皇帝乐见臣子争斗,这是朝堂平衡术的一种手段,因此赵匡胤既不反对石汉卿,又宠着猛张琼,这怎么能行?

石汉卿见自己的力量难以除掉张琼,唯一能做的是:离间赵匡胤和张琼的感情。

如果,赵匡胤和张琼之间的感情破裂,皇帝不再信赖臣子,“前有大功”的张琼才可徐徐图之。

怎样才能离间赵匡胤和张琼呢?

理论上讲,张琼曾两次舍命救护赵匡胤,这种“救命之恩”不是一般人或事能挑拨的。

话虽如此,石汉卿很聪明,赵匡胤为什么“杯酒释兵权”、他在怕什么?

不久之后,石汉卿向赵匡胤奏报:张琼在家中训练士兵,并频繁购买战马、铠甲、兵器等,请陛下明察,张琼他想干什么?

常理讲,张琼是武将出身,家里养些兵不足为奇,能让他这个“虎将”亲自训练士兵,说穿了就是太无聊,玩“角色扮演”而已。

既然如此,购买战马、铠甲、兵器这些,也就顺理成章了。

请注意,这里的用词是“常理讲”,此时的赵匡胤听说张琼养私兵,这正是他最害怕的,那就不能按“常理”处置了!

赵匡胤毫不犹豫,派出大批禁军查抄张琼的家,果然搜出了铠甲、武器等。

此时的张琼并不紧张,他觉得自己是武将,在家里练兵有什么问题?正好近距离保护皇上!

赵匡胤当上皇帝了,身边都是禁军,哪还需要张琼养私兵保护?分明是想造反。

皇帝和臣子就此决裂,哪还记得当年的“两次救命之恩”?

赵匡胤压根不听张琼解释,只冷冷说出一个字“斩”!

张琼之死,后世人为这员虎将鸣不平,甚至说:赵匡胤是宋朝重文轻武的罪魁祸首!

这么说不无道理,赵匡胤亲身经历五代十国,他深知:谁家拳头大就能说了算,宋朝江山是怎么来的?

直白点总结,大宋是众武将“黄袍加身”,赵匡胤这才有机会做皇帝。

也因如此,赵匡胤深知“武将的强大”,今天能给他黄袍加身,明天就可以再给别人穿黄袍,那时的皇帝不一定是谁了!

老话讲“文人造反,三年不成”,赵匡胤自己就是武将,他对“兵权”的认知更加深刻!

因此,与其说石汉卿害死了张琼,不如说赵匡胤遂了心愿。

0 阅读:10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