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算尽欲图火中取栗——再论额尔登额拒不出兵援救明瑞之事缘由

伯虎奉天靖难 2024-10-30 12:09:06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因前两任云贵总督由刘藻、杨应琚所指挥的征缅之役(第一次、第二次清缅战争)不但打得不顺,且多有败绩,堕了‘天朝上国’的面子,因此按捺不住‘开疆拓土雄心’的乾隆帝,仔细盘算了一下心目中的‘第三次征缅’主将人选后,直接点了有实际作战经验、及强大作战期望、年轻气盛的伊犁将军明瑞的大名,命其改任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赶赴云南接掌军务,预备发起第三次的‘征缅之战’,继续征伐‘蕞尔小邦’缅甸。

而相较明瑞在经验、能力、威望方面毫不逊色的前定边右副将军、理藩院尚书、正黄旗蒙古都统、已革一等靖远成勇侯,现任散秩大臣富德,因为在任上时行为不检、有贪污勒索的行为(另外也有乾隆帝想提携自己外侄明瑞的原因),因此被乾隆帝无视,只能继续顶着散秩大臣的空头官位,继续在京师无所事事地空耗心气和精神。

但富德虽然没能赶上第三次‘征缅之役’,可他的军中后辈、亲戚(侄女婿)、吉林驻军统领额尔登额,却因乾隆帝为了打赢这一仗,从吉林调动关外八旗参战,所以才与其兄额尔景额(有异议,或许不是兄弟)奉命率吉林八旗南下,参与到明瑞所指挥的‘第三次征缅之役’中。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四月,新任云贵总督、兵部尚书明瑞一路兼程从新疆抵达了云南,随即便开始履行主将的职责,调兵遣将、准备第三次南征缅甸之役。

而明瑞所设计的出兵征缅行动计划是——明瑞自己率副手参赞大臣都统观音保、参赞大臣珠鲁讷、领队大臣扎拉丰阿、总兵哈国兴、李全、胡大猷、胡邦佑、常青、随营赞画道府衔按察使杨重英等,指挥清军主力由南路经永昌(保山)、腾越(腾冲)、宛顶(畹町),沿木邦(缅甸腊戌)、孟艮,直至攻打缅甸国都阿瓦(缅甸曼德勒)。

而参赞大臣额尔景额、其弟(有异议、或为吉林副都统)额尔登额、领队大臣伊柱、云南绿营提督谭五格、总兵王玉廷、记名副都统海兰察等率军为北路,由虎贲关出新街,从猛密攻木邦,再经锡箔直捣阿瓦,与明瑞南路大军会师【伯虎42首发】。

清军第三次‘征缅之战’,主帅明瑞动用了二万五千大军,其中精锐八旗军三千人、四川绿营八千人、贵州绿营九千人、云南绿营五千人。明瑞领南路大军一万七千人,其中八旗军二千人;北路主将额尔景额领兵八千人,其中八旗军一千人。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一月初十,明瑞率南路清军出征、顺利占领了木邦(缅甸腊戌),然后分兵五千给参赞大臣珠鲁讷,命其率总兵胡大猷、胡邦佑、按察使杨重英等驻军于木邦,保护从云南进入缅甸的清军后勤粮草物资运输线路。

随后,明瑞本人率一万二千精兵,及参赞大臣观音保、领队大臣扎拉丰阿、总兵哈国兴、李全、常青等人继续南进,杀向缅甸国都阿瓦(曼德勒)。

在明瑞进军的同时,北路清军由参赞大臣额尔景额率领,按计划于当年十一月十六抵达了缅甸老官屯(新街、即缅甸八莫以南处),随即与据江树栅坚守的数千缅甸守军展开了激战;北路清军连日猛烈攻击老官屯不胜,军中伤亡惨重,兵士多罹患瘴疾,额尔景额迟迟不能攻克老官屯。

十二月初,北路军主将额尔景额也不幸染上了瘴疾,最终在军中去世;接到北路军主将额尔景额在军中病亡的消息后,乾隆帝诏令随军的其弟(有异议)额尔登额接任北路军主将,继续率军攻打老官屯。

额尔登额接任北路清军主将后,虽然继续率军攻击缅军,但始终无法击败当面的缅军,而在激战中,北路军将领,领队大臣伊柱、总兵王玉廷先后阵亡,北路清军损失惨重。

另外,老官屯缅军利用熟悉当地地形的优势,一面不断派小股军队偷袭清军,一面出奇兵攻占了北路清军后方的新街、孟密(猛密)等地;额尔登额得知缅军已经出现在自己后方后,害怕后路被断,惶恐之下擅自从老官屯前线撤军,一直退到了四十里外的旱塔地区避战,由此开始徘徊不前。

而南路清军在主将明瑞的率领下,前出木邦后连战连捷,大小六十余战无一失利,一路自旧小(臼小)、锡箔、大叠江(锡箔江)、蒲卡、蛮结(缅甸南渡河以东的郎考)、天生桥、宋赛(缅甸送速)、邦亥杀至距缅甸国都阿瓦仅仅只有七十余里象孔(缅甸辛古),兵威赫赫,所向披靡。

尤其是‘蛮结之役’,明瑞亲自上阵带骑兵冲锋、大破缅军十六营,斩首二千余,生俘三十四人,获缅军遗弃的枪炮、粮草、牛马无数。以此大胜,乾隆帝再封明瑞为‘一等公’,赐嘉号‘诚嘉毅勇’,称‘一等诚嘉毅勇公’;并赏黄带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给明瑞,以为酬功。

而明瑞原先的‘一等承恩毅勇公’,乾隆帝将其改由明瑞之弟奎林(傅文次子)承袭,以酬明瑞‘蛮结大胜’之功而加恩其弟之意。

此时,北路军原主将参赞大臣额尔景额、领队大臣伊柱先后病死,总兵王玉廷阵亡,额尔登额代替领军后从老官屯撤军、退到旱塔地区驻扎、不能与南路军会师合攻阿瓦的坏消息,也传到了明瑞的军中【伯虎42首发】。

因明瑞率清南路军南下时只携带了两个月的军粮和马料,同时又没有得到任何当地的物资粮草补充,所以连番苦战之下的清军已经粮尽马疲,没有多余的力量发起对阿瓦的作战了。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二月十九,已经快要望见阿瓦城内大佛塔塔尖的明瑞,不甘心地下达了退军命令,全军改道到阿瓦东北储存有粮草的孟笼(缅甸孟隆)去就食、休整。

退兵时,明瑞派使者向主持后方事务的云南巡抚鄂宁发出‘改道合兵’的军令,让他联络北路军主将额尔登额,让他从旱塔转道经至木邦(腊戌),为南路军的后防安全提供保障,并和驻守木邦的清军守将、参赞大臣珠鲁讷一同防守木邦。

但额尔登额率军撤至旱塔后,在此徘徊一个多月时间,只做了收容沿途失散的清军、聚拢兵马之事,始终没有奉命出兵去配合明瑞(这个时候,额尔登额已经有了故意不配合明瑞,期盼明瑞孤军深入之下打败仗,然后灰溜溜地被撤职论罪的心思了。)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二月二十一,明瑞率军在孟笼获得了缅军存粮二万余石、缓解军中缺粮的窘境后,因人困马乏、军士疲倦,明瑞下令在孟笼就地休整,以恢复战力和士气。

而缅王孟驳得知清军因粮草不济而退兵撤走、驻军孟笼后,立即下令反击;但缅军只派偏师隔着距离远远地骚扰监视明瑞大军,以主力军队攻击清军后方重镇——木邦。

当初,木邦守将珠鲁讷为了与前线的明瑞大军主力保持联络,所以在锡箔江、蛮结、天生桥、蒲卡等地设置了后勤台站,驻扎少数军队,以传递前方军情、转运后勤物资。

缅军主力发起反击,以优势兵力发动对清军后路台站的作战,先后将天生桥、蛮结、蒲卡、锡箔等处的清军台站攻占,清军只有百余人的残军退回木邦,向守将珠鲁讷汇报缅军来攻的紧急军情【伯虎42首发】。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正月初八,缅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仅有四千余人驻守的木邦,采取了对木邦‘断水断粮’的封锁策略,这意味着前方明瑞大军在粮草后勤、军情消息、军械物资方面与后方木邦完全断绝了联系。

如此不利局面下,经木邦守将珠鲁讷再三催促,云南巡抚鄂宁先派九百余人的援军前往木邦援救珠鲁讷,又下宪命让停留在旱塔地区徘徊观望的额尔登额率北路清军赶紧转兵木邦,援救珠鲁讷、接应深入缅甸的明瑞大军。

而在京师的乾隆帝得知木邦被围,南方的明瑞大军后路断绝、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后,也紧急下达谕旨,让额尔登额火速由旱塔出兵,前往援救木邦,打通明瑞的撤退后路。

但额尔登额在奉命出兵前往木邦的途中,以听闻行军中途的猛卯(猛密)有缅军出没为由,擅自退兵进入云南境内的铁壁关,从陇川改道前往木邦;一路上额尔登额迁延不前、走走停停,只有数日的路程,他足足走了二十多天,直到二月初四才到达边境上的宛顶(畹町)。

而木邦清军坚守了十日后,终因敌众我寡、战力不支,被缅军在正月十八攻破了城池;守将珠鲁讷自杀以尽忠,总兵胡大猷、胡邦佑当场战死,道府衔按察使杨重英以下多位清军文武官员被俘,清军大部分溃败逃回云南。

后勤重镇木邦的失陷,导致在更南方的明瑞大军陷入了优势缅兵的重重包围之中、急需援军前来救助;但唯一有能力出手救援明瑞的额尔登额在如此的危急时刻依然没有出兵,而是继续驻扎在宛顶,‘严守险隘’观望后续。

此时,转兵到孟笼、并获得大批粮草补充的明瑞大军,在孟笼休整了十余天、还在此度过了春节;得知北路军已经不可能南下会合后,明瑞果断下令立即北撤,准备经大山(地名)、木邦一线返回云南。

在撤兵的半途中,明瑞听闻木邦已被缅军围困(即将攻克),于是在正月初十下令改道,由波龙、蛮化、小天生桥、僮子坝一线,经南坎江从孟育、小孟育向云南境内的宛顶撤退。

就在撤退途中,明瑞还在蛮化设伏,将追击中的缅军斩杀四千余人,迫使缅军远遁;激战中清军总兵李全阵亡。

之后,明瑞下令在蛮化休整六天,以所获的牛马犒赏将士。此时,木邦已经失陷,各路缅军纷纷向明瑞所在的蛮化赶来。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二月初七,明瑞所率的一万多清军已经杀至了小孟育(猛腊),此处距离云南境内的宛顶只有二百里。

因连日激战实在过于疲劳,于是明瑞下令在此地休息三日;二月初十深夜,明瑞率军沿探明的小路开始奋力突围。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只要驻军在宛顶的额尔登额火速出兵救援,那么明瑞及其副将观音保等人必定不会有阵亡的危险,将安全脱离险境【伯虎42首发】。

但额尔登额军中的记名副都统海兰察(乾隆朝后期名将、一等超勇公)已经再三劝说额尔登额出兵,甚至愿意带着一千人的精锐单独去接应明瑞返回,额尔登额就是当做没听见,拒不出兵救援。

额尔登额这个诡异的做法,史书中没有记载他如此行事的真实用意,后来因明瑞兵败而被逮捕进京,在京师三法司的会审、以及主审官傅恒愤怒的诘问中,身为‘罪囚’的额尔登额也没有做出合理解释,只是闭口不言,低头认罪,再没有其他话可说。

但根据之前文章中的细节铺垫,以及乾隆帝在决定第三次征缅之战主帅人选时的介绍,还有额尔登额与目前赋闲中的富德之间的千丝万缕密切关系,这里仅以个人的理解推断做一个猜测——

额尔登额敢于接二连三违抗圣旨、对抗军令,坐视明瑞南路军陷入缅军重围、遭遇最后的失败,其实都是在给自己的老上级、老前辈、老叔父富德造势,创造其复出的条件,使其能成为将来的‘第四次征缅之役’主帅,以击败缅甸的军功,恢复之前被乾隆帝剥夺革去的官职爵位。

要是额尔登额按照正常的流程,紧急出兵守住木邦、或者木邦失陷后将在缅甸腹地的明瑞大军救回来,那么以明瑞这之前的征缅战功(六十余战未尝一败、还在撤军途中成功伏击了追击的缅军),乾隆帝是不会追究明瑞此战没能一举击败缅甸、拿下缅甸国都阿瓦、生擒缅王的‘过错’的,很有可能明瑞还将继续担任云贵总督、征缅大军主帅,筹划下一次的征缅之役。

要是这样的话,那富德的复出之路,可就遥遥无期了,身为富德的侄女婿,又是关系紧密的共同利益集团一员,手握重兵、能够决定明瑞撤军成败与否的额尔登额暗中思虑后,决心给明瑞暗暗使个绊子,让他在没有援兵协助的情况下惨败而归。

(至于明瑞会因此而战死之事,额尔登额想都没想过——一万多人的大军,还护不住主帅顺利突围么?自己只有七千人,这一路作战转兵不都是安安全全过来的嘛。)

这样一来,虽然额尔登额自己必将因‘救援不利’而遭到上至皇帝、中至同僚、下至部将等人的问罪追责和质问,但最多不过免官降职、发往军前效力罢了,也许都不用离开云南;自己又没打败仗,还保存了北路大军的战斗力,虽然无功,但也没有大过,皇帝没有针对自己的理由嘛。

而导致南路军惨败的明瑞一旦回国,乾隆帝直接降罪、让其自尽或者赐死倒是不至于,但云贵总督和征缅主帅怕是当不成了,只能回京待罪,削职降爵,以闲职蹉跎一段时间,就像富德如今的光景一样【伯虎42首发】。

所以,有了以上不能明说的考虑后(个人所猜测的),额尔登额才敢于拿自己的前程赌一把,赌明瑞会被缅军围攻后惨败回国,从而失去乾隆帝的信任重用,削官夺爵、一蹶不振;然后第四次征缅作战的主帅之位会被乾隆帝授予自己的恩主前辈富德。

到那时,自己再‘戴罪立功’,随富德再次出兵征缅,获得成功后理所应当地恢复之前的官爵地位,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了(打击明瑞、提高富德一党的地位。)

额尔登额机关算尽、甚至把自己的前程官位都给算计进去了,要让明瑞兵败,从而扶保富德出山、取代明瑞指挥大军第四次征伐缅甸,再从中获取莫大军功以恢复当年的煊赫爵禄地位,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而富德的计划能否实现,他和明瑞之间的恩怨将如何了解,各自的人生最终结局又是怎样?下一篇文章为大家揭晓。

5 阅读:218

伯虎奉天靖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