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在太平洋打赢了日本,靠的就是航母。
从那以后,美国就跟开了窍似的,疯狂发展航母。
但,有的人发现了致富的秘诀,不愿意别人也学会。
八十年代之前,美国海军强横。
那阵子,中国连个像样的军舰都不多,就别提航母了。
但到了九十年代,情况开始变了。
中国经济起飞了,攒下了钱,为了保护自己海洋权益,也开始琢磨着要买航母。
1990年,中国看上了乌克兰的瓦格良号。
那阵子苏联刚解体,乌克兰缺钱用,这艘没造完的航母正愁卖给谁呢。
最后,瓦良格号在2005年,被中国改装为“辽宁舰”,并于2012年正式服役。
大国崛起不会一帆风顺进入21世纪后,美国更急了。
为啥?
因为中国开始自己造航母了。
2012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服役,虽然是二手,但总算有了。
2019年,完全自己造的山东舰也来了。
去年,更先进的福建舰也下水了。
从2012年到2022年,短短10年,中国就建成了3艘航母,而且一艘比一艘先进。
福建舰厉害在哪?
用上了电磁弹射器,全世界除了美国,就中国能造这个。
美国防部去年的报告:
预计到2030年,中国航母数量可能会达到6艘。
美国这回真坐不住了。
这么紧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不仅影响自己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动摇了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话语权”。
中国造船技术进步太快了。
就拿2023年来说,中国军舰下水数量创了新纪录。
055万吨大驱就已经8艘服役,另外还有054A护卫舰30多艘。
这些都是航母编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2018年,美国启动了对中国造船业的“301调查”。
为啥?
中国造船业太牛了:
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54.8%。
新接订单量占全球55.2%,手持订单量占全球51.3%。
这三项全是世界第一,把韩国、日本远远甩在后面。
美国这些年的种种阻挠,反而逼着中国把技术研究得更透彻了。
现在中国的造船技术,反而因为打压有了更大的进步,这大概就是美国人始料未及的结果吧。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阻力。
但只要方向对了,道路走对了,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
美国的“弥天大谎”1997年,美国公布的尼米兹级航母造价是40亿美元。
那会儿这个数看着确实吓人。
因为1997年,中国GDP才7.49万亿人民币。
但有意思的是,美国公布的300亿美元年度维护费用,这明显不合常理。
现在已经证实,美国航母的年度维护费用在2-3亿美元左右,美国当年的数据明显是夸大了100倍。
为什么说这是美国的“弥天大谎”?
来看看真实数据:
辽宁舰(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购买价格:2500万美元。
改装成本,估计不到10亿美元。
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航母造价: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约42亿美元。
法国“戴高乐”号,约38亿美元。
印度“维克兰特”号,约20亿美元。
看这些数字就知道,美国当年说的“天价”有多离谱了。
而且还有个关键点:造航母不是一次性买卖,是分步投入。
美国这招“高价论”,说白了就是想让中国知难而退,但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中国不但造出了航母,而且一口气造了三艘,技术还越来越先进。
现在福建舰用的电磁弹射技术,连美国的盟友法国、英国都没有。
发展要靠自己的判断。
别人的唱衰和打压,往往恰恰说明你走对了路。
现在中国不但有了航母,造船业还是世界第一,这就是最好的回应。
航母造价,美国人玩了个“障眼法”,就像是餐馆老板把一桌菜的价格全算在一道菜上一样。
我们来算笔明白账:
美国说一艘航母造价130亿美元,维护费用每年要300亿美元。
这数字听着吓人,但实际上,美国有11艘航母,很多成本是大家一起分摊的。
比如:
研发,培训,维修,后勤补给。
还有配套的机场、港口都是共用的。
美国这11艘航母,很多开支都是共同承担的。
但他们算账时,把全部成本都堆在一艘航母身上。
这不是明摆着忽悠人吗?
美国海军每年预算大约2000多亿美元,航母编队的开支占到30%左右,平均下来每艘航母的年度开支也就50-60亿美元。
对于美国这样的经济体量,这完全是能承受的。
中国现在已经建了三艘航母,很多基础设施和技术都已经有了,后面再造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一套“航母过时论”美国还有一套“航母过时论”,让人忍不住想笑。
这就像是一个开着豪华超跑的人,转身就跟邻居说:“现在都用共享电动车了,你就别想着买车了!”
咱们来看看美国这些年都干了啥。
1996年,著名的“炸航母”表演。
美国找了艘服役47年的“美国号”航母,把能卸的零件都卸了,连防空系统都给拆了,然后在海上打靶。
然后就开始到处宣传:“看,航母多容易被打沉啊!”
美国这边嘴上说航母不行了,那边自己可劲造新航母。
2017年造了艘“福特号”,花了130亿美元,比一般航母贵一倍。
现在第二艘“肯尼迪号”马上也要服役,后面还有两艘在建。
到2040年,美国打算保持11艘航母的规模,一艘都不能少。
美国人还说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了,打仗就靠导弹和电脑。
这话听着像那么回事,就跟90年代说“以后都用电脑了,纸和笔就没用了”一样。
但现实呢?
现代航母就是一个超级移动的信息中心。
它不光能放飞战斗机,还装满了最先进的电子设备,能指挥作战、收集情报。
再说实战经验。
1982年福克兰战争,英国航母在阿根廷导弹的威胁下,照样完成任务。
海湾战争时,美国航母在波斯湾想去哪去哪。
现代航母的防护能力特别强,不但有厚厚的装甲,还有防空导弹、电子干扰设备,周围还有一群护航军舰保护。
说到导弹是航母克星,这更像是个笑话。
实际上,现代航母的防护系统可复杂了。
不说别的,仅是探测到导弹来袭,发射防空导弹拦截,释放电子干扰。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想打中航母可没那么容易。
美国这套“过时论”的把戏,无非是不想看到中国发展航母。
这就像当年有人说“中国造不出原子弹”、“中国造不出航天飞机”一样,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唱衰都是徒劳的。
真正的大国,从来不会被别人的唱衰打倒。
美国的建议美国又说,浮岛式航母更适合中国。
“浮岛式航母”是啥玩意儿。
简单理解,就是在海上建个大平台,上面铺个跑道。
听起来是挺美,造价可能就50-80亿美元,比真航母便宜多了(传统航母动辄100-300亿美元)。
而且因为是个大平台,理论上确实能停不少飞机。
但是,这玩意儿有几个致命问题:
太容易被打了。
现代战争中,固定目标就是活靶子。
浮岛航母机动性差,速度可能就10-15节(普通航母能30节),在现代反舰导弹面前就是个大靶子。
实战能力差。
没有航母那种高速航行能力,在恶劣天气下稳定性也差。
比方说,海上8级风浪来了,传统航母该干啥干啥,浮岛可能就得考虑自保了。
补给难度大。
就像搬家,小车灵活,大平台笨重。
想进港口维护都是个大问题。
历史上,美国在冷战时就研究过这个概念,投入了大量研究经费,最后还是放弃了。
现在突然建议中国搞这个,这不是明摆着的“黄鼠狼给鸡拜年”吗?
说白了,这就是看到中国航母发展太快,想出个“馊主意”来干扰中国的航母建设节奏。
古人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航母发展,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国情来,可不能听别人的“好心建议”就改弯道。
“反向激励”效果美国的这些“好心建议”,反而起到了“反向激励”效果。
就像当年有人说“中国造不出汽车”,结果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这些年来美国的各种“建议”。
无论是鼓吹浮岛航母,还是质疑中国的造船能力,都变成了给中国航母发展“添把火”。
最讽刺的是,当初美国认为中国可能需要20-30年才能真正掌握航母技术。
结果短短十几年,中国就完成了从仿制到创新。
这种超出预期的发展速度,某种程度上还真得“感谢”那些质疑声。
有时候,对手的诋毁比朋友的恭维更能激励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