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虽然昏庸,但比叩门天子强,至少敢于亲临一线作战

真益谈谈历史 2024-08-23 02:01:45

明武宗朱厚照之所以名声这么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儿子,是由小宗嘉靖继位,既然如此,嘉靖为了自己的合法,自然不会给正德留下什么好话。

大明正德十二年,七月二十六,从京师内阁发出紧急折报直奔大明九边之一的居庸关,九边,又称九镇、明朝九边是自明弘治年间在北部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九边防御防范是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延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三关镇、榆林镇、宁夏镇、陕西镇和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

这一天,内阁使臣以八百里加急度速度赶往居庸关,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八月初三,居庸关,当日居庸关巡城就看见从南方一队快马轻骑部队全力向居庸关北门而来,来到城下,一个带队的军官要求穿城而过,巡城的百户不敢怠慢急忙报告给最高军事长官,都指挥使孙玺。

孙玺听完禀告之后,立即带人登上城楼,就远远望见一队轻骑在城下等候,这一队轻骑装备整齐,军容不凡,孙玺顿生戒备之心,遂下令军士严阵以待。这时一名身穿甲胄的武官见主将站在城头,于是就大声叫嚷着,意思就是说,他们是奉皇上旨意出关,让守将立即开关3放行,孙玺听罢自然不信,当即要求该人出示兵部的出关勘合。武官自然没有出关勘合,虽然如此,但气势却是不小,在态度极为傲慢,多次要求孙玺立即开关,强令他立即放行。

昔日明太宗朱棣曾定下铁律:“出关必须勘合”。而且历代皇帝对此都严格遵守,既然有规章制度可循,孙玺作为居庸关的军事长官,自然不会擅自放行,可对方咄咄逼人,口气和气势都很牛逼。左右为难的孙玺只好把此事汇报巡关御史张钦。

张钦对此的态度也很明确,没有出关勘合不可放行,同样让这名傲慢的武官吃了闭门羹,态度比孙玺还要决绝,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见居庸关文武两个军事长官都不给面子不肯就范,这个武官遂拿出一纸诏书,诏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正德皇帝朱厚照即将出关北巡,抵御来犯的蒙古达延汗,命各关隘守将即刻放行,不得有误云云。意思就是兵部勘合再有效,还能比圣旨有效?

然而让武官万万没想到的是,张钦看完诏书后非但没有放行,反而立即让孙玺关上城门,并当即写下一封奏本,让士兵亲手交给武官,其内容是:“陛下要出居庸关,北巡宣府大同,臣只知天子的举动关系重大,若陛下想亲征虏寇,就应该先下诏进行廷议,绝不可这般擅自出行,更应当定个好日子清道而行,并由百官随行。而现如今这些臣都没有听说,陛下却只是轻骑潜行,万一是奸人假冒陛下名号想要过关,以引诱胡人,进而危害社稷,国家又该如何防范。臣的职责便是守关,陛下想这样出关,臣万死不敢奉诏。”意思就是皇帝想出关门不可能。

随后,士兵转身告辞。接到书信的武官只得怏怏而去,带人回到昌平,他刚走,内阁的信使也到了,意思也很简单,就是不许放任何人出关。而此时正德皇帝车驾正在昌平,看完张钦的奏疏后,朱厚照惊得目瞪口呆,当即暴跳如雷,遂命人召指挥孙玺前来觐见。孙玺自然敢去,便回绝来人道:“御史在,臣不敢擅离职守。”

皇帝的圣旨都不好用,武将不听宣调,让正德无法容忍,于是正德立即把居庸关的监军,太监刘嵩叫来问话。刘嵩接到皇帝的诏令,刘嵩找到张钦哀叹道:

“我就是皇上的家奴而已,不敢不去啊。”

张钦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只得放刘嵩离开,但即便如此,张钦仍然驻防居庸关,此后不论朱厚照派谁来叫门,他就一句话:“敢言开关者,斩!”随后,几波使者均被张钦喝退,吃了闭门羹的使者们纷纷回禀朱厚照:“皇上,这张钦可了不得啊,不奉诏书”。

这个时候,正德朝内阁首辅梁储领着阁臣蒋冕、毛纪赶到,一再催促正德请驾还宫,提请正德不要重蹈英宗皇帝的覆辙,除此之外,京城百官的奏疏也如雪片般飞到了昌平。朱厚照深知这一次怕是出不了关了,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也只能幸怏怏地回宫作罢。但内阁可以阻拦第一次,能阻拦第二次,第三次吗。

正德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正德皇帝朱厚照趁巡关御史张钦和张钦正好前往白羊口巡查的时候,带着一队人马强行突破居庸关成功,而当张钦他听闻皇帝出关的消息后,已是追悔莫及,痛哭不已。

朱厚照闯关成功之后,也给群臣留下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因为首辅梁储得知消息,带着人一路追赶,一直追至居庸关,可居庸关守将已经变成了朱厚照的心腹太监谷大用。临走前,朱厚照反复叮嘱谷大用,要向张钦学习,务必做到铁面无私,任何人不得出关。谷大用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牢记于心,当大明首辅梁储试图出关的时候。谷大用向所有朝臣下达逐客令,所有朝臣一律不得出关,朝臣一看既然见不着皇帝,那就写奏本吧,于是,文官集团开始绞尽脑汁写折本劝说正德皇帝朱厚照回京。

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蒋冕、东阁大学士毛纪,吏部尚书陆完等人纷纷上疏,意思就是希望正德皇帝立即返京,你太爷爷留学瓦剌一事尚在眼前,难道陛下忘了吗?给事中汪玄锡、南京兵部尚书乔宇等人则以国本未固为由,劝谏道:“眼下皇上连太子也还没有,大明人心不定,您就这么出关一走了之,竟连个居中留守的人也没安排。”意思也很明白,就是让正德皇帝立即回京。

对于朝臣们的劝谏奏疏,朱厚照大多予以留中不发,任凭你们磨破嘴皮子,我全当没听见,就是不回去,在这种情况下,内阁首辅梁储代表文官集团向朱厚照表态,既然陛下要求御驾亲征,那我等臣子的就应当随侍左右,供您差遣。现在内阁及各府部衙门都开具了堂上官的名单,请从中各点一人随军,而朱厚照回复也很明确:不准,我身边不缺人。

于是梁储再次上奏,由内阁三位宰相,梁储、蒋冕、毛纪三人轮流派一人随侍左右,正德皇帝朱厚照还是不准,索性直接留中不发,不予回复。看来这一次朱厚照是下决心要撇开文官了。随后朱厚照经过宣府,于九月十九日抵达阳和。

巧合的时蒙古小王子所率五万大军于九月二十五日自玉林卫入塞,十月三日在应州城北五里寨时遭遇大同总兵王勋的抵抗,得知消息的正德,急忙带兵从阳和赶到应州的加入会战。经过两天厮杀,小王子部于十月初五日撤离边外。

朱厚照率军追击,追至平虏、朔州等地时,突然狂风暴起,黑雾遮天,不得已下令收兵,于翌年正月凯旋京师。应州大捷,朱厚照率亲兵冲入鞑哒军阵,阵斩一人。第二年,明朝还取得了抗击吐鲁番入侵的胜利,后来继任皇帝朱厚熜曾称赞他,“皇兄亦圣威远震彼”。

实际上,朱厚照是个放浪不羁的帝王,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世界这么大,他想去看看,他从来不喜欢紫禁城,更不喜欢那些迂腐的大臣们。他在宫里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约束,文官们总是想要摆布他。

其实这怨不得朱厚照,因为朱厚照登基的时候,只有十五岁,这正是青春悸动的年纪,是一个人对外部世界无限好奇和向往的阶段,谁也受不了一帮大臣们这么管着他。但他性格还算比较稳定,更谈不上是那种传统意义上残忍嗜杀的昏庸君王,甚至在很多事情上他也能够分清是非对错。

当然,武宗荒淫好色,贪图享乐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清朝的时候,如果上书房的皇子们读书不认真,教书的师父就会训斥说,你们不好好学习,难道是想要效仿明朝的朱厚照啊可见,朱厚照已经成为了反面帝王的典型。这不得不说是朱厚照的悲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21

真益谈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