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74年的时候,汉朝迎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汉朝的第八任皇帝汉昭帝刘弗陵,竟然毫无预兆地骤然离世了,这一情况让当时的汉朝朝堂乃至整个天下都受到了不小的震动。
在任何一个朝代当中,皇帝的离世无疑皆是极为重大之事。就汉朝而言,刘弗陵的去世便给其带来了一个棘手难题。要知道,刘弗陵驾崩之时年龄尚轻,并且更为关键的是,在他离世之前,并未留下哪怕一个子嗣。
因此,在刘弗陵离世之后,汉朝的皇位竟然瞬间陷入了无人继承的境地。
由于上一任皇帝没有子嗣,那么接下来,众人便只能从上一任皇帝的兄弟或者其兄弟的儿子当中,择选出一人来担任皇帝。之后,由霍光带领的一群大臣,经过反复挑选,最终选中了汉昭帝五哥家的儿子刘贺。
在未被选中之时,刘贺正在山东菏泽当地,安安分分地当着他的诸侯王呢。待知晓了被选中这一消息后,刘贺那可真是满心欢喜,立马就带着一行人,径直朝着长安赶去赴任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刘贺刚到京城,还不到一个月,霍光等大臣便联合起来,径直提出要废掉刘贺的皇位。面对势力强大的霍光集团,刘贺毫无抵抗之力,只得退位,随后被送回了老家。可回去之后,他连昌邑王的名号都没保住,只能在封地内遭受软禁。
史书记载,霍光联合大臣将刘贺废黜,主因在于刘贺极为荒唐。自其抵京城起,短短二十七天内,竟干了一千多件坏事。如此一来,众人皆觉得他难当一位好皇帝。要是把皇位交予刘贺,汉朝日后必定会遭遇大难。
由于这样的缘故,在之后的发展进程中,霍光获得了众人的拥护与支持,最终得以成功将刘贺废黜掉。
那么,在仅仅二十七天的时间里,刘贺究竟都干了些什么事儿呢?身为西汉史上在位时长最短的皇帝,刘贺到底属于怎样一种人呢?而在被废黜之后,刘贺最终又落得个怎样的下场呢?
刘贺的故事,需从他爹那儿讲起呢。
在许多年前汉武帝尚在人世之时,其膝下共有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里,排行老五的是刘髆,而刘贺便是刘髆之子,至于老六嘛,便是汉昭帝刘弗陵了。
老五和老六皆是汉武帝年纪偏小的儿子,就常理而言,他们本身便不具备继承皇位的条件,其儿子自然同样没有这种资格。然而到了汉武帝晚年之际,一场巫蛊之祸陡然发生,太子遭奸臣构陷,最终选择自杀,其全家也差不多被屠戮殆尽。
在太子之后,老二早早离世,未留下子嗣。至于老三和老四呢,本就不为汉武帝所喜,并且老三还在那段时期主动提出要前往京城担任护卫一职,这可犯了忌讳,如此一来,老三和老四便都被汉武帝给排除在外,不做考虑了。
再往后排呢,要说到的就是老五啦,而这个老五,实际上就是刘贺的父亲呢。
汉武帝原本对老五极为喜爱。老五的生母李夫人,在当年可是汉武帝最为宠爱的妃子。要知道,“倾国倾城”这个成语,最初的出处便是这位李夫人呢。
汉武帝共有六个儿子,在这之中,除了身为太子的老大以外,恐怕就数老五最得汉武帝的欢心了。如此一来,要是处于正常情形,在太子离世之后,老五无疑是最有希望被册立为太子的那一个。
可问题在于,此前发生的那场巫蛊之祸,与老五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从一定层面来讲,在当时,诸多奸臣之所以处心积虑地去陷害太子,究其根本,实则是妄图助力老五去争夺皇位继承权。
与此同时,就这件事而言,老五大概率是不知情的。巫蛊之祸发生之际,老五估计也就十五六岁,对政治方面的事情还懵懂无知呢。况且在此之前,那位李夫人都已经离世好几年了,基本没可能为老五去做什么谋划安排。
因此,在后世绝大多数人的看法里,就那场巫蛊之祸而言,老五大概率是并不知晓情况的。实际上,在背后精心谋划这一系列事情的人,乃是老五的舅舅李广利。并且,李广利在着手筹划这些事宜的过程中,压根就没有告知老五相关情况。
然而,即便老五对相关情况并不知晓,但老五本身的存在,却依旧是与巫蛊之祸有着撇不清的关联。仅仅是基于这一点,老五便已然注定与那太子之位绝缘,再无任何获取的可能了。
刘贺便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之下诞生的。
史书当中并未明确记载刘贺具体的出生时间。不过经后世史学家仔细考证得知,在刘贺出生之际,巫蛊之祸尚未真正发生呢。确切来讲,那时太子的反对派已然在着手进行相关准备工作了。他们借着巫蛊的名义,不停地去牵连更多的人,意图剪除太子的势力羽翼。
那场巫蛊之祸在历史上的发生时间,是在刘贺出生一两年之后才出现的情况。也就是说,刘贺先出生了一两年,之后才迎来了历史上那场有名的巫蛊之祸呢。
就这样,刘贺诞生了,而在此后的数年当中,汉朝可谓是历经了诸多的血雨腥风之事。大约在刘贺六岁上下之时,也就是距离汉武帝离世还有一年之际,他的父亲便离世了。
史学界对于老五刘髆之死向来存有诸多猜测。不少人觉得,老五之所以死去,实则是汉武帝暗中下了狠手。彼时汉武帝已然决意立老六为太子,在这样的情形下,老五的存在无疑对老六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在这之前,老五背后的政治势力已然被汉武帝彻底击垮。其舅舅李广利更是直接于前线降了匈奴,其余重要支持者也大多被汉武帝铲除干净。即便如此,汉武帝心里依旧放不下心来,仍担忧老五的存在会在日后对老六的皇位构成威胁。
无论真实情况怎样,反正刘贺尚在年幼之时,他的父亲便离世了。更为奇妙的是,在史书记载里,关于刘贺的生母,压根没有任何相关记录!故而后世不少人纷纷猜测,刘贺的母亲说不定是和老五一同逝去的。即便未曾离世,其身份或许也相当低微,大概只是个寻常姬妾罢了,并且去世得还挺早。
鉴于这些繁杂的历史状况,刘贺在年纪尚幼时便直接承袭了王位,由此成为汉朝的昌邑王。而与此同时,在刘贺的身旁,似乎并没有长辈对其加以教导。
对后来的刘贺而言,这实际上堪称是最为致命的一件事。
倘若刘贺在少年时期,能有一位聪慧的长辈对其加以教导就好了。就好比他母亲若一直在他身旁,并且其母亲还颇为通晓政治的话,那刘贺在后来登基称帝之后,十有八九是能够稳稳地坐在皇位之上的。这一情形,当年汉文帝的相关故事。
遗憾的是,刘贺身边缺乏靠谱长辈给予教导。所以在政治斗争方面,他完全是一无所知。并且由于没人教导,其自身品行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此种种,也就为他日后被废一事预先埋下了隐患。
刘贺接任昌邑王一职后不久,他的祖父汉武帝便离世了。随后,历史的车轮驶入汉昭帝时期。在这之后的13年时光里,刘贺慢慢长大成人。不过在这一段历史进程当中,他大体上并未扮演什么重要角色,没多少戏份可言。
在那段时期,他不过就是个寻常王爷罢了。要说有啥特别能说道的,那就是由于父母都不在了,没人去管束他,结果刘贺就变成了那种典型的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在昌邑国那一片儿,好多老百姓都被他折腾得吃过亏呢。就在这期间,有个名叫龚遂的官员,还曾试着去劝阻他来着。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刘贺在表面上确实接纳了龚遂的进谏之言。可谁能想到呢,没过多久之后,他就把龚遂派来的那些人一股脑儿地全都给赶走了,又接着我行我素,依旧扮演着他那让人头疼的熊孩子角色,毫无改变之意。
如此一来,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公元前74年,这一年汉昭帝离世。由于汉昭帝膝下并无子嗣,随后呢,以霍光作为核心人物的汉朝中央政权,便着手在汉朝的宗室群体之中,去物色新一任的皇帝人选。
对此,霍光着实头疼不已。想当年汉武帝膝下共有六个儿子呢,可到了当下这时候,老大那一支脉,因巫蛊之祸几乎被屠戮殆尽了。此刻老大也就仅存一个孙子还活在世上,而且这人自身也没什么爵位,打小又在民间漂泊流浪,怎么瞧都不像是具备做皇帝资质的模样。
此后,老二这一支系后继无人。老三呢,早在汉昭帝当政之时,就曾妄图谋划政变,如此一来,这一支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排除在外了。而老四虽说当时还活着,可他就是个十足的肌肉型猛男,压根不懂得治理国家之事,要是让他登上皇位,国家恐怕会惹出诸多麻烦呢。
最为关键之处在于,老四与老三乃是一母所生。想当年,老三发起政变,最终却失败自杀,这背后的缘由实则是霍光所致。如此一来,要是老四得以登上皇位,那霍光日后必定会被追究责任,恐怕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清楚。再看老六,也就是汉昭帝,这一脉同样没有了后人。
如此计算下来的话,到最后真正适宜担当皇帝之位的,实际上也就唯有老五这一支的血脉了。
当时的昌邑王刘贺,乃是老五这一脉仅有的传人。
就这样,在刘贺未曾有任何举动的情形下,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居然就这般猝不及防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仿佛命运随意地开了个玩笑,而刘贺就稀里糊涂地被推上了那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位之位。
在这一年的时候,刘贺的年龄大概是十九岁,也有可能是在二十岁上下的样子。
在得知自己被立为皇帝的消息后,刘贺接下来的表现着实令人意想不到。瞧,他在第一时间便带着自己的一帮随从踏上了行程。而且还是当天知晓这一消息,当天就迫不及待地率领众人朝着长安赶去了。
然而,刘贺所带的一众随从里,绝大多数都默默无闻,鲜有名气可言。唯有此前曾对刘贺加以劝谏的龚遂,还算得上有点名气。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龚遂将会成为刘贺那短暂皇帝生涯之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
在奔赴长安城的途中,刘贺的表现着实很不成熟。他知晓自己即将登基称帝,行事便极为张狂,一路上只顾玩乐不说,甚至还做出强抢民女这般恶劣之事。并且,在对京城那边具体情形毫不知情的状况下,他就火急火燎地往京城赶,好似生怕京城方面会反悔似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感慨,刘贺着实是太缺乏城府了。遥想当年汉文帝入京之时的种种表现,再看看刘贺,二者相较,刘贺的行事作为,真的是太差强人意了,差距实在明显。
这其实挺正常的。要知道在当下,他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二十岁年轻人罢了,而且身边也没什么能给他指点一二的明白人。在这种情况下,做事稍微莽撞一些,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呢。
就这样,刘贺在极短的时间里便抵达了长安。待其来到长安之后,便开启了他那极为荒唐的皇帝生涯,种种行事令人瞠目,在这段当皇帝的日子里,他的所作所为全然没个帝王该有的样子。
确切来讲,在当时那个时候,刘贺这个人主要干出了如下一些不好的事儿。
起初,刘贺抵达京城后,并未依照规矩为他的六叔行哭丧之礼。彼时的规矩要求,刘贺在望见京城之时,便需开始哭泣,且要一路哭着直至进入皇宫里头。然而最终,刘贺竟以自己哭不出来当作借口,将这哭丧的礼仪给拒绝了。
接下来在即位的过程中,刘贺尽管接过了象征皇权的玉玺以及绶带,可他并未依照相关规矩,在第一时间前往给刘邦上坟。
此后,在操办汉昭帝丧事期间,刘贺全然不顾国丧应遵循的礼仪规范。他直接差人去购置鸡和猪,毫无顾忌地开起了荤。要知道,依当时的规矩而言,刘贺此举显然是不合规矩的。并且,刘贺还把跟随自己而来的那两百多人,统统带进了皇宫,任由他们与自己肆意玩乐。
除此之外,在国丧期间,刘贺竟随意安排人演奏音乐。他还肆意对自己从昌邑国带来的随从进行封赏,给这些人纷纷加官进爵。不仅如此,刘贺更是以皇帝的名义直接下达诏书给京城各个部门,向它们索要形形色色的各类东西……
总而言之,依据史书中的记载,刘贺在仅仅二十七天的在位时长里,居然做出了多达一千多件的坏事!当把这些坏事逐一罗列开来,刘贺无疑堪称是从古至今最为恶劣的昏君了。似乎要是不将他废掉的话,汉朝往后可就真的没什么指望,彻底没救啦。
然而需要思考的是,站在后世的视角去看,我们其实能够思索另外一个疑问:刘贺所做的这一系列坏事,其恶劣程度究竟达到何种地步呢?
首先,不得不说刘贺做的那些事儿,真的是不合乎礼仪规范,还违背了公序良俗。瞧瞧他的这些行径,哪有一点贤明皇帝的样子呢,倒更像是个任性调皮的熊孩子干出来的事儿。
但与此同时,与秽乱后宫、发动政变并杀人、为了权力而血洗京城,又或者仅仅出于自身野心就直接挑起战争,致使几十万无辜百姓惨遭杀戮等这些行径相较而言……似乎这些行为也并非那般恶劣!
刘贺所做的那些事确实欠佳。不过呢,他的这些行径,倒更像是熊孩子在任性发泄罢了,压根就和违法的罪行扯不上关系呢。即便勉强能说有点关联,那恐怕也只是些单纯有违礼仪的情况,可并未突破道德底线哟。
此外,后世不少人觉得,那所谓的一千多件坏事,不见得全是刘贺一人所为。要知道,刘贺仅仅当了二十七天皇帝,这么一算,平均下来每天得干三十多件坏事,才有可能凑够一千件呢。故而许多人都认为,诸多事情并非是刘贺做的,而是他手下的那些下属干的。
如此看来,刘贺这样的情况,说他是个昏君倒也存在可能性呢。不过呢,至于他究竟能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坏人,这还真的不太好判定,确实是很难说得清楚的事儿呢。
然而,即便刘贺仅仅只是个单纯的熊孩子,霍光对他也是无法容忍的。
自他进入京城以后,以霍光为首的那帮大臣便始终在对其加以观察。很明显,刘贺所展现出的种种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绝非一位合格皇帝该有的做派。并且,在此之前,刘贺还曾有意对京城的军队进行掌控,企图完全挣脱霍光的束缚。
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持续下去,要是日后刘贺完全把控了全部的权力,达到了能真正肆意妄为的地步,那时候他究竟会干出什么样离谱的事儿,这可没人能说得准。
于是,在此之后,霍光便萌生了废帝的想法。
在拥立刘贺这件事之前,霍光已然权势熏天。就连此前离世的汉昭帝,面对霍光时,也唯有乖乖依从。至于那时在京城尚未站稳根基的刘贺,相较于霍光,实力更是相差悬殊,根本就不是霍光的对手呢。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彼时整个京城的官员,无一不是霍光的拥护者。并且京城周边的绝大多数军队,也全都处在霍光的掌控范围当中。此前刘贺进入京城之后,也曾盘算着让龚遂来负责接手皇宫的守卫事宜。然而,龚遂自身能力有所欠缺,再加上霍光势力极为庞大,最终根本就没能成功完成交接。
接下来,霍光便着手给底下的官员们去打招呼了,让他们对自己予以支持,以达成废帝之举。并且,霍光在实施废帝行动之时,并非是以他自己的名义去进行的,而是假借了宫中那位太后的名义来完成这一废帝之事。
然而,那位身处宫中的太后,实则为霍光的外孙女。要知道,这位太后所表达出的意思呢,说到底也就是霍光内心的想法罢了。
就这样,刘贺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后,某天,霍光竟率领着文武百官径直闯入皇宫。而在此之前,霍光早已经派人将刘贺带来的那二百多个随从统统抓捕起来了,彼时整个皇宫内的守卫力量,也已然全都被霍光牢牢掌控住了。
随后,霍光把自己的外孙女推到了台前,并且安排手下的官员去弹劾刘贺所犯下的种种不法之事。最终,由这位年纪尚小的太后下达旨意,正式将刘贺的皇位给废除掉了。
仅从过程层面来讲,此次的废帝之举,实则更趋近于一场宫闱之变。关键在于,彼时刘贺的全部手下皆已被擒获。并且皇宫内的所有护卫,无一不是霍光的麾下之人。从名义这方面看,霍光还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毕竟有着太后在背后给予支持呢。
最终,刘贺别无他法,只得接受这样的结局,就这样被直接废掉了。
刘贺遭废黜之后,便径直被送回了昌邑国,随后就一直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与此同时,原先跟随刘贺而来的那两百多个随从,差不多都被杀害殆尽了,仅有极少数可能幸免于难。
在之后的数年时间当中,刘贺始终处于被软禁的状态,而软禁之地便是昌邑国。要知道,他由于被废黜,曾经昌邑王的封号也随之彻底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在京城那一方,霍光后续又拥立了汉宣帝刘询,使其登上皇位,成为了新的皇帝。
如此,又历经数年,霍光病故,汉宣帝得以完全掌控大权。汉宣帝掌权后,对刘贺始终心存戒备。在接连观察了数载之后,汉宣帝判定刘贺确实毫无能力可言,于是才授予他海昏侯的爵位,并将其打发至南方去了。
西汉之时,海昏之地大体上已然算是汉朝位于南方的边缘地带了。汉宣帝将那个爵位封给刘贺,说实在的,其中也蕴含着要将其流放的意图。
刘贺在成为海昏侯后,总算是有了些许自由。然而不过短短四年,他便离世了。刘贺去世后,其封国先是一度被废除,随后又再度得到分封。但还没传过一代人呢,就碰上了王莽篡位这一事。由于西汉已然覆灭,他这一支脉也就自然而然地彻底断绝了。
刘贺在西汉历史上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其一生着实凄惨。也许他称不上是一位好皇帝,可他之所以表现得不好,关键原因在于没人对他加以教导。
倘若刘贺在幼年时期,能有亲生父母在身旁予以教导,那么最终的结局,说不定就会和后来实际发生的情况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