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的移民城市,一直以来聚焦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换句话说,如今当你漫步在上海的街头,每天擦肩而过的人
差不多近一半都来自外地,尤其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
你可能脑海中有个大概的印象,比如外来人口总数超过1000万人,在上海常住人口的占比在40%左右,安徽人最多等等
事实上从2010年到现在,这15年的时间里外地人的占比一直在40%上下浮动,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别看这个规模涨幅变动不大,但由于基数大,上海仍是全国各大城市中外来人口规模最高的城市
再往前数10年,2000年的占比还仅仅只有19%,1990年就更低了,5%都没有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
现在的这1000万外来人口里,光安徽和江苏加起来就有快400万人
2022年安徽占比为23.2%,流入上海的人口达233.45万
第二来源地是江苏,占比达到了16.1%,总数约162万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
河南也有约117万人,“皖苏豫”三个省份直接占了超过半壁江山
四川和江西则是第四、第五来源地,常说的“江浙沪”的“浙”仅排在第六,占比只有5.3%
01
外地人都喜欢住在哪儿?
根据行政区划分
浦东新区当之无愧是全市外来常住人口占比最高的,2020年达到23.09%
闵行、松江两个大区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再之后就是嘉定、宝山和青浦
按市区、近郊、远郊区分的话
市中心七个行政区大约集中了19%的外来常住人口,也说明市区住的更多是上海本地人
近郊中的宝山、嘉定、闵行三个区,则集中了30.4%的外来人口
远郊的青浦、松江、奉贤,还有金山和崇明,五个区加起来集中了有27.52%
为了更加细致的看清楚外来人口的具体分布
我们又单独列举了部分省市来上海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先排除了面积最大的浦东
北京户籍人口在上海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闵行、徐汇、长宁
除浦东新区外,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我们之前统计上海3000万豪宅的购买名单里,110开头的北京人也一直不多
说明他们更偏好像衡复街区的繁华,对黄浦滨江和徐汇滨江的豪宅兴趣不大
而上海全市16个行政区中,除长宁、松江、金山三区外
对于邻近的江浙皖三个省份的人来说
早年他们来上海,都是直奔闵行而去,把这里当作入驻上海的第一站
每次在闵行和老乡聚餐的时候,都仿佛回到了老家
除浦东新区外,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一方面是闵行离机场和火车站近,连通长三角,到上海其他区的通勤也方便
另一方面,房租和房价的选择空间也大,教育资源非常丰富
除了闵行之外,这几年的安徽人正在用脚投票五大新城
更多地来到松江、嘉定、奉贤还有青浦,以降低生活成本
除浦东新区外,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伴随着长三角的进一步均衡发展,上海新增流动人口中来自江浙皖的比例有所降低
河南的人口流入则“异军突起”,在2020年的上海新增流动人口中排在全国首位
他们在上海最喜欢的也是嘉定、松江
除浦东新区外,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在这样的推动下,五大新城中的四个区,外来常住人口都超过了户籍常住人口的数量
也就是说在这里,你碰见外地人比遇见上海本地人的概率还要大
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目前,上海全市16个行政区中,除长宁、松江、金山三区外
其余13个行政区内来自“皖苏豫”三省的外来常住人口占比均超过50%,崇明更是高达61.68%
02
外地人更年轻,集中在25-39岁
众所周知,上海本地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非常严重
晚婚晚育以及生活模式,决定了上海人的平均年龄结构非常高
按2022年数据,本地户籍65岁以上的占到总体常住人口的28.8%
远远超过当时全国平均19.8%的水平,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而外来常住人口中,更多是青壮年,65岁以上只占到3.8%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
是靠一己之力,大大降低了上海的平均年龄
再来看2020年七普的详细数据
25-59岁的年龄段,外来人口无论生产和消费,都更具活力
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从人数上来看
外来常住人数最多的是 30-34 岁年龄组,达 171.45 万人
其次是 25-29 岁年龄组,为 160.29 万人
20-24 岁年龄组和 35-39 岁年龄组,也都超过了 100 万人
从占比来看,外来人口占总体常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 25-29 岁年龄组,比例达 72.67%
其次是 20-24 岁年龄组,比例达 70.88%
几个重点省份来上海的人口年龄分布也同样如此
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以安徽为例,25到34岁的来沪人口加起来共有73万多人,占总数233万多人的近三分之一
如果没有这些外来年轻人口的补充,上海的城市活力程度会下降很多
03
男性总数较多,但女性高学历者占比更高
再来看上海外来人口在性别和学历方面的数据
总的来看,全国大多数省市的男生比女生更爱来上海
2020年七普数据统计,外地常住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为123.42(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男性比女性的总人数要多约110万人
抽样调查显示,聚焦到16到35周岁的外来常住从业青年人口,性别比则更高,甚至达到了140.1,更多以男性为主
对比户籍常住从业青年人口的性别分布为102.6,基本保持均衡
但也有几个例外的省份,比如黑吉辽的东北三省,以及西藏和新疆两大自治区
都是来上海的女性比男性多
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外来常住从业青年人口的女性虽然占比不高,但高学历层次普遍高于男性
婚育适龄的20到35周岁中,硕士及以上高学历者的外地来沪青年性别比为83.3
相当于女生每有100个高学历,男生只有83.3个高学历
性别比和学历差异问题比较突出,也意味着婚恋市场上部分适龄男青年婚恋确实存在困难
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当然,在上海总数超千万的外来人口中,还是超过一半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
但是从2010年到2020年,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提升,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数量较十年前翻了一倍,总规模接近320万
比重由十年前的13.5%大幅提升至30.5%,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外来人口比例达到了3.3%
数据来源上海六普和七普
从全上海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程度比重来看,大专及以上占比为39.9%
也就是说,目前上海每5个人中,就有2个念过大学
学历的提升,在年轻外来的一代上的体现最为明显
尤其是25到29岁年龄段,高学历外来人口的占比最高
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恰逢硕士应届毕业,可以在上海直接落户
由此可见,在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优越的资源加持下
年轻高学历外来人口正在加速流入上海
为就业和创业带来了大量新增的人才要素,成为推动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动力
04
哪些外地人里面单身的多?
聊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婚姻相关的数据也很好奇
2020年的七普调查也做了详细披露
全市2243.46万15岁及以上常住婚龄人口中
户籍常住婚龄人口占57.10%,外来常住婚龄人口占42.90%,与总体的户籍构成基本相同
外来常住婚龄人口数是927411人,未婚的有258957人,平均占比为28%
一番统计下来,我们发现浙江、湖北、河南这几个省份的人,在上海的未婚比例较高,都超过了平均值28%
数据来源上海七普
尤其是广东,可能一心忙着搞钱,未婚占比也是最高的
不得不感叹,在上海恋爱交往需要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
结婚需要的房、车、婚礼支出等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尤其是房子,成为很多外地人,在上海谈婚论嫁迈不过去的一个坎
种种原因导致适龄青年或是“不婚”,或是推迟结婚,或是选择离开上海
这很现实,但同样也很真实
上海也在做相关的努力,包括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在去年将婚恋列入“五大服务计划”行动方案
包括加强对青年婚恋、婚育社会化支持服务,营造婚育友好的社会环境等,像“青春益友”计划已经累计服务单身青年超过5万人次
加上现在的婚姻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取消了登记的地域限制,大大方便了这些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的外来人口
05
上海可以说是“全国人的上海“
这么多年来,持续迁入大量的外来人口,极大的丰富了城市的人群丰富性
比如信息软件、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外来人口,收入水平高于平均值,长期留存率也较高
还有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尤其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应届外地毕业生
使得整个城市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得以维持正增长
从增量总和来看,在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中,上海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仅次于合肥和杭州
为上海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也带来了大量住房的租售需求,构成了楼市需求最为坚实的基本盘
不论你从哪里来,生活在上海的哪里,来上海又是为了什么
不同人对上海都有不同的选择,这也是上海最有魅力的地方
前些年上海疫情时不是很多香辣蟹说再也不来上海了,怎么现在又那么多……!
安徽人在松江闵行,江苏的在浦东北面,就是地理位置定的,松江是外地人榜首,
我这块,图表显示京爷比例高[拍手]
这些统计数据都是相当不准确的!只统计那些交社保 办居住证的外来人员!实际情况翻一倍都有可能 快递 外卖 网约车 服务性行业 基本都没算进去[得瑟]
爱住哪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