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明代北京城的刑场位于何处

亰人爱史记 2024-03-31 00:43:21

人们从历史书籍、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中都已知晓,清代北京城的刑场在菜市口,你可知道明代北京城的刑场在何处呢?

清代初期官员、历史学家谷应泰撰写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明史纪事本末·严嵩用事》中写道:“上从之,命斩世蕃、龙文於市……都人闻之大快,各相约持酒至西市看行刑。”

上文中提到的“世蕃”即严世蕃,是明代嘉靖朝首辅严嵩之子,也是明代嘉靖朝工部侍郎。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父倚子之才、子恃父之势,结党营私,狼狈为奸,残害忠良,铲除异己,作恶多端,祸国殃民,贪污受贿,生活奢侈。明世宗嘉靖皇帝将严世蕃下狱并流放。严世蕃在被流放期间,密谋叛国投敌,被告发后,嘉靖皇帝以“犯上”、“通倭”罪名将严世蕃逮捕,并斩于西市。“龙文”即罗龙文,为明代制墨业代表人物,在嘉靖朝得明世宗赏识。在严嵩当权时期,为严世蕃幕宾,任中书舍人。因参与谋策叛国投敌,与严世蕃一起被斩于西市。

而上面说到的“西市”,就是明代处决死囚的刑场。

西四牌楼旧照中清晰可见南侧牌楼上“大市街”三个字(由南向北拍摄)

西市是西大市街的简称。在明代,西大市街热闹繁华,各类店铺林立,车马行人如梭。西大市街处是个“十”字路口,在路口东、西、南、北侧各建有一座木制牌楼,隔街呈东西、南北两两相对,被俗称为“四牌楼”。因这四座牌楼位于皇城以西,故西大市街又被俗称为“西四牌楼”。

《日下旧闻考》

四座牌楼,均为木制,形制亦同,四柱三楼,描金于油漆彩画,檐下有如意斗拱。据清代乾隆年间奉敕编纂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日下旧闻考》记载:“宣武门北有单排楼曰瞻云,又北二里有四牌楼,东曰行义,西曰履仁,南北曰大市街。”

《甲申核真略》

《旧京遗事》

《明季北略》

明代崇祯年间杨士聪编著的明代历史笔记《甲申核真略》、明代崇祯年间史玄所著的北京风俗志《旧京遗事》、清代康熙年间计六奇编写的记载明代万历至崇祯时期北方地区史书《明季北略》都有关于西市刑场的记载。

杨士聪的《甲申核真略》记载:“西四牌楼者,乃历朝行刑之地,所谓戮人于市者也”。

史玄的《旧京遗事》写道:“……西市在西安门外四牌坊,凡刑人於市,有锦衣卫、理刑官、刑部主事、监察御史及宛、大两县正官。处决之后,大兴县领身投漏泽园,宛平县领首贮库,所谓会官处决也。……”这段文字记述了行刑时的一些情况,看似颇具仪式感。

在此做两点说明。一是明永乐元年(一四〇三年)在北京置顺天府,辖大兴、宛平两县;两县以京城中轴线为界,东为大兴县,西为宛平县。这与今天北京的行政区划完全不同。二是“漏泽园”为官设丛葬地。

明代处决死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斩首,一种是凌迟。西市西牌楼是斩首的刑场。死囚被斩,不得全尸。行刑之后,由大兴县领走尸身,由宛平县领走首级。西市东牌楼是凌迟的刑场。刀剐下来的片肉扔进筐里,向围观者售卖;据说能治疽疮,百姓争相购食。死囚被凌迟处死后,也得身首异处。在东牌楼下立有一根比牌楼还要高的木桩,用于悬挂死囚头颅示众。然后同样是由大兴县领走尸身,由宛平县领走首级。

西市为明代专门处决官吏的刑场,不少官员都在此被斩首或凌迟处死,其中,既有乱臣贼子和弑君宫女,也有含冤而死的忠臣名将。

明代弘治朝权宦刘瑾圈占皇庄,贪污受贿,党同伐异,私藏兵甲。明正德五年(一五一〇年),刘瑾因谋逆罪被凌迟处死于西市东牌楼。凌迟处死权宦刘瑾时,“都人鼓舞称庆,儿童妇女亦以瓦石奋击,争买其肉啖之”。

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一五四二年),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宫女因不满嘉靖皇帝暴行,趁其睡觉时,用绳子套在皇帝颈部欲将其勒死,但因在匆忙中绳结被打成死扣而未遂。案发后,十六名宫女被押至西市东牌楼遭凌迟处死。据明代文学家沈德符撰写的《万历野获编》记载,这十六名宫女是杨金英、杨莲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香、黄秀莲、黄玉莲、尹翠香、王槐香、张金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

杨继盛

明嘉靖三十二年(一五五三年),明代嘉靖朝兵部武选司员外郎、著名谏臣杨继盛以“五奸十大罪”上疏弹劾严嵩,反遭诬陷下狱。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年),杨继盛在西市西牌楼惨遭斩首。临刑前,杨继盛为后人留下了忠贞报国、丹心可鉴、视死如归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和临行诗(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严嵩当年不曾想到,在被他诬陷而亡的杨继盛死后七年,即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年),他被去职削官。严嵩当年更没有想到,在杨继盛死后十年,即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年),其子严世蕃因“犯上”、“通倭”罪被斩首于西市西牌楼;他本人也被抄没家产,因无家可归而还乡,并于两年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严嵩、严世蕃父子实属罪有应得。

袁崇焕

明崇祯二年(一六二九年),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所施反间计,将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投入狱中。明崇祯三年(一六三〇年)八月,崇祯皇帝以“谋叛欺君”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于西市东牌楼。“雄才大略,忠烈武棱,古今寡比”的抗清名将袁崇焕就这样含冤惨死。

自明永乐十九年(一四二一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至明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明朝灭亡,二百二十三年时间,西市都是明代刑场。清军入京以后,北京内城成为了满人居住地,汉人都被驱至外城居住,西四牌楼一带是由正红旗驻守,故刑场被从西四牌楼移到北京外城的菜市口。

如今,看惯了人头落地、血肉横飞场景的西四牌楼早于一九五四年被一并拆除,腥风血雨的一幕幕历史画卷已随拆除牌楼时飞扬的尘埃飘逝,而现在没有了牌楼的京城西四“十”字路口却依然是北京古城区繁华的交通要道之一。

0 阅读:0

亰人爱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