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央视新闻介绍新农民工。
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达到29562万人,比2021年又增长了1.1%。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还有另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08年,第一批来自农民工群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只有3人,而到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民工代表已经有了56人。
来自央视新闻
农民工只有3亿吗?我自己是不是农民工?农民工的定义是什么?
于是,我查了一下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的认定。
在《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给出的农民工解释有4种不同的定义,但是都属于农民工统计数据:
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本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进城农民工:指年末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民工。城镇地域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区域,与计算人口城镇化率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假如一个打工人,出生在农村,上了大学,在省会城市做程序员,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娶妻结婚,然后生子,熬了好多年后,买了一个80多平米的房子,然后把房子落户在自己的孩子户口上,孩子的户口挪到了房子所在地,父母的户口没有挪,还在老家农村。
那么这对父母算不算农民工?算几种农民工?
按照现在的农民工定义,只要没有城市户口,都算是农民工,因为农民工的就是按照户口划分的。
这对父母确实是农民工,虽然他们有了城市的房子,做着白领的工作。
那么既然从农民工的定义开始就已经把农民工和户籍牢牢绑定了,为什么央视还在强调新农民工这个词?
按照央视的说话,是农民工做的工作打破了平常人认为在工地上,在工厂里的农民工的固有形象,举的例子有获得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亚军的农民工朱彦军、工地健身火爆全网的“搬砖小伟”,还有从泥瓦匠到大国工匠、走进人民大会堂的“小砌匠”邹彬.......
但是这些人并不能打破农民工的定义,也没有打破了人的固有刻板印象,可能举例的这些人已经在城里购买了房子,他们只是还有舍去官方给的农民工身份。所以央视错了,只要不打破户籍的界定,那么农民工依旧只是农民工,农民工是个中性词,新字不过是一种更不正常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