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成缺
来源|博望财经
在多次冲击A股未果之后,五一视界调整方向,将目光转向了港股市场。
近日,港交所披露的文件显示,五一视界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18C上市申请,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与华泰证券则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此番动作,使五一视界成为了港交所推出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后,第五家选择以此标准递交上市申请的科技公司。在此之前,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越疆机器人、希迪智驾已先后递交了上市申请。
近年来,五一视界在数字孪生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公司在3D图形、模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上积累了深厚的底蕴,实力不容小觑。若此次能成功登陆港交所,五一视界极有可能摘得“数字孪生第一股”的桂冠。
尽管前景看似光明,但五一视界的盈利预期却仍不乐观。公司持续亏损,营收比例失衡,毛利率更是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市场对于数字孪生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担忧也从未消散。
在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压力下,五一视界欲成“数字孪生第一股”胜算几何?
01
五一视界港股IPO,有何过人之处?
在电影《钢铁侠》中,托尼·斯塔克利用前沿的数字孪生技术,轻松打造出战甲的虚拟模型,并进行各种精妙的设计和优化,这一幕曾让无数观众惊叹。而今,这种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融合,已不再是银幕上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北京,就有一家名为五一视界的科技公司,自2015年诞生起,便致力于构建数字孪生的奇妙世界。简单来说,数字孪生就像是给现实中的装备创造一个数字化的“克隆体”,它集成了各种数据,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精准映射,全面展现实体装备从诞生到消亡的全生命周期。
五一视界可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他们在2017年就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地球克隆计划”,旨在虚拟世界里复刻整个地球,打造一个宏大的仿真模拟器。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们精心构建了三大核心业务板块:51Aes数字孪生平台、51Sim合成数据与仿真平台,以及51Earth数字地球平台。
这三大平台各有千秋,各司其职。51Aes专注于数字孪生的开发与应用,助力客户在虚拟世界中探索无限可能;51Sim则提供丰富的合成数据和仿真服务,为客户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而51Earth则像是一个桥梁,连接着建造者、开发者和消费者,共同构建一个繁荣的数字生态。
近些年,五一视界的经营业绩确实不错。根据招股书最新数据,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实现了1.26亿元、1.70亿元和2.56亿元的突破,营收增速也是逐年攀升,从2022年的34.92%跃升至2023年的50.59%。
五一视界在数字孪生行业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23年,他们的收入在中国数字孪生行业中独占鳌头,更是行业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一站式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企业。
这份荣耀的背后,是五一视界对研发的执着追求。从2021年到2023年,五一视界的研发开支分别高达1.08亿元、1.34亿元和1.03亿元,占营收的比率也始终保持在高位,分别为85.2%、79.0%和40.2%。这种对研发的巨额投入,让五一视界得以持续引领技术潮流,拥有丰厚的IP专利储备,并在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一视界的市场表现同样令人瞩目。他们的客户群已经遍布19个国家及地区,为超过1000家企业客户提供了卓越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客户涵盖了城市、水利、能源、汽车、交通、机器人、娱乐、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五一视界在数字孪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力。
出色表现也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关注。成立至今,五一视界已经历了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光速光合、云九资本、StarVC、商汤科技、SBI、摩尔线程等知名机构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梁伯韬、葛卫东等个人投资者,还有重庆、南宁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商汤科技作为五一视界的资深独立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了2.30%。
最近一轮融资发生在2024年6月28日,由南宁焕新资本独家战略投资两亿元。此轮融资后,五一视界的估值已经攀升至约44亿元。
在招股书中,五一视界明确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计划的推进、商业化能力的提升以及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的补充。
02
从A股到港股,五一视界“流血上市”
五一视界在冲刺IPO的路上,可谓是历经坎坷。
早在2020年,这家公司就满怀期待地向中国证监会北京局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的辅导备案,希望通过科创板这一平台,提升自己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并为技术研发和业务扩展筹集资金。
然而,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这次尝试并未能如愿以偿。
不甘心的五一视界在2023年12月再次出发,这次他们将目标转向了北交所,并同样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或许是对不同交易所的规则和条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或许是对公司自身情况进行了重新评估,五一视界第二次冲刺IPO改变了方向。但遗憾的是,这次努力同样未能收获成功。
如今,五一视界第三次冲击IPO,选择了港交所作为新的目的地。然而,前路依然充满未知与挑战。
目前,五一视界还深陷亏损的泥潭。招股书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46亿元、1.90亿元和8710万元。今年上半年,虽然亏损有所收窄,但仍然达到了6510万元。
三年半的时间里,五一视界累计亏损数额已经高达4.89亿元。尽管整体亏损幅度在逐年收窄,但持续的亏损无疑对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是营收比例失衡。五一视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51Aes数字孪生平台,贡献了近八成收入。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51Aes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1亿元、1.42亿元、2.05亿元、0.26亿元,占比分别为88.3%、83.3%、79.8%、78.3%。
虽然新兴业务51Earth的营收占比在快速提升,但要想实现真正的业务平衡,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这种高度依赖单一业务的模式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除了营收比例失衡,五一视界的毛利率水平也让人担忧。2021—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65.2%、65.0%、54.2%、50.0%,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此外,五一视界的研发开支也呈现出缩减的趋势。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研发开支的缩减无疑会带来不小的发展压力。从数据来看,2021年至2024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1.08亿元、1.34亿元、1.03亿元和2858.5万元。
而同期,销售开支和一般及行政开支两项之和分别为1.07亿元、1.12亿元、1.02亿元、5135.4万元。销售开支和一般及行政开支两项之和却逐渐逼近甚至超越了研发开支。
这对于依赖技术创新来驱动发展的五一视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03
商业化落地难,上市并非一帆风顺
数字孪生技术的广阔市场前景如磁石般吸引着众人目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46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9.2%。而在中国市场,这一增长趋势更为显著,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43.8%。
在城市建设、工业制造、物流管理等诸多领域,数字孪生技术的身影愈发活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滚滚向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以期优化决策、提升效率。
如此强劲的市场需求,无疑为五一视界这样的行业佼佼者铺设了一条宽广的发展大道。
更何况,随着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资,数字孪生作为关键技术之一,更是迎来了政策春风的频频吹拂。
近年来,相关政策支持层出不穷,如11月28日发布的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便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包括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对外贸易,为数字孪生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一视界作为行业领头羊,自然有望在这一趋势中抢占先机,扩大市场份额。若成功上市,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助力其加大研发投入、扩大服务范围,进而提升商业化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然而,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数字孪生与元宇宙等前沿概念紧密相连,为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商业化落地难、成本高昂、标准缺乏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整个行业。全球范围内,不少与元宇宙相关的企业也深陷亏损泥潭。
此外,市场认知不足也是一大挑战。尽管数字孪生的概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但对于许多潜在用户而言,它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且难以理解的领域。
住建部前副部长仇保兴曾公开质疑数字孪生技术的有效性,称80%的数字孪生应用可能没有实用价值。因此,五一视界在推广技术和拓展市场时,还需付出更多心血与努力。
此外,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也让五一视界倍感压力。全球数字孪生行业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错综复杂。通用电气、IBM、微软等国际巨头以及国内众多企业均在这一领域摩拳擦掌,使得五一视界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创新与拓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值得一提的是,五一视界选择港交所的18C上市规则进行IPO,这无疑又是一场严峻考验。虽然公司估值和营收规模勉强达到财务门槛,但“流血上市”的现状却让投资者对其未来盈利能力心生疑虑。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对科技公司盈利能力要求日益严苛的背景下,五一视界能否吸引足够多的投资者支持其发展,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资金状况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五一视界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2亿元,同时也背负着1.34亿元的银行及其他贷款。在高额的研发投入与持续的亏损压力下,五一视界的资金压力不容小觑。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商业化落地和盈利增长,五一视界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至于能否成功摘得“数字孪生第一股”的桂冠,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