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应学会做减法!

创金说商业 2024-09-02 16:29:16

卷!卷!!卷!!!

当“内卷”成为一个行业的代名词,这个行业便进入了一个失控的状态,将由上至下陷入内耗的漩涡,在“原地”不断打转,直至从业者精神消磨殆尽,行业萎靡不振、陷入低迷。汽车行业,已然走入了“内卷”漩涡的中心,各车企为了能够自救,不被“漩涡”吞噬,只能想尽办法比别人多走一步。抢首发、加功能、比价格、造话题、做对比、蹭热度、玩概念、卷老板... ...怎么吸睛怎么来,怎么有流量怎么来,各车企都铆足了劲,希望能够奋力一搏。可他们怎知,当主动或被动跨入内卷“漩涡”后,就没有一个局外人,也无法做逃离者,只有给自己不断加码,才能活下去!恰是这样,汽车行业内卷才不断加剧,若想破局,或只有学会做减法。

图源:南方杂志

做减法,重基础功能

汽车的基本属性永远是出行工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乘客从某一地点安全送达目的地。但汽车行业内卷,带来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汽车变得非常臃肿,很多与出行工具不相关的功能被应用到了汽车上,尤其是智能座舱功能,在很多汽车企业,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上,体现得更为突出。

智驾最前沿最近就深度体验过某国内新势力品牌,其中让我无法忘却的就是其座舱,相较于传统车,这款车的座舱可以说是非常炫酷了,座椅按摩、车载冰箱、氛围灯、超大娱乐大屏、车内环绕声系统一应俱全,在车内观影,给人一种置身于电影院的感觉,可这真的是汽车真正需要的功能吗?反观现在的很多传统车企所生产的车辆,智能座舱功能远不如这些造车新势力,相较之下,高下立判,但这真的是落后的表现吗?再看最近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火热,有些车企宣传可以在车辆上玩该游戏,借而宣传车辆的硬件性能及车机系统,而这真的与消费者的需求所契合吗?

之所以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智能座舱上发力,其原因就是汽车行业太卷了,卷到了要全方位去比拼。车辆基本的出行功能早已不能获得大家的关注和讨论,而智驾功能的出现,成为这些车企的另一块必争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车企的智驾功能也变得同质化,一些消费者只有在固定场景下才能体验到的,诸如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自动变道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不仅实现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使用场景少,且成功率也无法保证,而智能座舱功能作为娱乐系统,可以直触消费者,且不会过度影响到出行功能,可以个性化设计,反而成为各车企设计、宣传时的香饽饽。

恰是这样,车企间变得越来越卷,且卷错了方向,不仅无法吸引到消费者,且被卷到身心俱疲。因此,车企应学会做减法,将设计重点回归到“出行”二字,重点研究底盘、动力等必要功能,让出行更便捷、让出行更安全、让出行更可靠。

做减法,重技术能力

汽车行业的内卷,不仅体现在车辆上,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从营销宣传到售后服务,方方面面都有涉及,而与汽车前市场关联度非常高的营销宣传,也在内卷下,从宣传的套路,卷到宣传的人物。

现阶段的市场,早已进入了流量的市场、早已进入了话题的市场,早已进入了热度的市场。有话题,有热度,便有流量,有流量,才有销量,有销量,才能在内卷“漩涡”中不被吞噬。随着华为、小米等企业入局汽车行业,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尤记得小米汽车发布后,全网的热度都是围绕着它,雷军凭借个人魅力,也在小米汽车发布后强势出圈,2024北京车展小米汽车展台更是人头攒动!“卷老板”的概念在此后也成为主流,车企领导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如长城的魏建军、奇瑞的尹同跃等也频频出现在直播间与消费者交流,更有新晋顶流红衣大哥周鸿祎也经常出现在直播间,体验各家车辆,力求在汽车领域打造独特的个人IP。

流量的道路很难走,有蜜枣,也有深坑,稍不注意便会落入深渊。随着视频号、抖音等自媒体视频平台的崛起,个体的声音也有可能被大家所看见,而车企的新闻更是能吸引到大家的眼球。各车企非常注意网络上对于自家车辆的评价,也不乏有车企通过买水军、造流量的方式来提升自己,贬低友商。就有某汽车品牌在企业关键营销节点及财报节点,采买财经商业媒体账号,策划相关的热点话题,并违规采买外部营销公司所谓的冲榜服务,由营销公司通过机器刷量形式,短时间内发布同质化内容违规冲榜被提名。

也有很多车企为了能够减少网络对品牌的舆论,不惜花重金悬赏水军,如2023年3月,长城公开1000万悬赏计划,开展净网行动。7月19日,长城汽车官博公示悬赏千万打击网络水军的首批奖励。长城汽车表示,收到网友举报线索近千条,且部分网络水军恶意抹黑行为已进入司法诉讼程序。

2024年6月,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也发文称,某车企使用黑公关手段对比亚迪品牌及产品进行贬低、拉踩和恶意诋毁,为此比亚迪征集黑公关有效线索和证据,并承诺对有效线索及证据提供者奖励20万~500万人民币。7月2日比亚迪对收到的上千封邮件和私信,经过识别、筛选、评估后,拟向陈**、王*、欧阳**、李**、黄**、段*、张**、贺*、龙**、汪**、唐**等 21 人提供 1 千、5 万、10 万、30 万人民币不等的初步奖励。

在流量的压力下,车企非常关注网络舆论,对一些负面评论也非常关注,在一些事故发生后,车企也会亲自下场发声,以减少舆论影响。更有如特斯拉、理想、蔚来、小鹏、比亚迪、极狐、极氪、零跑等车企纷纷成立法务部,以期通过法律的手段,减少负面事件对品牌的影响。这样做的确可以减少谣言舆论影响,甚至可以对一些侵权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但这也让一些消费者感觉与品牌渐行渐远。

智驾最前沿以为,一个企业、一个品牌,难免不会犯错,若通过强硬的手段删除网络上一切负面声音,反而会得不偿失,做好舆论把控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提升产品品质。为此,车企应学会做减法,不要过分追求流量,也不要过分害怕流量,将重心放在技术上,通过加强研发,提供可靠的产品,让消费者信服和认可。

做减法,重客户需求

流量是诱人的,而获得流量的最好方式就是造话题,有热度,而有些车企却因此走向了弯路。8月13日,2025款极氪001正式上市,更高的配置、更低的价格,没有引来更多消费者的讨论,却引发了巨大的市场争议,因极氪已在半年内两次进行改款。让很多老车主用更多的钱,买到了更低的配置,这无疑让极氪老车主寒了心!不少车主选择维权,除了线下门店,线上直播平台也“沦陷”了,充斥着各种各样批评的声音。虽然针对改款,极氪方面回应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的持续进步和迭代,是所有参与品牌的必选项,但这一事件,也让很多消费者对极氪品牌失去了信心。

极氪的这次事件,只是车企内卷中一个非常常见的手段,但也正因如此,才会被内卷所反噬。过于宣传新技术,忽视消费者感受,是很多车企容易犯的错误,车企对于品牌的定位和产品的选择,不应以车企的一些领导为主,而应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但这恰是很难做的。

“如果不及时发布新产品,那便无法抢占先机,无法做首发,更有可能被消费者认定为抄袭,这反而会引起另一轮负面讨论;若及时发布新产品,不仅可以吸引关注,更有可能借此造势,获得更多的流量和市场反馈。”很多车企应该都会这么想,但也正因如此,也损害了一些消费者的利益,这反而得不偿失。

智驾最前沿以为,车企在内卷的当下,新品的及时发布非常重要,但也要顾及消费者感受,如何在技术更新与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车企必须深思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在内卷的浪潮中被反噬!可以多聆听消费者声音,潜心研发,回归本心。汽车作为出行工具,功能的更新需要慎之又慎,不经过测试的功能,快速进入市场,反而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若出现问题,反而会影响品牌口碑,将重点放在消费者需要的技术上,放在提升出行安全的技术上,或是首选之举。

0 阅读:2

创金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