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追忆:为前程和她分手俩人都未婚,25年后知道真相他泪流满面

藤蔓漫话者 2025-03-26 10:25:17

一通电话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还记得她吗?”  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思绪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却又饱含辛酸的年代,那个叫做白石村的地方,以及那个叫做陈素梅的姑娘。25年了,再次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仍然止不住地颤抖。这通电话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当年分别的真相又是如何?

25年后,我再次踏上了白石村的土地。这里的一切都变了,泥泞的道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崭新的小楼。唯有空气中那熟悉的柴火味,依然带着当年的气息,将我拉回那段青葱岁月。我迫不及待地打听着素梅的消息,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她。

1970年的秋天,我作为知青来到了白石村。这里的生活远比我想象的艰苦,开荒种地,挑水砍柴,每天都筋疲力尽。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遇到了素梅。她教会我如何使用锄头,如何在柴火灶上烧饭,像一位温柔的姐姐,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村头的那口老井边。她笑着问我:“你这城里来的,能挑得动水吗?”  我咬着牙回她:“你别小看人。”她接过我的水桶,迅速地打满了水,并叮嘱我:“别逞强,慢点走,别摔了。”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素梅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她会在我累得满头大汗时,悄悄送来一碗热腾腾的红薯汤。她也会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鼓励和支持。我们一起劳动,一起聊天,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

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说素梅不应该和城里人走得太近。这些流言蜚语传到我的耳朵里,让我感到十分难过。但素梅却毫不在意,她告诉我:“他们说他们的,日子是咱们自己的。” 她的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勇气。

1971年的春天,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县里要从知青中选拔一批人去工厂做学徒工,这对渴望回城的我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可是,我又该如何面对素梅?

素梅得知这个消息后,比我还高兴。她鼓励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她说:“这是好事啊,你一定要去。”  我问她:“那你呢?” 她沉默了许久,才低声说道:“我还能怎么样?咱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你迟早要走的。”

分别的前一天晚上,我来到村头的老榆树下,找到了素梅。月光洒在她身上,显得格外温柔。我想说些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口,最终只留下一句:“好好照顾自己。” 她勉强笑了笑,回道:“你也是。”

离开白石村后,几个月后,我听说素梅嫁人了。那一刻,我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像是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接下来的二十几年,我努力工作,生活逐渐稳定,但对素梅的思念却从未停止。

这次回到白石村,再次见到素梅,她比记忆中苍老了许多,生活的重担压弯了她的脊背。她告诉我,当年我离开后,她等了我两年,后来迫于家庭的压力,才嫁给了村里的一个人。

“你走了以后,我就知道,咱们不可能了。” 她语气平静,但我知道,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和无奈。我问她:“你怪我吗?” 她摇摇头,笑着说:“怪你干什么?你有你的路要走,我也有我的命要扛。”

临走前,素梅拿出一个旧布包,里面装着几封信和一张照片。信是她写给我的,却从未寄出。照片上的她,站在村口,穿着那件打着补丁的棉袄,对着镜头微笑。那一刻,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如今,我终于明白,素梅当年做出的牺牲是多么的巨大。她用自己的青春和幸福,成全了我的前程。她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的缩影,她们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难,用坚韧和隐忍,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25年过去了,当年的真相终于揭开,我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感动。素梅教会了我爱的真谛,不是占有,而是成全。那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吗?

0 阅读:0
藤蔓漫话者

藤蔓漫话者

看藤蔓攀爬,讲述生命的坚韧与成长,陪你领悟生活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