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LPR按兵不动,1年期3.35%,5年期以上3.85%!如何解读?

巧绿说商业 2024-09-27 03:17:31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9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要知道,随着美联储开启激进降息50个基点,这两天大家关注的重点在于:中国是否要跟随降息?但是今天的公告也意味着,中国在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按兵不动”。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读,都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呢?

一、我们央行的货币政策,是适应市场的节奏,并不是主导市场的节奏

我一直在输出一个观点,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大流行期间强化了,坚持以我为主的独立货币政策,所以在美联储降息50个点以后,央行可以按兵不动。

2020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是适应市场的节奏,并不是主导市场的节奏。适应市场的节奏是说,OMO(央行逆回购7天的利率)作为利率走廊的中枢,是跟着市场的节奏在进行变化。

市场的节奏是银行间同业拆借7天加权利率,这个代表了金融市场对资金需求的成本。目前来看,OMO(央行逆回购7天的利率)是显著低于市场融资成本,也就说,市场认可的融资成本是比央行设定的OMO(央行逆回购7天的利率)是高25个bp。

此时,央行没有理由去砸盘,也没有必要去用LPR一年期和SLF一个月的利率去压盘。当然,央行的趋势是不断的收窄利率走廊,但不急于一时,走廊较窄也意味着,波动性会增加,不利于后期的管理。

对于银行来说,"打击手工补息”、央行降息等外力的作用下,当前资管产品(居民理财)规模膨胀时,金融市场预期收益率(十年期国债利率)的资本利得会增加。

金融市场预期收益率(十年期国债利率)会影响资管产品(居民理财)收益率。居民为了获得更高收益,将会“存款搬家”,即直接提现活期存款的降低,或者把定期存款活化成活期存款,这进一步拉低了银行存款的平均期限。

银行为了增加资金的流动性,银行不得不对负债质量进行加固,加固的方法有三种:

1、购买央行投放MLF;

2、向非银机构贩卖同业存单;

3、以更高的票息把活期存款转化成定存。

但,第3种方法,显然走不通,只能谋求1和2,1、购买央行投放MLF,这个要靠天吃饭,要依赖央行,所以银行最大的的操作还是2、向非银机构贩卖同业存单。所以,当前金融市场一年存单利率可以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度量指标,度量各类非银机构的申购和赎回情况,这也是后续可以持续关注的。

二、即便美联储开启降息,也不意味着中国应当更加快速地降息

不得不说,我国的货币政策长期都是根据自己节奏走,几乎不受美联储加息降息周期的影响,只取决于国内的经济指标,这也还不可能三角中资本自由流动受限下,换来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不与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周期保持一致,还能保障汇率相对稳定,寄希望美联储降息就就带动国内的货币政策响应,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情况。

2020年,美联储大规模降息和开启无上限量化宽松,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全面降息也就2次,总计15bp,还只出现在年初,按照所谓的美联储降息的空间理论,至少下半年应该象征性的降上一点,事实上根本就没有降息,反倒是维持了较长时间不变的利率。

降息周期没跟着大幅降息,那么加息周期呢,美联储从2022年3月开始加息,加息幅度525bp,我们2022年5月开始降息,贷款利率存款利率都在下降,5年期lpr从4.6%降到现在得3.85%,仅今年就用掉了35bp,且都是在美联储降息预期还不明朗的时候就用了,降息降准都在用,包括常备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在降,本身和美国货币政策就不一致。

可见,我们的货币政策和外部因素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内部因素又会如何影响利率走势呢?

经济名义增速走高,则市场利率走高,简单理解就是干啥又都好干了,钱也好赚了,那么意味着供需关系中的需求端增加,从而驱动信贷利率上行。经济名义增速走高的前提是什么?外需稳定的情况下,内部消费和投资增长就会带动包括通胀和预期利润的上升,实现这个目标,最终也就会指向了居民收入和福利保障的增加,一环扣一环。而我们现在整个经济面的表现,与上面的假设或许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1)通缩被摆上台面,市场呼吁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前央行行长易刚发言的核心不是通缩,而是后面应对通缩,我国应该开启更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自然就是降息降准降低信贷门槛。

2)市场自发去杠杆趋势依旧在扭转中。这个关键在于房贷降息,已经讨论太多了,我就不赘述了。

可见,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国内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是大概率事件,只是准备金率到7%左右,已经是历史低位,一年期存款利率到1.5%左右,也是历史低位,大家看到的国外利率决议,都是衡量资金成本的,而不是贷款利率,我国还要预留1.5~1.8%银行的利差,来确保高杠杆周期金融体系的安全,20比同样贷款一笔违约,利差就要全部填进去,而现在抵押物的缩水也在加剧过度依赖土地和房产作为抵押物的金融体系风险。存款利率和准备金率都是明确有下限的,不要以为还有多少筹码,去杠杆周期还长着呢,总不能一梭子打光了。但可以确信,未来能预期的是降息降准,只是筹码已经远不如2020年之前了。

最后的话:说到底,中国的金融调节周期跟国外的不太一样!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美国降息,我国就应声而降,这是一回事么?就拿明面上的理由来说,美国加息是为了控制通胀,中国这几年有通胀么?其实中美的经济压根不是一个节奏。或者说从2022年降息到现在,利率调整那么多,大家喊最多的还是内需不振,是不是通缩了。何况肉眼可见的物价平稳,当然今年8月由于生产端遭遇到天气影响,鲜菜水果价格有些起伏,但是综合cpi也没多少。

可见,当前整个经济基本面如此,你指望怎么异动?市场上钱还不够多吗?也就是说,短暂期限内还要降息,可能性是要打问号的,归根结底还是得让资金真正的跑起来。今年听到的最多消息是大量的政府性基金成立,但投融资市场还是比较清冷。说明在风险偏好上,整个市场偏审慎。大家还是要耐心一点,经济转型的趋势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至少普通人少折腾准没错了。
0 阅读:0

巧绿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