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好的教育,从来都是适合的才称之为最好
如果孩子到了5岁、9岁,甚至十几、二十几岁了,还要家里人喂饭
这种教育显然是不适合的
表姐是一个事业型的精致妈妈
为了家庭事业两兼顾,女儿丫丫出生之后一直由家里的老人照顾着
老人带孩子嘛,不是宠就是溺爱
有次工作之余想孩子了,表姐就打开家里面的监控,结果发现爷爷奶奶正追着丫丫喂饭
看着快和自己一般高的丫丫,表姐当时就打电话给家里的奶奶
表姐说:“妈,丫丫都已经9岁了,再追着喂饭下去,她就该废了”
老人听后不以为然地解释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让她自己吃饭太不专心了,喂着吃饭能多吃一些,我们累一点没关系,不能苦了孩子呀”
果然,当奶奶不再追着喂饭了,丫丫就开始闹脾气不吃饭
那喂一口吃一口,不喂就不吃饭的样子,让表姐瞬间火大
而孩子都已经9岁了,还要追着喂饭,明显的“饭渣”背后可不止是不专心哦
正如孩子“不喂不吃饭”的背后,就是一大“路障”阻碍,想要孩子真正独立起来就要从清理“路障”开始
比如以下几种“路障”,就是影响孩子“饭渣”的主要原因:01
认为孩子长大自然就会了
学习如成长,你不学习、就永远看不到山外有山
说到孩子的喂饭问题,我见过身边很多家长的认知都比较局限
就拿兰妈的家庭情况来说
大女儿从小到大都是属于喂饭吃类型,等到上幼儿园时我提议让孩子自己吃饭
奶奶认为:“孩子还小,等孩子长大自然就会了”
事实上,喂吃饭本身就是属于一种成长陋习
这就像是习惯一样,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
只不过习惯有好坏,好的习惯是锦上添花,坏的习惯就是拖后腿的路障阻碍了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就是一个新的成长旅程
在这里,他们也会掌握人生的第一个新起点-独立
比如,独自吃饭、如厕、午睡、穿鞋脱外套等等
也有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就能乖乖吃饭,一回到家就非要追着跑着喂饭呢
有人一针见血总结:“就是惯的”
其实,抛开娇惯、宠溺不说
孩子在家里就要喂饭的路障,是在于家长把娃看成了“长不大的孩子”
当你认为“孩子长大就自然会吃饭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内涵,你给孩子的感觉也是:“我可以让家人喂饭”
那种张口即来的待遇,孩子当然会沉溺其中,喂饭也就自然成为孩子情感和行为上的依赖了
所以,改变“饭渣”孩子就需要先从思想上改变,当你觉得孩子能行时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实践机会
那如果孩子拒绝自己吃饭怎么办?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激励他们:
•比赛形式:“先吃完饭的不管,后吃完饭的要洗碗”
•奖励形式:“吃完这碗饭,就奖励你下一次可以多吃一个鸡腿”
•参与形式:“我们一起来洗菜吧,待会你就能吃到自己亲手洗干净的饭菜啦”
•鼓励形式:“你可以的,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这碗饭吃完,加油”
02
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
有一种饿,叫做奶奶(姥姥)觉得娃饿:
“来,张嘴再吃一口”
“宝宝多吃一口饭,才能长高高、长胖胖哦”
“哎呦,我宝贝真棒,吃了好大一口,来,继续多吃几口”
…
这样的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呢
随着你喂饭的频率有多高,孩子吃饭的行为就有多懒
而老人喂饭的宗旨也是:“多吃一口,再多一吃口”
然后,孩子就很有可能喂养过度,出现肥胖了
追着孩子喂饭,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像有些家长追着喂饭时还不停催孩子“快点”
这种赶鸭子上架形式,如果孩子长期狼吞虎咽,食物不能细嚼慢咽的同时,孩子的牙齿、和脸部肌肉发育,也会因为不能充分咀嚼而产生影响
针对追着孩子喂饭这件事,我采访了身边一些具有影响的典例:
文文奶奶:“你不喂他吃,就能把热饭吃得冰冰凉,会对身体不好”
乐乐妈妈:“没办法,孩子上学后时间太紧了,如果不快点就会迟到”
欣欣爷爷:“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呀,也就是多喂会饭的事情”
…
事实上,喂孩子吃饭或许就是顺手、耽误会时间的事儿
但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如果依旧不会独立,那影响可就大了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5岁、9岁、十几岁孩子,如果吃饭的时候连筷子都握不好,先不提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是怎样的,光是外界的异样眼光、和私底下嘲笑,就很容易给孩子留下极为自卑的阴影
所以,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如果是指喂饭层面的付出,那大可不必
自己吃饭本身就是一种本能反应,也是孩子必须要学会的本领,即便这是一份“苦差事”,也非吃不可
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送给孩子成长的第一份礼物也应该是:学会独立
03
担心孩子饿坏而放弃底线
任何破坏自然规律的结果,都是在于你放弃了底线
喂孩子吃饭也是一样,放弃底线就等于纵容孩子犯错
还记得,四年前和同事聊天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13岁男孩,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守在电脑前不吃不喝
妈妈担心儿子饿坏而屡屡规劝,可男孩并没有听进去,还发脾气让母亲赶紧走
无奈之下,妈妈每次做完饭之后都把碗端到儿子身边,然后亲自喂饭
为了让儿子多吃一些饭,妈妈还一边哄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吹着饭
那苦口婆心的同时还嘘寒问暖地各种关心:
“渴不渴?”
“上不上厕所?”
“要不要妈妈帮你拿瓶饮料”
这就是属于放弃底线
当你因为担心孩子饿,而放弃底线,不停地满足、讨好孩子时,就注定会成为孩子自己吃饭的路障
听说,男孩沉迷电脑游戏之后就时常熬夜通宵,最后索性逃学把游戏当成一日三餐
爸爸知道后,率先把妈妈批评一顿
为了帮孩子戒掉网瘾,爸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吃就饿着,没网就是交不起网费”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底线坚守后
慢慢地,孩子饿了就主动出来吃饭,没网打游戏后就出门转转
等到连续几天下来,孩子觉得没意思后就主动提出“我想去上学”
可见,底线这东西真的很重要
它是一个人行为上的品格,坚守住底线也不会被随意破坏
培养孩子自己吃饭也是一样,饿了自然会吃饭,不饿也无需强求
04
错过培养独立吃饭黄金期
如果说孩子2岁之前需要喂饭,在行为需求感下还情有可原
可孩子过了5岁以后,如果还要追着喂饭,那家长就要多多思考背后所存在的路障了
关于孩子自己吃饭这件事,相信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
“为什么有些孩子从小就能自己吃饭,而有些孩子已经上学了还要追着喂饭”
习惯之外,培养孩子吃饭的黄金期也很重要
有个叫小倩倩的网友说:
“我老公哥哥的孩子,大的五岁多,小的三岁半了,两个孩子都要奶奶喂饭,每天也是轮着喂,大家都说叫奶奶不要喂,可以自己吃,奶奶不愿意,非要喂,说让她们自己吃弄的太脏了,懒的收拾,喂两下干净又快又饱,谁说都不听”
当喂饭成为孩子“吃饭快”的一种习惯后,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里的大人,都接受不了之前的感觉
就像是新手司机在马路练车一样,当熟练之后慢速就成为快速,一个体验了快感的司机再回到之前的慢速,感觉上就是:太慢了
培养孩子自己吃饭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带领孩子往前走,而不是在原地踏步
当你发现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还不会某些事情时,毫无意外,这是培养太晚了
像有些孩子长大后不仅要追着喂饭,还没有自主吃饭的概念,那就是错过了培养独立吃饭的黄金期
孩子的独立意识从1~1岁半就开始萌芽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独立意识会越来越明显
这个阶段所体现的感觉,都会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行为意识
比如,1岁左右的宝宝看到大家都在吃饭时,他们会跟着吧唧嘴
这个时候如果宝宝的面前有一碗饭,他们就会不知觉用右手去抓饭吃
这就是感觉产生行为,也是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黄金期
从孩子成长规律、和习惯养成来说,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黄金期应该是越早越好,当孩子第一次接触辅食时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尝试
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能够自己往嘴里送食物的过程,也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成就感体验
那么,关于培养孩子自己吃饭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