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1岁,这样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的成果。远远高于我国古代:先秦18岁,汉朝22岁,唐朝27岁,宋朝30岁,清朝33岁的平均寿命。那么,古人寿命为何如此短暂呢?
第一点:婴儿夭折率高,拉低平均寿命
清朝的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其中有7个没有活到8岁时就死去了。富贵的帝王家婴幼儿夭折率如此高,更何况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家呢?因此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孩子们10岁是一个坎儿,过了10岁以后,基本活到四五十岁便很轻松了。
第二点:战乱频繁
在古代生活是非常艰难的,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好不容易熬到了成年,但是也不见得会寿终正寝,频繁的战乱使众多百姓白白枉死。比如魏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宋末元初时蒙古人入主中原。还有晚清时期的太平泰国运动等等战事,都时古人平均寿命的低谷期。
第三点:医疗条件差
医疗条件差是影响寿命的至关因素,在古代,看病是很贵的,看得起病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古人通常都是“小病靠抗,大病等死”。还有一点儿,即使在古代能看得起病,但是能不能治好又是不可预测的。一时因为“庸医害人”,而是因为医疗条件差。比如在古代伤寒、疟疾、肺病等等都是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