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是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隶属于蚌埠市的一个县。1964年前,县境分属宿县、灵璧县、怀远县、五河县。1965年7月,正式建县。县名源于县治所在固镇。
固镇历史悠久,秦汉以后,多次设国、郡、州、县、镇。汉高祖刘邦在此设立谷阳县,遗迹尚存;北魏太和年间改设谷阳镇,后演变为固镇。前202年发生的“垓下之战”战场——垓下被认为在县境内。垓下之战开启了汉王朝400年基业,留下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故事。“垓下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家许慎曾在固镇为官,著有《说文解字》,开启了中国字典之先河。
历史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境内这座名叫固镇的城市,在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为这片“汉兴之地”谱奏出又一曲新的时代乐章。古老琴书所传唱的楚汉之战,正是以淮北平原、安徽省境内,这个叫垓下的地方为中心而展开。
2200多年过去,沿用了“垓下”地名的村庄,依旧保留着当年的痕迹。当地人称之为“霸王城”。相传这里曾是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率领的汉军最后决战的屯兵古城。
《史记》中详细记载了这场著名的战役。公元前202年,数十万汉军将10万楚军围困于垓下。在韩信的指挥下,五陆汉军击溃了楚军,项羽败走战场,自刎于乌江岸边。
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以刘邦在垓下的这场胜利宣告结束,强盛的汉王朝由此走入了中国的历史。
统一中国后,为了纪念这场战事,汉高祖刘邦在垓下设立了谷阳县。后来人们根据“谷”字的音义结合,为这座小城取下了新的名字“固镇”。
历史的舞台镌刻着胜利者的足迹,留存下失败者的嗟叹,也为固镇植入了“汉兴之地”的文化基因。伴随着遥远的记忆,固镇人正续写着属于这座淮北平原小城新的历史精彩。
考古
“伸手摸着秦砖瓦,抬脚踢着汉文化”流传于当地的这句话,道出了汉文化与固镇的渊源。垓下村大量汉代遗迹的发现,也吸引了众多考古研究机构的目光。
2009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了新一轮针对固镇垓下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带给考古研究人员的惊喜也随之而来。
在汉代遗址下发掘出史前遗迹,这在淮北地区的考古工作中还从未出现过,更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这是淮河流域首次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城址,距今约有4800年。
在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被发现之前,针对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考古工作一直停留在单个墓葬或是小型部落遗址阶段。有关于那一时期人类生活、社会状态的研究仍缺乏直接的信息。随着考古人员对垓下古城址的探明,它的城址布局、房屋结构以及当时人类生活形态便清晰地呈现在了今天人们的面前。
考古发掘成果证实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固镇就已经成为淮北平原上社会形态较为发达的地区,印证了聚落向城址演变的社会形态变化,为我们今天寻找中国史前文明研究黄淮流域以及中原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因其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位置被评选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史前文化到现代文明,考古研究串起了固镇的历史脉络,也呈现了这座城市多元厚重的文化魅力。
文化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典籍,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它完整详细地对9353个汉字进行了注解,使人们通过对文字的解析,看到中国早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典章制度的状态。
《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许慎与固镇这座小城有着深厚的渊源,一部书引出固镇世代的文脉相传。
如果说经学家许慎留给了固镇人对文字的感悟,那么千里之外的乡音寻根,则为这座城市铺展出语言的历史印记。
多年来,天津语言学者一直在探寻天津方言有别于相邻地区成为方言孤岛的答案。2011年,天津市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组建了由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语言学专家组成的“天津方言寻根调研组”,先后多次赴安徽调查,获取了大量的录音及调研资料,并最终为天津方言的寻根溯源找到答案,收录进了新版的《天津通史》中。相隔千里的两地为何拥有同一种地方语言。
明成祖朱棣,人们惯称他为“永乐大帝”,正是他将淮北的地方语言带入天津。根据《明史》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棣被封为“燕王”,奉旨镇守北境。这位“燕王”从安徽凤阳一路北上,沿途征募了大量的家乡兵将,这些来自淮北地区的士兵也将家乡的语言带到了北方。
“靖难之役”后,朱棣夺得地位,并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淮北士兵成为他日后迁都北京的防卫基础,也成为天津卫的强势语言社团。
历史为戏剧性的巧合给出了答案,而发生在固镇的文化故事也成为佳话,世代流传。
手艺
固镇人做石壶最早出现在清代晚期,一些石雕匠人为了将选用了当地特殊石材的作品与其他地区的石雕艺术品有所区别,开始将石雕的艺术想象赋予在了一些生活器物上。乐器、石杯、石壶成为匠人们精湛技艺的另一种表达。今天固镇石壶已是安徽特有的民间工艺品种。
如果说声音靠的是石材本身的结构和天然形成,那么石壶所要呈现的器形、雕花则考验着匠人的功底。石雕茶壶不同于陶壶、泥壶、瓷壶的制作,整石雕刻给工匠带来的制作难度随着器形的逐渐完善,变得越加艰巨。
一刀一凿,每一个步骤都决定着石壶的品质,巧雕不仅有着“雕”的严谨,更有“巧”的绝妙。自然天成是巧雕的极致。雕出神韵是匠人毕生的追求。
从古代匠人的艺术追求到今天艺人的匠心传承,固镇石壶在这座城市的历史演进中,为我们保留下了最初的模样与形态。这是传统艺术的传承,更是人类面对大自然馈赠,勤劳与智慧的完美呈现。
固镇用蕴藏着的丰富文化资源,呈现出淮北平原的历史变迁。这里是“汉兴之地”,它见证了一个盛世的崛起。这里是“胜利之城”,它铭刻着民族复兴庄重的誓言。
耕植着文化沃土,固镇人用炽热的情怀,开凿出属于这座城市新的时代精彩。垓下的故事仍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