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65)随枣会战(8)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4-06-16 17:37:01

为了避免被日军合围,5月6日,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左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将军遂致电李宗仁,要求马上转移,跳出日军的包围圈:

(一)令第84军立即脱离战斗,经随阳店向唐河转进。第13军仍退入桐柏山,防守桐柏地区,相机以攻势行动攻击西进之敌,并切断敌后方联络线。第39军仍留驻大洪山一带,牵制西进之敌,相机向敌后采取攻势。

(二)总司令部即撤离枣阳,向随阳店移动,与第84军会合后,向唐河撤退。

(三)建议长官部移驻老河口,及建议尔后左地区与长官部之联络改为南阳、唐河一线。

稍后,李品仙就携总司令部紧急撤向唐河。

经两昼夜急行军,左集团军总司令部于9日拂晓前到达唐河。夜间,途闻左方不断有枪炮声传来,李品仙等人知道,日军随时有可能出现。

到了唐河,接获南阳方面的报告才知道,日军1000多名骑兵已于夜间占领了新野。

得到这个消息,李品仙真似劫后余生一般。遥望新野方向,只见天边一片红光,在夜暗中显得十分耀眼,那是日军在纵火烧房,他久久伫立,心中感慨万千。

5月8日,右翼张自忠第59军第38师的一场胜仗,让他悬着的心放下了一些。

拂晓,第38师第112团、113团进抵嵩子岗以东约10里时,侦察兵发现日军一支辎重部队,人数不少,地点是一个山间平地,而四周竟未布置警戒,两团人马迅速前进,抢占制高点。

伏击必须速战速决。为此,第112团团长张文海将2营的迫击炮、重机枪以及团部的迫击炮都调到一线。

一声令下,中国军队所有的轻重武器一齐向日军射击,主力对付日军后勤部队,又是预先设伏,火力占优,日军被打个措手不及,死伤惨重。

随枣会战中,正在阻击日军的中国军队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敌营中的一群马夫大声呼喊道:“我们是中国兵,我们把马匹牵过来,把弹药物资驮过来,别开枪。”他们一面呼喊,一面牵着马朝中国军队阵地走来,原来这是被俘的国军弟兄。

此时,日军已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是各自为战,拼命挣扎。4个小时后,日军死伤大半,只有少数残敌突出重围,逃往随县方向。

战后打扫战场,第38师斩获颇丰。此战,共毙伤日军1000多人,击毁坦克2辆,俘获军马300多匹,橡皮舟、钢板运输艇各30余艘,军用地图数十箱,还有大批药品、给养,弹药无数。

第38师一战竟歼灭日军一个辎重联队,消息传出,一片欢腾。更令该师想不到的是,此战竟解除了日军对襄阳、樊城的威胁。

据被俘的一名日军下士交代,这个辎重联队所运输的物资,都是供日军侵犯襄、樊用的,那些橡皮舟、运输艇一次可渡送日军一个大队。此次,由于辎重联队被全歼,日军进犯襄、樊的计划自然泡了汤。

第38师的胜利虽不能改变整个战局,但在一定程度上,拖住了日军快速攻击的步伐。

不过,5月9日,日军左翼发动进攻仅仅四天时间,第4骑兵旅团前进就已经强渡滚河和唐河,10日,又渡过白河,并且,在当日突袭占领新野。

5日之间,骑兵第4旅团经过战斗,并且推进了近200公里之多,相当惊人。

其实这一路,突破口是步兵13师团和16师团撕开的,骑兵第4旅团高速突进,避实就虚,根本没有遭到中国军队主力的强力抵抗。

因为,他们没有遭遇团级以上中国军队的阻拦,大部分是营一级,骑兵旅团兵力近万,对于几百人的阻击没有在意。

所以,第4骑兵旅团前进速度极快,甚至,超过了冈村宁次的预料。

随后,骑兵旅团仍然高歌猛进,向新野以北100公里以外泌阳逼近。

泌阳属于河南,南接桐柏,北连方城,西临唐河县、社旗县,东交遂平县、确山县、驿城区。

这里是日军左右两翼的汇合点,一旦日军占领泌阳,这个包围圈立即形成。

就在骑兵旅团和日军第16师团高速前进的时候,同一个方向进攻的第13师团更为成功,他们在第16师团和第4骑兵旅团的东面作战,是所谓双重包围的内圈。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师团的推进速度也很快,进攻仅仅3天后的5月8日,第13师团就一举占领了第五战区左翼集团军李仙洲的司令部所在地枣阳,完全切断了我军防线左翼汤恩伯集团军和李品仙集团军西撤的路线。

此时,由于日军已经绕到川军后方,川军第45军也被迫放弃阵地,奉命后撤。

第45军就是原川军第28军,下辖125师和127师,中将军长陈鼎勋也是川军宿将,撤退中,第125师接受了殿后掩护任务。

在这之前,军长陈鼎勋抽调少量兵力组建了一支敌后破坏队,队长由第746团某连连长马义全担任。

破坏队奉命向敌后穿插,与新四军配合,破坏敌军必经之处的路桥等,并截击其军需补给。

战役期间,敌后破坏队曾在安陆县寿山焦家岩被大股日军包围,形势危急,所幸新四军五师某部及时增援,内外夹击,将敌人打得狼狈逃窜。

随后,他们在孝感礼山(今大悟县)窝凤岗一带,又与新四军共同伏击敌人一支运兵车队,几乎将其全歼,200多敌人只跑了20来个。

在新四军五师的帮助下,破坏队顺利通过了日军的封锁线,返回随县大洪山,掩护军长陈鼎勋及军部指挥所人员向敌后间隙突围,安全到达枣阳以北。

另一边,第125师750团团长陈仕俊率部在双河附近阻击日军,掩护友军向枣阳方向撤退。

他们与日军大战一天一夜之后,完成了任务,节节抵抗撤向枣阳,是第五战区最后一支撤退的部队。

当他们撤退到枣阳的时候,这里早已被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占领,中国军队撤退都没有日军突进的速度快,机动能力差别很大。

当时,陈仕俊团刚刚乘着夜色撤退到枣阳,以为枣阳还是国军驻守,准备进城。没想到,城墙上布防的早已是日军了。

日军发现后,立即向他们开火,两军对射1个多小时,由于日军摸不清川军虚实,不敢出城,川军这个团绕过湖北枣阳,向河南南阳后撤。

撤退中,第750团来到了太平镇。这个镇附近土匪很多,为了防止土匪袭击,修建了土城墙和铁丝网,还有一条水壕沟。

这个团由于连日作战撤退,非常疲惫,陈仕俊下令在镇上停留1小时,吃完饭再走。

就在陈仕俊跟营长们商量突围路线的时候,一股日军突入镇中。其实,日军也不知道镇中有国军正规军,以为这里只是民团武装驻守,所以并没有太在意,没有做足够准备,大摇大摆的开入镇子。

当时,川军官兵已经疲惫不堪,几乎无力作战,加上不知道日军虚实,上下都极为惊恐,一部分官兵已经准备逃走。

团长陈仕俊非常机灵,他大声喊道:是土匪,快打啊!官兵以为真是土匪,士气顿时恢复,两军发生混战。

此次巷战非常激烈,陈仕俊作为一个团长,居然都用手枪在20米距离连续击毙两个日军。

激战半个小时,毕竟川军兵力占优,有控制着关键的据点,攻入镇内的日军两个中队伤亡100多人,余部狼狈逃了出去。

可是,他们没想到镇外又有水壕沟,只得跳水游走。陈仕俊赶忙命令在城墙头加上机枪,对水里扫射,击毙数十名日军。

此战,第750团伤亡50多人,其中包括一个营长和一个连长。

不过,该团刚刚打退这两个中队,日军突然又有一个大队杀到,用步兵炮对镇内猛烈轰击,随后,用开始攻城。

好在镇外又有铁丝网,日军50多人冲到铁丝网附近,全部被拦住,被川军的机枪击毙了一半,余者只得又退了回去。日军第一波冲击没有成功!

但是,陈仕俊见日军兵力众多,绝对不能恋战,于是下令,三个营交替掩护,最终全部撤退出太平镇。此战也算相当危险!

由于联络中断,通讯设备又极差,川军这个团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根本失去跟总部的联系,既不知道自己不对在哪里,又不知道日军在哪里,完成是一团乱。

原来在5月9日,第五战区长官部因受袭沿汉水北进日军威胁,从襄阳樊城匆忙迁回石花街,这使得9日到12日迁移三天里,长官部与各集团军失去通讯联络,各部均独立作战。

于是,最高统帅部致电第五战区与西安行营,各部进至湖阳镇。新野等处之敌应沉予以严重打击,与里长官通讯联络未恢复前,各部暂归程主任直接指挥。

这一点,显然是李宗仁的问题,既然明知道日军主攻枣阳,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樊城距离枣阳只有30公里,并不安全。

因此,从9日开始,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到到更后方的谷城石花街。

那么为什么不在战役前,李就将指挥部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呢?

如果不是程潜在关键时候,紧急接过指挥权,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有趣的是,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对这件事只字未提。

随枣会战中,日军前线指挥旧照

这时候,日军第13师团经过6日激战,于11日经过枣阳东北的鹿头镇,傍晚到达了钱家岗附近,之后攻占湖阳镇,即与第3、第16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在枣阳东北地区会合,左翼的内圈包围大体形成,而外圈包围也仅仅剩下一个约80公里的缺口。

连战10日,日军虽遭到激烈抵抗,但并未捕捉到国军主力。因而,冈村宁次判定,中国军队主力仍在随州、枣阳之间的桐柏山区。

冈村宁次此战目的就是要聚歼中国军队主力,只要对手还在,就不能罢战休兵。

汲取以往的教训,冈村令第3师团由唐县镇向西北吴山、三合店方向追击,第13师团由枣阳、湖阳镇北向双河方面突进,第16师团沿唐河岸向东北行动,阻止中国军队向湖阳镇以西撤退,立即实行两翼合围。

不过,真正两翼合围的战法,在日军建军以来,并不常见。

日军更擅长的是单翼合围,或者说是单翼包抄,也就是日军以一路在正面强攻的同时,另外一路从侧翼包抄,试图切断敌人的退路。

这种打法,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等历次作战中,日军用的最多,也最得心应手,是日本最寻常的战术。

单翼包抄是非常实际的战法,因为这种战法非常简单,但又极为实用。

一般情况下,正面遭遇日军,在激烈作战时,一旦侧翼被包抄,必然会有两种情况:

如果坚持正面作战,那么由于补给被切断,退路被切断,不但战力大损,更有被彻底歼灭的危险;

如果放弃正面作战撤退,那么显然一线尚且没有分出胜负,就因为侧翼被包抄导致全线撤退,被迫放弃已有的阵地,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且,这种打法,日本的伤亡也很小!

不过,单翼包抄也有个明显的问题,也就是,由于只一面包抄,不是右翼就是左翼,在包围圈上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缺口。

如果对手放弃正面抵抗撤退,那么,很有可能截不住敌人的主力部队,不能将他们彻底歼灭。

所以,既然此次的会战目的是歼灭第五战区主力,尤其是汤恩伯集团军,那么显然,单翼合围这种战法就不可行了,必须采用两翼合围,彻底完成包围圈,让中国军队插翅难逃。

冈村宁次认为,右翼的日军第3师团加强的第26旅团从中国军队侧后方的河南信阳出发,可以避其主力部队。

而信阳日军出发到桐柏县这一路,距离不过70、80公里,距离很近。日军一路上应该不会遭遇国军强有力的部队,顶多遭遇战斗力弱小的川军。

以第3师团26旅团一个兵力有1万多人的甲种重装旅团来说,占领桐柏应该问题不大,至于进而占领桐柏北方仅仅50、60公里,也是国军防御空虚的泌阳,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冈村宁次认为,左翼的日军则相当不容易。日军从钟祥、京山出发,需要直线距离行军150公里才能占领枣阳,此处则诸有张自忠兵团的主力部队,日军肯定会遭遇顽强抵抗。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张自忠右翼集团军的阻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原因,从京山到枣阳到桐柏,再到信阳的这个内层包围圈太小。包围圈内国军如果反应较快,只需要北上或者西进几十公里就可以突围成功。

而且,这个内包围圈的地形又复杂,山区众多,想要彻底封死有一定难度。因此,光靠这个内包围圈,恐怕无法彻底截住第五战区主力,尤其不容易截住汤恩伯的第33集团军。

冈村宁次左思右想,决定使用双重包围,也就是在从京山到枣阳到桐柏,再到信阳这个包围圈外,再搞一个更大的包围圈。

这个包围圈比第一个包围圈要大上一倍,而且区域以平原为主,避开了复杂地形。

这个大包围圈从钟祥到枣阳,到新野,到唐河,再到泌阳,最后再到桐柏和信阳。

这么大的包围圈,包围第五战区主力部队戳戳有余,而且,双重包围是双重保险,即使有一个包围圈被国军突破,也没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冈村宁次预计的同现实差不多,他几乎实现了自己的计划。

至此,日军的意图已完全暴露,即缩小包围圈,将第五战区左集团军主力压缩于桐柏至枣阳间的狭小区域内,围而歼之。

但是,千算万算,冈村宁次还是低估了他的对手。

连日来,日军舍弃近在咫尺的第五战区总部襄阳、樊城不打,反而东、西两路全力向随、枣一带压迫,中国军队将领看在眼里,知道其中大有文章。

0 阅读:9

子名历史回忆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