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为何贬低中国,背后隐藏的原因,值得中国人思考

诸史 2023-07-28 01:02:31

对于中国,黑格尔除了给予老子一点惺惺作态的尊重之外(原因见下文详述),其他的皆是贬低,比如以下两段评价: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说:“从本质上来讲,中国是没有历史的。它不断重复着王朝的覆灭更迭,其过程中整个国家没有任何进步。”

阅读了《论语》之后,黑格尔不屑地说:“(孔子讲述)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

问题在于:黑格尔为何如此评价中国?一般认为,黑格尔不懂中文、不了解中国的因素,于是没有实事求是的口出狂言。但黑格尔对老子的羞辱,以及现代德国学者的一段分析,却揭示了其中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值得中国人细品。

黑格尔竟是一个小偷?

很多文章中都谈到黑格尔赞扬老子,但鲜为人知的是,黑格尔根本不是赞扬老子,而是做了对老子最大限度羞辱之事!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哲学代表,最大成就之一是辩证法。至于辩证逻辑的源头,黑格尔将之归于古希腊的芝诺。所谓芝诺,据说是古希腊哲学家,留下的东西极少,主要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与“飞矢不动”的悖论,但这两个悖论与庄子好友惠施(名家之祖)的讨论几乎一模一样,这一点让人很难以理解。

但问题是,《道德经》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以及善恶、美丑相对等,无不显示了事物矛盾相对,而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黑格尔熟读《道德经》,怎能说他的辩证法源头完全在芝诺?最起码,老子道德经也是其辩证法的源头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黑格尔辩证法专著《小逻辑》,几乎就是《道德经》思想的阉割版,乃至其中大量语句只是翻译而已。换言之,黑格尔不仅抄袭道德经的思想,甚至连文字都抄袭。但不可思议的是,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却只字不提老子,将之视为自己的原创思想。如此行径不是小偷是什么?

因此,所谓黑格尔称赞老子,本质来说是对老子最大程度的羞辱罢了。如果真得尊重老子,为何不提及他的思想与老子的关系?

黑格尔为何羞辱老子?

在黑格尔对中国的态度中,老子应该是唯一的“正面评价”,称赞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但为何唯一得到好评的老子,却得到黑格尔事实上的羞辱?德国哲学家R•艾尔伯菲特在《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中一语说破:

R•艾尔伯菲特:“欧洲中心论的哲学奠基者黑格尔,以欧洲中心论的方式,让非欧洲文化为其自己的体系服务,并使得非欧的思想传统不再有尊严。”

简而言之,黑格尔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哲学奠基者,他一切以欧洲为中心,非欧洲的文化即便无比辉煌、即便对他以及欧洲帮助极大,但只能“默默无闻”的服务,而不能有事实上的“尊严”。

因此,尽管黑格尔辩证法的源头为老子(至少是源头之一),但却宣称源自古希腊芝诺;尽管黑格尔抄袭了道德经思想,嘴上夸赞了老子,却在书中依然闭口不提思想源于老子(至少部分思想源于老子)........所有这一切都是贬低非欧文化,凸显欧洲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早在黑格尔之前,道德经就已在欧洲包括如今德国区域传播,老子在当时欧洲有一定名气,黑格尔肯定不能完全否认老子的成就,因此黑格尔对老子的称赞,到底有多几分真心就耐人寻味了。或许,这种称赞只是为了掩盖他的抄袭而已,最终将老子思想贬低为黑格尔思想的可有可无的补充。

黑格尔为何贬低中国?

既然黑格尔对老子都如此羞辱,那么他还会正常评价中国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必然不会客观评价,只会站在欧洲中心主义角度上贬低中国。

甚至,黑格尔还可能是刻意贬低中国,因为正常来说即便站在欧洲中心主义角度看待中国,也不会如此几乎全盘否定中国,往往还会找出些许优点,毕竟传承5000年的庞大的华夏文明,不可能像黑格尔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黑格尔曾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中国的存在是“现实的”,必然是“合乎理性的”。既然“合乎理性的”,且拥有5000年文明史,必然有其非凡之处,那么黑格尔就不该近乎全盘否定。

由此可见,文章开头黑格尔对中国历史、孔子等的贬低,其实不是真实客观的评价,其中或有黑格尔对中国不了解(他不懂中文),但更多的是欧洲中心主义思想下对中国的刻意贬低,只能说中国人谁信谁傻!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总有人视而不见。

值得注意的是,将黑格尔对中国的贬低与否定,视为他不懂中国文化等之类,只是换一种方式美化黑格尔而已。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三点值得思考:

首先,黑格尔对老子思想的偷窃,其实并非个案,而是近代欧洲的普遍现象。近代欧洲很多成果,源头实际上都在中国,只是西方人不说源头何在,或者故意声称源于古希腊。关于这一点,不仅是中国思想对欧洲的影响,还包括科学技术等。

其次,欧洲兴起是在17世纪之后,如果古希腊对欧洲影响巨大,那么为何从古希腊到17世纪这段时间内欧洲没有什么大变化?显而易见的是,传教士将大量中国典籍传入欧洲,真正促成了欧洲兴起。因此,明清时的“东学西渐”才是主流,只是现在学者喜欢谈“西学东渐”。

第三,对于黑格尔的很多言论(哲学思想除外),至今仍有国人无比崇拜,比如将他对中国的评价视为真理等。但“中国黑”的黑格尔,对中国的评价真实可信吗?更有学者极力夸赞黑格尔对老子的推崇,却始终不谈他对老子的羞辱,是真看不到还是假看不到?或许,这就是过度崇洋的结果!

5 阅读:1039

评论列表

一介闲人

一介闲人

26
2023-08-10 14:58

只有贬低别人,才能抬高自己,或者是为了抬高自已,必定贬低别人,中外愚妄奸媚之人都是这样。

山大校长 回复 08-27 02:31
你信不信?等一下就有人扣帽子说你是间谍,蛊惑人心[得瑟]

凌晨

凌晨

14
2023-07-29 14:32

汉族地主阶层自己作死,抛弃文明拥抱野蛮,接受鞑子野蛮统治,落后只有怪自已了。[鼓掌][鼓掌][鼓掌]

我爱的敏

我爱的敏

12
2023-07-30 08:37

黑格尔对中国的评价是准确的,否则若干年以后中国人也不会把Marx先生视为涅槃!

david

david

10
2023-07-29 20:04

自己的东西不去琢磨,丢弃了还觉得别人在剽窃

Professor

Professor

10
2023-07-30 12:35

只有侮蔑了别人的知识才能抬高自己地位,为了活的更好。看看地域黑,看看别国黑!

Eluveitie

Eluveitie

7
2023-07-30 08:35

黑格尔贬低中国不可怕,中国人贬低中国才可怕,黑格尔读过几本书,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可惜我们自己的所谓学者,读中国书贬低中国文化,可恨至极。

夜星永恒

夜星永恒

7
2023-08-23 11:58

黑格尔说的不全对,但他对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

阿七

阿七

6
2023-07-30 12:35

此文甚好,让我知道了黑格尓的黑

崇古病是中华文明之敌

崇古病是中华文明之敌

6
2023-08-16 23:42

如果有一天发现印第安的印加帝国或者玛雅城邦也发现有类似“飞矢不动”的思辨,也是抄的中国的对吧。恶臭的伪史壬。

真相是假

真相是假

5
2023-07-30 08:35

确实,黑格尔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否定,看起来其实是自己心虚的表现。

雨后暗香留

雨后暗香留

5
2023-08-27 13:10

马克思哲学体系就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加在一起,创造出《辩证唯物主义》。

浅唱、聆听__。

浅唱、聆听__。

3
2023-07-30 08:37

多数中国人不读黑格尔,只知道他是哲学家。哲学家不是圣人,对自己不懂的事信口胡说是偶有的事,如同人人都有的生理现象,自己未必在意。可叹有些有学问的人,不断释放胡说的气味,噁心同胞。

雨后暗香留 回复 08-27 13:16
现在有多少人去读哲学?有多少人知道黑格尔、费尔巴哈、苏格拉底?以前还有人用“我思故我在”“人的两只脚踏不进一条河流”来装逼,现在有几个人知道这些是谁的哲学内核?

说话鲸鱼?

说话鲸鱼?

3
2023-07-30 08:35

西方近代的所谓哲学及文艺复兴,不过是剽窃我们中国文化罢了!

记忆中的璇

记忆中的璇

3
2023-07-30 12:36

印度哲学家会夸赞中国圣人吗?

反骗联盟 回复 08-06 10:32
古印度哲学家还真会。现代印度不会。因为两个压根不是一个东西。

大巷。

大巷。

3
2023-07-30 12:36

逐渐发现,其实是宋以后我们丢失了太多老祖宗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元明时期被西方传教士偷窃回去摇身一变成为他们的原创,然后再反过来批评我们。由此可以得出,只要他们批评我们的,大概率就是从我们这里偷过去的。

胡笑声

胡笑声

3
2023-08-26 17:31

近代西方是吸收了古代中国的文明成果,可在晚清人家超过你打败你,感想多多。作者做得细,有可称道的地方。

大啥

大啥

2
2023-07-30 08:35

真相随时间浮出水面,并且影响未来。

打脸小快手

打脸小快手

2
2023-07-30 12:36

未進大覌園,只評牆外事。是黑格尔的無知。何需与其一般見識。

relaxawhileread

relaxawhileread

1
2023-08-17 00:54

一群欧洲猴子妄想用单一货币的捆绑实现经济的统一,从而最终实现政治的统一。只能说是痴心妄想。

江渚渔樵

江渚渔樵

1
2023-08-22 11:58

我考不过黑格尔,他是出题的我是做题的

伊洛。

伊洛。

2023-07-30 12:35

他是欧洲人,对欧洲感情深

木@木

木@木

2023-07-30 12:35

这篇文章可以成为中译所有版本的序。

诸史

诸史

从历史百家的角度,捕捉人生的精彩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