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女明星,红遍大江南北,枪毙前大喊:这不公平

扶苏过去录 2025-04-04 09:10:36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老话在程春莲的身上得到了实打实的应验。

这个曾经在舞台上闪耀发光的“刘三姐”,却被贪念硬生生地拉进了无底的深渊,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吃过枪子的女明星。

她的化妆间内依然挂着《刘三姐》的戏服,然而,却再也没机会穿上了——从万人追捧的女明星到万人唾骂的死刑犯,不过才短短五年的时光。

她悲惨的人生剧本,活脱脱的就是一部现实版的《红与黑》。

舞台上的光鲜亮丽

在1955年那个倒春寒的三月份,湖北省黄石铁山矿区传来了婴儿啼哭声,程家媳妇在工棚里生了一个眉眼灵动的女娃娃。

矿区的广播喇叭每天都会放着红歌,可是令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经常蹲在煤堆旁,比划舞蹈动作的小丫头,日后真的能够成角儿。

15岁的那年,她愣是靠着一副水灵灵的好嗓子,踩着有很多补丁的布鞋,考进了黄石歌舞团。

舞团里的老人都记得,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就能听见练功房咿呀咿呀的吊嗓声。

有一回,她把大腿的筋给抻了,疼得头上直冒冷汗,团里的大夫刚想给扎上绷带,让她好好休息,可转眼她就又扶着墙溜回把杆旁。

1978年排《刘三姐》那段日子,道具绣球都把她的胳膊磨出血道子来了,纱布缠得比戏服袖子还要厚,她却说这样抛出去的弧线才更有感觉。

谁曾想,这拼命劲儿既成全了她的舞台,也埋下了祸根。

她凭着一张清纯脸、一副金嗓子和那身段,硬是从人堆里杀出来当上了女主角。

她把刘三姐那股子机灵劲儿、泼辣劲儿演得活灵活现,有老观众回忆:“她站在台上一开腔,整个剧场都得跟着震。”

没两年就成了黄石老百姓嘴里的“活刘三姐”。

后来又接连主演《马兰花》这些大戏,连演三十场不带喘的,谢幕时观众往台上扔的鲜花能埋住脚面,成了团里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可好景不长,文艺团体改革后演出机会越来越少。往日里座无虚席的剧场,现在空着一半座位,程春莲的工资条缩水到刚够买米面油。

看着自己累死累活,挣得还没做生意的朋友零头多,程春莲心里那杆秤渐渐歪了,最后一咬牙,脱了戏服下了海。

商海中的迷失与堕落

1985年,程春莲放着大好前程不要,转头扎进了中日合资的美尔雅服饰。

头回跟着日方代表谈判,她靠察言观色拿下大单,让老销售都竖大拇指。

明星光环加上确实有两把刷子,她很快在销售岗混得风生水起。

但这点钱哪填得饱她的胃口?1988年,她盯上了暴利的石油生意,托关系弄到张石化系统酒会的入场券,端着酒杯在领导堆里转悠三天,跳槽到黄石工业供销总公司石油分公司,不到一个月就混成了副科长。

那时候石油市场正处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夹缝里,“双轨制”搞得油品比黄金还金贵,批条子就是印钞票。

倒卖计划外油品简直就是捡钱,程春莲搭上渤海石油公司的梁述胜,两人在海鲜酒楼包间里密谈三小时,服务员记得他们喝了整瓶茅台。

俩人合伙做局:亮出油料指标,程当二道贩子,每吨抽140块“信息费”。从1988年8月到次年1月,愣是捞了76万多——那时候万元户都算大款,这笔钱的份量可想而知。

为了洗钱,她背着公司跟浠水石油公司签阴阳合同,把大把票子塞进自己腰包。

从此名牌加身、出入高档场所,彻底成了金钱的提线木偶。

最终下场:法律的严惩与临终的呐喊

1989年5月,一封举报信直接捅到了湖北省检察院。

黄石市检察院成立专案组一查一个准,6月就把程春莲传唤到案。

面对铁证如山,她倒是认了部分罪名,可死活不认那18.5万的账。

就连“两高”给出戴罪立功的机会,她还嘴硬说自己“搞活了地方经济,没损害国家利益”,半点悔意都没有。

1992年4月,黄石中院一审判她死刑。

程春莲当庭就炸了:“我给那么多厂子搞来油,这算立功!”不过,二审法院眼皮都没眨就维持原判。

同年4月3日游街示众那天,她扯着嗓子喊冤:“这不公平!”可如若人人都像她这般行径,那社会还岂不是从此就乱套了,最后,37岁的大好年纪,就这么随着枪响画了句号。

结语:警钟长鸣,坚守底线

程春莲这出人生大戏,开场是励志剧,中途变商战片,结局成了法制节目。

当年这个案子轰动全国,老百姓分成两派吵翻天:有人说她确实犯了法,但考虑到搞活经济可以从轻发落;更多人说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该杀就得杀。

就像《囚牢女罪犯》里说的一样:“市场经济的发展绝不可以是牺牲法治为代价,任何妄图利用某些制度漏洞谋取私利者,终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信息来源

1.《程春莲(中国歌舞剧演员)_百科》(抖音百科)

2. 李晶霞主编. 囚牢女罪犯[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06

3. 东楚网——程春莲---帘惊春梦2008.11.20

0 阅读:60
扶苏过去录

扶苏过去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