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枭雄,也怕高科技

帅帅说历史 2023-03-18 15:43:03

(紫禁城 夜)

公元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入夜时分。

长月高悬,朦胧而凄迷,散发着光芒,如同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

古老的皇家宫殿已经陷入沉睡,就连乾清宫门口值班的小宦官也在打盹。

由于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怠政多年,整个帝国的格调都开始变得昏昏沉沉。

然而很快,一个神色慌张,行色匆匆的官员的闯入,打破了这份静谧。

闯入乾清宫的,不是别人,而是时任明帝国内阁首辅的方从哲。

方从哲的手里,紧紧的攥着一封奏疏。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臣似乎是忘了规矩,未经通报,而是直接闯入宫殿,扑通一声就跪在了万历的前面。

看来,他的确很着急。

万历,正躺在床上睡觉。

虽然方从哲是内阁首辅,但这么多年以来,他见万历的次数,其实是有限的。

并且,在有限的次数里,万历基本都在睡觉,并且在那宽大的龙榻上始终保持着这个姿势。

方从哲不知道万历皇帝为什么喜欢终年陷入这种无所事事的沉睡中,但他知道,此时此刻,必须把皇帝叫醒。

作家王朔曾经说过,人生在世,没有不做梦的,但没有梦不醒的。

(明神宗 朱翊钧)

而当万历皇帝终于不耐烦的从方从哲的手里接过奏疏粗略一看时,皇帝终于觉悟,自己的这场春秋大梦,该醒了。

这封奏疏,或者说与其是奏疏,倒不如说是一封来自远方的问候。

该问候的发件人,是后金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内容嘛,那是很不客气的,把万历皇帝的祖宗三代问候了个遍,在结尾还恐吓万历本人,自己已经从辽东举兵,准备侵占明朝,让万历洗干净脖子等死。

一封奏疏看罢,皇帝那肥大的脸庞由红变白,由白变紫,再由紫变成了黑。

欺人太甚,实在是欺人太甚!

君臣相顾无言,天边洒下一抹轻纱,月亮,看起来更亮了。

努尔哈赤何许人也?

答案是,他是明辽东地区的后金政权领袖。

后金政权,来源于女真人,而明时的女真人,大多受明廷的管役,同属大明子民。

那时节辽东地区有很多女真人群居,朝廷为了管理他们,在当地设置了指挥使。

本着“以夷制夷”的方针,指挥使又多由本地的女真首领来担任。

(女真人)

比如,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是永乐年间的指挥使。

五世祖董山,是成化年间的指挥使。

高祖父锡宝齐篇古,是正德年间的都指挥佥事。(中层领导)

曾祖父福满则是嘉靖年间的左卫都督。

祖父觉昌安是指挥使,父亲塔克世在当时也是领导级别的。

这么来看的话,努尔哈赤一家可以说是世食俸禄,世受君恩,是明王朝实打实的公务员阶级。

然而,继承了祖先职位的指挥使努尔哈赤和朝廷的关系,却很不融洽。

因为不久之前,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在边地的战争中被明军杀害,这梁子就算是结下了。

当然,失去亲人的仇恨或许只是客观诱因,真正推动努尔哈赤和明朝走向对立面的,是努尔哈赤那一颗想要建功立业的心。

很多史书上说,努尔哈赤决定起兵,决定反抗明朝统治时,除了一个建州指挥使的虚职之外,什么也没有,属于是白手起家的创业类型,翻遍家里,只有祖先们剩下的十三副破烂盔甲。

这个说法当然未必可信,但至少可以说明,当时的努尔哈赤,处在一个困顿难行的状态里。

家恨未报,国仇未泯,举目无亲,一呼无应,我们实在很难想象,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努尔哈赤是如何走上这条道路的。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他告诉身边仅存的几个愿意帮助他的人,他说,我现在要做一件前人没有做过,后人也不会效仿的事业,我要走上一条道路,一条无法回头的绝路。

在这条道路上,有人会离开,有人会死去,有人会折返,真正能走完这条道路的人,寥寥无几。

但无论如何,我还希望,我们来日能以富贵相见。

听得出来,努尔哈赤搞起义,一般人,他是挺不住的。

所以,努尔哈赤同志还真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个十分罕见的战争奇才,而且还是天生的。

史书记载,努尔哈赤没上过学,没有读过军校,文化水平相当差,约等于没有,生平最爱看的书只有两本,一本是《水浒》,一本是《三国》。

事实证明,这个世界上的确是拥有横空出世的军事家的,而且这样的军事家,就算是用盗版的《孙子兵法》,也能笑傲战场。

公元1618年之前,努尔哈赤结束了部族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还在赫图阿拉(辽宁抚顺境内)建立了后金,当上了大汗。

而在1618年公开和明王朝决裂之后,努尔哈赤更是在一年后于萨尔浒之战中,用六万兵力打得大明二十万中央军找不到北,以一种以少胜多的姿态,彻底宣告了,自己才是辽东,乃至未来天下的主人。

沉睡了太久的万历皇帝已经和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全面脱节,他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倒算是个有为之君,但问题是,光宗短命,一个月就驾崩了,皇位又落到了那个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刨木头的天启身上。

(萨尔浒之战)

那么很显然,天启也不是那块料。

天启二年初,努尔哈赤击败熊廷弼,夺取了广宁(辽宁北镇)。

天启二年中,努尔哈赤又攻占义州,锦州,大凌河等四十多处城池,好死不死,负责抵抗努尔哈赤的总督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一直不和,导致内斗大于御敌,明军接连溃败,最终只能往山海关逃去。

小小的赫图阿拉已经满足不了努尔哈赤,他后来迁都辽阳,之后又迁都沈阳,出入辽东对这位仁兄来说如入无人之境。

神了,真是神了。

女真人几百年都没有完成的事业,三十年就被努尔哈赤给完成了。

当年个死去父祖,痛哭流涕的孩子终成一代枭雄,现在,他占据辽东,野望天下,随时准备给陈旧腐朽的大明王朝最后一击。

电视剧的剧情一般都是这样的,然而真实的历史总是充满了变化。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集结重兵,发起了宁远之战。

宁远,也就是今天的辽宁兴城。

宁远城的守将,叫做袁崇焕。

那一年,袁崇焕四十三岁,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老兄一直在福建做知县,所以对他来说,在战阵面前,他还稍显稚嫩。

(袁崇焕)

这几年来,明军已经被努尔哈赤打怕了,这位六十八岁的后金大汗从军四十四年,几乎可以说是未逢一败,无论是谁看到他,那心里都是有点发怵的。

然而,面对兵力于自己六倍的努尔哈赤,袁崇焕的脸上却表现的十分轻松。

袁崇焕当然不是张狂自大,而是因为,为了宁远之战,他专门准备了一套黑科技。

这套黑科技的名字,叫做“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又叫做红衣大炮,也叫做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是一种由明朝参考欧洲火炮而制作出的仿制炮。

这种炮,和本地土炮有很大不同,红夷大炮炮管很长,管壁超厚,口径贼大,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红夷大炮的威力相当猛。

而根据史料的记载,袁崇焕同志在宁远城上安装了十一门这样的大炮,之后更是结结实实的蹦了努尔哈赤一顿。

面对这样的高科技,后金引以为傲的骑兵无法发挥作用,死伤惨重,最后只能退兵。

千军万马之中,努尔哈赤和袁崇焕的目光曾经短暂交会,他们同样相顾无言,谁也没有说一句话。

叔本华曾经说过: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

那么,如努尔哈赤和袁崇焕这样的人,他们一定是在孤独和庸俗之间徘徊,选择自己的宿命。

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宁远城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未来,他的命运将会和这个摇摇欲坠的明帝国紧紧的捆绑在一起,荣辱相同,生死与共。

(今日 宁远城)

而这个打了一辈子胜仗终于在宁远城下饮恨的努尔哈赤,也迎来了自己时代落幕的终章。

宁远之战后不久,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很快不治身亡。

努尔哈赤死了。

对于这个人的评价有很多,而且并不一致。

有人说,他代表了新势力,新时代,他是天生的英雄,他冲击了腐朽明朝的黑暗统治。

作者本人是学历史的,但很难自诩说自己是历史大家,但作者在历史中看到的是,努尔哈赤的队伍到了哪里,哪里就是残垣断壁,哪里就是家破人亡,哪里就是一片灰烬。

他在毁灭一个旧时代,但却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想过如何建立一个新时代。

或许,在他幼小的童年,他曾经遭受过和这一样的经历,但这并不能成为他施行残酷统治的理由。

所以,除了自学成才的军事家,优秀的战争战场指挥官这个评价之外,我对这位仁兄,没有什么好说的。

况且,我个人的评价是微不足道的,真正能评价历史的,是人民。

千千万万的人民。

1 阅读:15

帅帅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