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信力崩塌之下,企业营销何去何从?
最近,小米汽车真是“人红是非多”,先是被某自媒体剧透实车,打乱营销节奏;接着又被各种蹭热度、遭不良媒体恶意中伤,包括但不限于对价格的无端揣测、各种价格P图、吐槽小米SU7抄袭。比如有自媒体将小米SU7侧面图和保时捷车身侧面图完全重合,获得巨量关注,让大家误以为该车是1:1复刻抄袭的保时捷。
另一边,比亚迪也难逃“中伤”,旗下的方程豹豹5屡屡被自媒体“碰瓷”。先是某汽车KOL,对豹5高速测试后,得出百公里油耗18升的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引发巨大争议;接着又有某KOL“手掰”豹5高强度钢底盘件,再次打破行业底线,令外界一片哗然。
舆论压力之下,媒体公信力面临巨大挑战如今,自媒体KOL蔚为壮观,而在自媒体红利见顶,流量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当下,为了争夺用户的稀缺注意力并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诸多自媒体开始“放下身段”,以闭目塞听、指鹿为马或以偏概全等有违行业道德的方式,进行产品评测或推荐,以获得丰厚的商业回报,与本应秉持的客观、公证的态度,理应负起的监督者的责任渐行渐远。这其中,汽车行业自媒体无疑处于风口浪尖,而不少拥有百万粉丝,甚至千万粉丝的自媒体大号舆论争议尤甚。
除此之外,有些自媒体移花接木,把几年前的旧闻拿出来,说成是近期发生的新闻;或者拿其他品牌的事故说成是目标品牌负面的行为尤为令人不齿。
在诸多沸反盈天的自媒体“翻车”事件中,KOL的公信力也得到蚕食,导致消费者越来越不任性,甚至反感。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从80后-00后,在最不值得买的商品中,KOL推荐分别排名第一或第二。由此可见,人们对KOL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并已经形成了某种条件反射。
除了自媒体,垂直媒体也面临不小的信任危机。比如近期,懂车帝2023冬测便引来多家车企的质疑,问界、长城、吉利等,纷纷对测试结果及测试标准发出质疑,并通过披露受试车辆后台数据的方式,力证懂车帝测试的不科学、不严重,误导公众。
作为除汽车之家和易车之外的第三大汽车垂直平台,懂车帝常常被认为最具客观性。过往夏测和冬测,包括各种横评,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得到不少消费者好评。
据悉,懂车帝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在 2021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里增长了57%,达732万;已经超越了易车(日活654万),成为仅次于汽车之家(日活1200万)的行业第二大垂媒平台。随着懂车帝影响力日渐壮大,其商业价值也逐渐凸显。
相比汽车之家和易车,背靠字节跳动的懂车帝在内容上很舍得花钱。据悉,2018 年,成立仅一年,懂车帝便宣布投入5亿元,制作100档核心视频IP节目。2022年10月,懂车帝又计划一年投入千万现金与创作者共建50档新能源汽车栏目IP。依托强大的视频IP矩阵以及丰富的日活数据,懂车帝对汽车交易环节介入也越来越深。2022年5月份,懂车帝开启直播卖车业务,与车企的绑定更加深入。
尽管面临短视频、种草等平台的冲击,懂车帝、汽车之家等垂媒平台的线索精准性和购车专业性地位还是难以撼动,消费者更愿意来,车企合作的意愿自然也更高,而这不免会进一步强化了垂媒的商业化气息。
而一旦开了口子,即便没有利益关系,也往往百口难辩。就拿本次冬测来说,一向被认为本应拉胯的某迪旗下车型反而排名靠前,不免引发公众对于懂车帝“充值”“缺乏客观性”的质疑。
更有自媒体带节奏,声称懂车帝收了厂家的钱。即便懂车帝多次站出来发声明,否认该栏目有商业合作,否认区别对待,也无法抵消广大用户的质疑。不信任的种子一旦种下,想要扭转,便很难了。
红线收紧之下,自媒体KOL告别野蛮生长随着车企之间竞争加剧,“恶意灌水”和“无脑黑”成了车企之间明争暗斗的伎俩,而借势自媒体KOL输出弹药,以影响用户心智,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避免恶意拉踩、贬低竞品等行为,抖音如今已修改规则,禁止KOL发布带有明显竞品对比的视频内容。但上有政策,现有对策,只要车企有需求,而达人又唯利是图,那么各种隐蔽的、带有明显偏向性的视频仍会被不断制造出来。
流量之下,一切都是生意。但在行业内卷加剧之下,KOL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动辄一单挣几万至数十万的生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以抖音为首的汽车短视频生态已然完善,抖音对汽车流量开始逐步收紧,资源开始逐渐向旅游、助农等行业倾斜。为了摆脱流量焦虑,抖音KOL们开始各谋生路,或转战其他类型内容,或以违反抖音规则的隐秘方式,不断在红线边缘试探。
类似“油老虎”、“手掰”钢板等视频,懂行的人看来,都知道具有明显的误导性和不真实性,但对买车小白来说,却会产生巨大的潜在负面影响。此外,还有部分专业“碰瓷”的自媒体,因为觊觎目标品牌的“肥肉”,正规途径拿不到合作,便采用曝负面、故意丑化品牌或产品形象的方式,进行公然“要挟”,以换取与甲方合作的机会。媒体携粉丝自重,流量反而成了这些人“发灾难财”的工具。
当然,也有一些专业的车黑,仿佛跟某些车企“八字不合”。不管车企做什么、说什么,上来就是一顿开骂。没有车企是完美的,因此他们总能找到黑你的话题。而这种罔顾事实,不为消费者和自身言论负责的行为,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对于媒体自身,都具有极大的伤害作用。
图文时代,自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达到了一个高峰;而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KOL的公信力却被急速稀释。其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短视频时代,舆论会被无限放大的缘故,尤其是坏消息。
这两年,长城、比亚迪等车企均拿出巨额奖金来打击水军;各车企也纷纷开通法务账号,开始主动收集网络谣言,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小牛说车、车事纪、龙猪-集车、向北不断电、大眼哥说车”等自媒体KOL先后遭车企起诉,更有“蔡老板、快递哥窦逗、车透社等自媒体账号,因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恶意发布企业负面信息等,被国家网信办查封。
车企及有关部门的重拳出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网络谣言的进一步蔓延,但媒体公信力已经遭受的伤害,短时间内是无法复原的。
结语:作为媒体,公信力是KOL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公信力的体现离不开公正、客观,不偏不倚;然而,如今很多媒体都被追求商业利益蒙蔽了双眼,以混淆事实、黑白颠倒的方式,消耗着自身以及行业群体的公信力。短期内赢得了客户和流量,但长期看,却是饮鸩止渴的自戕行为。
随着各类媒体丑闻不断被曝光,消费者也逐渐变得清醒,并开始对各类自媒体的推荐或持怀疑态度或敬而远之。
在行业内卷加剧,而自媒体公信力缺失,舆论不断反噬的多重因素下,品牌商也不再单纯关注曝光量,而越来越在意达人营销的互动真实性以及种草和转化的效率,这无疑对自媒体运营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而对企业来说,KOL营销恐怕也需要换个思路,过去那种过度依赖“听话”达人的方式,或许也该变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