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情绪价值,开启品牌发展的新增长曲线
近几年,随着智能制造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诸多成熟行业产品的功能越发完善。而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产品配置堆料,甚至低频冗余的“内卷”现象越发严重。最典型的要数手机行业和汽车行业,卷完配置卷价格,卷完价格卷服务。而叠加市场需求饱和,行业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之后,这种“零和博弈”的现象也越发频繁的出现。
当然,不只手机行业和汽车行业,餐饮、乳制品、快消、服装等,也都是竞争尤为惨烈的赛道。
餐饮方面,各色菜系品类繁多,每个品类又有无数玩家,各品牌之间越来越难拉开差距,而随着预制菜的兴起,这种差异化只会越来越小;
新式茶饮方面,在割完高价韭菜之后,低价走量成为新的竞争红海,喜茶、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等纷纷放下姿态,开始进攻20元以下市场。如今你买到一杯水果茶,仅凭口感一时间竟傻傻分不清到底买的是哪家;
乳制品方面,蒙牛、伊利、光明、君乐宝、三元等乳企混战多年,其中前两家更是断崖式领先其他乳企,合计占近50%市场份额,给新品牌的机会异常狭小;
饮料快消品方面,自从元气森林开启无糖气泡水新品类之后,其他品牌迅速跟进,如今已是红海一片……
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品牌搏杀如此残酷,各家都在拼功能价值。而此消彼长之下,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安然享受市场红利。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没有一种策略或方法,能够帮助品牌摆脱竞争泥沼,实现市场突围呢?
不妨先看以下两个案例。
Keep线上跑破圈之道:以社交货币拿捏情绪价值最近,线上运动平台Keep跟电影IP《封神》联名,计划于9月初开展《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线上跑活动。用户完成线上3公里跑,即可获得姬发&殷郊双面奖牌或妲己奖牌。截至目前,已有1 万多人报名参加。
类似的线上跑活动Keep已经举办了很多届,起初多是跑圈的人士参加。线上跑报名费也不贵,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用户只要完赛就可以获得虚拟奖章或实体奖章(报名费略贵)。这种激励对普通用户其实没多大吸引力,但是Keep通过设计特殊的实体奖章,并且通过有意或无意地卷入社交舆论场,瞬间让此类活动出圈。
据悉,在2021年,Keep组织了一场520线上马拉松,一位跑友把自己跑完5.2公里的奖牌送给了女友,寓意:520,我爱你,并把这一举动晒到了抖音平台上。结果引来无数人跟风,Keep线上跑自此大热。
为了顺应跑友需求,Keep很多赛事都迎合用户尤其是女性群体的情绪诉求,比如“超级女孩”“最佳女主角”等等,引发了无数女性用户共情。
而自从发现了跨界IP联名的流量密码,Keep的线上跑活动更是如虎添翼,不仅成为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常客,更成为Keep拓宽用户运动场景,深度打入不同圈层,激活社群粘性的一大利器。
从2021年开始,Keep便已经和不少知名IP进行了联名,如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HelloKitty等。去年,Keep延伸联名品类,王者荣耀、可口可乐、美团单车等品牌也加入其中。今年,Keep更进一步,开始加大跟各大影视IP合作的力度,除了之前合作过的《甄嬛传》,还合作了《三体》、《芭比》、《玉骨遥》,以及最近的《封神》。
2021年12月,Keep组织了一场线上联名跑活动,奖牌是与日本三丽鸥合作的一只卡通大耳狗,仅此一场活动便吸引了40多万付费用户参与。
2022年,Keep举办了150多场线上付费赛事,是上一年的近三倍。除了跑步,还有骑行、跳绳等个性化项目,据某业内人士爆料,仅靠卖奖牌,Keep便收入过5亿。
而Keep制作的各种奖牌,也变成了抖音和小红书平台上的主流社交货币。这些平台上的话题走向也从“赢取一块新奖牌”,到“用A联名奖牌换B联名奖牌”,后来又变成“花式布置奖牌墙”。如今淘宝和闲鱼上,也开始出现承接Keep代跑的职业黄牛。
线上跑步赛事的开展成为Keep商业化的新增长点,而与知名IP合作的定制赛事和奖牌,则成为Keep利用情绪价值,吸引年轻用户积极参与的催化剂,也为Keep 拓展用户来源增加了新的想象力。
怂火锅的另类突围:以快乐文化创造情绪价值说完Keep,我们再来看情绪价值的另一个样本——怂火锅。
在海底捞的带动下,火锅俨然成了最为拥挤的赛道,巴奴、德庄、朝天门、小龙坎、秦妈等品牌纷纷发力,争抢着市场和消费者的注意力。有主打毛肚的、有主打蛙鱼头的、有主打虾火锅的,还有主打麻辣、主打菌汤的……火锅品类越来越细分,竞争也越发激烈。
而在这样的现状下,怂火锅仍然找到了自身的差异化定位,通过提供独特的情绪价值,一炮而红。
怂火锅为自己找到的定位是“快乐”,通过洞察到当代年轻人“仪式感”、“颜值即正义”、“社交恐惧”、“社牛属性”等标签,怂火锅提炼出自身的精神内核:忘掉烦恼、及时行乐,并以此来打造怂火锅的品牌文化。
这跟迪士尼的“快乐”文化如出一辙。
穿着卡通又可爱的店员,妥妥是火锅店的气氛组,一边唱一边跳的快乐上菜方式,以及随处可见的“开心万岁”标语和漫画,消费者很容易被这种快乐氛围所感染。
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怂火锅的讨论热度不低,类似“高颜值店员热舞”、“欢乐的庆生氛围”等,也引发网友不少热议。
当然,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快乐气氛,怂火锅还从店面设计(独特的工业风装修)、锅底设计(只做一种锅底:独特的牛油辣搭果蔬鸳鸯锅,主推不过夜鲜切牛肉)等维度,通过健康、独特且美味的用餐氛围,去不断强化快乐的用餐体验,进而感染受众,产生情绪共鸣。
此外,怂火锅的“认怂三不收”:不收茶位费、不收调料费、不收纸巾费,也赢得网友一片叫好,有网友感叹:“光这三不收就拿捏住我了!”
怂火锅成立于2020年,跟网红品牌太二酸菜鱼同属于九毛九集团。尽管成立时间短,并且又经历了疫情的冲击,怂火锅的表现却十分亮眼,短短三年,营业额从748万元增长到2.56亿元。据媒体报道,5月15日怂火锅在广州市天河区美林M·LIVE天地一开业,排队取号数量就达到了7700,打破了去年怂火锅单店一天最高4800个的取号记录。
打捞情绪价值,击中消费者情感共鸣神经以往品牌要想脱颖而出,往往从品类占位(竞争导向)或用户心智洗脑(功能导向)的角度去思考和切入,借助大笔营销投入,实现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而在新的市场语境下,过去那套打法的弊端越发凸显,投入越多,亏损越大,而对品牌销售额的提升却不明显。为此,各大企业一边苦恼,一边苦苦寻找出路。然而,肉眼可见的是,巨大的研发、营销等投入与微薄的销量之间的巨大错位,无疑成了“越努力越幸运”的反面典型。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品牌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不去过分盯着竞品,不去卷功能配置,而是聚焦用户情感需求(情感导向),从情绪价值和用户场域的角度去思考,反而脱颖而出。比如王小卤、Ubras、晨光考试笔、认养一头牛,以及上面提到的Keep、怂火锅等。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功能价值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基本诉求,在功能及格之后,再多的附加价值也不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时候便轮到情绪价值出场——谁更懂消费者,谁能提供更好的情绪价值,触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谁便能赢得消费者的芳心。
如果用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作解释,过分强调产品功能价值,其实还停留在生理满足维度,而心理维度的满足程度,才是决定用户是否购买的关键。
LV的包包质量更好吗?也许,但更重要的是,它传达给用户的是一种可以自我满足和对外炫耀的情绪价值;
耐克的鞋子更好吗?不一定,但是它对外传递的“just do it”理念,让你产生了自我激励或自我认同的情绪共鸣;
认养一头牛的牛奶更好喝吗?不见得,但它让你感受了养一头自己的牛的那种参与感,喝它产的奶产生的那种健康感和成就感;
潮玩盲盒有什么用吗?对很多人可能没用,但对追随者来说,这却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心理满足感;
包括最近几年流行的晨光考试用笔,加上“孔庙祈福”“祝福帖”以及盲盒玩法,价格就能贵上好几倍,并且引得用户争相购买……这些其实都是品牌或产品情绪价值的直接体现。
另外,电子游戏其实也是典型的情绪价值产品,它本质上只是几行代码、几个贴图而已,但附加其上的各种装备、道具、角色、社交关系等,对用户来说却是巨大的精神资产。
如今,情绪价值越来越多的被提起和被重视,某种程度看,其实也是对以往品牌或产品情感营销争议的另一种解释。过往,对于弱化产品或品牌,而专注于呈现情感故事的营销(以视频为主),很多人都抱有怀疑态度,认为这种“隐去”产品或品牌的营销,是舍本逐末。
比如,网上对招行“番茄炒蛋”视频、百雀羚“女特工长图”的争议便没停过。但今天来看,这些都是极为成功的品牌营销案例。我们对成功营销的衡量,不应单单以带来多少销量或线索为标尺,而应结合品牌价值、品牌认知度、品牌口碑等多个维度去评价。
凡事盯着销量说成绩,只是理性维度的偏颇评价,这放在过往无可厚非;但放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已然不合时宜。短期效果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品牌或产品的长期营销价值,而注入情感的营销,往往具有穿越时间的强大力量。
这其实也能从品牌形象论的奠基者、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的观点里得到印证。我们不妨看看他提出这几个观点:
1、为塑造品牌服务是广告最主要的目标,广告就是要力图使品牌具有并且维持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
2、任何广告都是对品牌的长期投资,广告应该尽力去维护一个好的品牌形象,而不惜牺牲短期效益;
3、随着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减小,品牌之间的同质性增大,消费者选择品牌时所运用的理性也越少,因此描绘品牌的形象要比强调产品的具体功能特性重要的多;
4、消费者购买时追求的是"实质利益+心理利益",对某些消费群来说,广告尤其应该重视运用形象来满足其心理的需求。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奥格威便已提出这些观点。然而结合中国的现实环境,可以发现,这些观点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可能跟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以60-80后为主的物质一代更多关注产品的实用功能有关。而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精神一代,则更多关注自我表达,在意产品或品牌的情绪价值。
随着90后、00后成为社会消费的中流砥柱,情感需求的满足成为各大品牌需要迫切思考的课题。
结语: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充盈,在各品牌或产品差异化越发细微的“内卷”驱使下,避开思维竞争红海,而从“软”差异或者说情绪价值的角度去思考,或许能发现新的蓝海。
当然,产品的功能属性也很重要,如果忽略产品的功能属性,而只做情绪价值的挖掘,是万万不可取的。如今我们讨论情绪价值,其实已经预设了产品的功能足够好、足够完善。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满足了功能价值,才能享受情绪价值带来的增长红利。
换句话说,功能价值是上半场,情绪价值是下半场,只有上半场站稳了脚跟,下半场才有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