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白茶,越喝越苦涩?问题可能出在4个方面

白茶大课堂 2022-05-20 14:27:36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瓶中一枝千瓣芍药谢了。

白白粉粉的花瓣撒了一桌一地,煞是好看。

它开的特别热烈,碗口大的花朵,微微低垂,像含羞的新娘。

谢的时候也极干脆,还是鲜嫩的样子,不过一阵,就像粉红的雪花,片片飘落了。

从到家中起,不过一周,已经过完了它的一生。

家中的芍药还有一丛,但花瓣只有一层,是富贵的紫。

因着是单层,这紫红就有了几分小清新。

两周前收到它,如今还盛放着,半点没有要退幕的迹象。

芍药的花期,挺令人不解的。

重重叠叠,似千层雪的,似乎都偏短。

反而孤零零几片的,不显山不显水的,反而持久。

将桌上地上的花瓣收拾起来,装进小纱包,准备让它再贡献几天花香。

手机收到一条信息。

有茶友问:他最新入手的一款白牡丹,泡到后面越喝越苦涩,需要换茶吗?

茶友会这样问,显然,是怀疑这款茶品质不佳。

但茶会越喝越苦涩,除了茶本身可能品质有问题外,茶汤过浓也是一种可能。

细分到每个环节,从冲泡的角度来说,造成一泡茶,越泡越苦涩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2》

一、茶水比不合理,投茶量过多,注水量过少。

品质上佳的白茶,如果茶汤过浓,首先要检查的是,茶水比是否合理。

每款茶,都有极佳风味的黄金比例。

例如白茶,它的黄金比例就是5g干茶,110容量。

在这个比率下,茶汤的香气、滋味,都能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释放, 不会过浓,也不会过淡。

对大部分人来说,喝起来都是极舒服的。

但如果投茶量过多,或是用的盖碗太小,注水量减少了,那茶汤就极有可能会过浓。

白牡丹的身上披着浓厚的白毫,在最开始的几冲,水还没有彻底浸润芽头,苦涩味物质少,鲜味物质释放多,茶汤苦涩感较淡。

如果水量和标准相比,相差并不极明显,一些茶友甚至会感觉不出苦味、涩味。

但随着芽叶被彻底浸湿,苦涩味物质开始彻底释放出来。

尤其是到了第三冲、第四冲、第五冲。

当香气物质、滋味物质的展现达到鼎盛,内质的浸出达到顶峰之时,不恰当的茶水比所造成的问题,就彻底暴露出来了。

和水量相比,茶量过多,茶汤中的内质过量,浓重苦味、涩味掩盖住茶中的鲜感、醇感。

茶友自然会觉得,怎么越泡越苦,越喝越涩。

《3》

二、茶汤没有沥干。

除了茶水比不合理,造成茶汤越来越浓的另一个原因,是茶汤没有沥干。

这是一个极细节的环节,也是很多新手茶友容易忽视的地方。

在我们冲泡白茶的时候,讲究的是分秒必争。

注入沸水之后,要迅速的合盖,翻转手腕,出汤。

每一步都不能迟疑,越快越好。

出汤后,趁热闻香,动作也得迅速。

不然碗盖凉了,盖香会变淡,层次也没有那么丰富。

整个过程,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快

但一些茶友,有时会过于求快。

汤水倒出后,就急急忙忙地去闻香。

却不知道,在叶底还有一部分水,被叶片挡住了,并没有完全流出。

底层的叶片,就被盖碗底部的茶水,一直浸泡着。

芽叶中的内质,也在不断的释放。

留下的茶汤越来越浓,越来越苦涩。

注入下一冲水时,这部分苦汤,会融入新的汤水中,倒入公道杯,茶就变苦了一点点。

如果茶友一直没发现,一直没有沥干茶汤。

那这一道又一道,又苦又涩的浓茶,就会不断累积,苦味也不断的叠加。

越到后面,茶越浓、越苦,越涩。

《4》

三、公道杯中有部分碎叶。

少许的碎茶、碎末,在干燥度达标中的白茶中,是比较常见的正常现象。

尤其是一款茶,快喝完的时候,大量的碎茶会集中罐底。

这时候取出来的茶,茶碎的量就会偏多一些。

茶友并未说明,他喝的这款茶是否有碎叶。

那么茶汤越来越浓,极有可能是出汤的时候,倒出了部分茶末。

甚至一些茶友,盖碗开口过大,出水时掉出来部分细瘦的芽头,或窄长的叶片。

一方面碎茶释放内质的速度,快于叶片完整的茶叶。

另一方面,如果茶友未注意到,没有及时将公道杯中的茶碎、或多出来的芽叶清理出去。

它们就会在汤水里持续地释放内质。

茶汤会渐渐地变浓,变苦,变涩。

如果下一冲出水时,仍然倒出不少碎叶,芽头、甚至小叶片。

公道杯中的芽叶和碎茶就会越来越多,茶汤也会越来越苦涩。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茶夹,将汤水中大的茶末、芽叶,都夹出来。

或是用茶滤,过滤掉小碎片。

这样茶汤即美观,也不会影响后面的茶味。

《5》

四、后几冲出汤速度变慢。

这种现象,虽然不常见,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

尤其是与三、五朋友一起喝茶的时候,就更常见。

当刚刚开始冲泡一款茶的时候,心情往往是有些急切的。

迫切地想要一闻它馥郁的茶香,一品它的鲜美滋味。

大部分茶友的注意力,此时都完全放在茶的本身。

大家也都安安静静地在喝茶,喝完后自然地交流着对这款茶的评价。

这时候,冲泡的节奏,出水的速度,大部分是正常的。

但喝了几冲后,朋友之间,难免寒暄,闲聊。

注意力就会从茶的身上,转到话题身上。

当一个人精神高度集中时,他的动作往往流畅而迅捷。

但当他分神时,虽然自己没有明显的感觉,但其实速度已经慢下来了。

可能原来几秒之内完成的步骤,花了十几秒,甚至二十几秒而不自知。

叶片被闷泡后,释放了过量的内质,茶汤也过浓、过苦、过涩。

尤其是当茶味达到一个巅峰后,香气滋味略有些淡的时候。

一般来说,可以稍微调整一下冲泡时间。

可是聊天时,往往无法清晰地感知时间的流逝。

不知不觉,出水的最佳时间就错过了。

茶也就越来越浓,越来越苦涩。

《6》

一款品质不佳的白茶,苦涩物质含量高,即使按照正常手法冲泡,茶汤大概率也是苦涩的。

但茶越泡越苦涩,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将问题都归结于茶本身。

比如喝茶时,是一开始就有些微苦,还是越来越苦。

还是一开始口感很好,但后面却苦涩味渐重。

用的是什么茶具?冲泡手法是怎样?

只有把这些都说明清楚了,才好判断问题出在哪一方面。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0 阅读: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