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背景: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共振
1. 技术突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中科院深海所、浙江大学研发的深海小型多模态机器人于3月20日发表于国际顶刊《科学·机器人》,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装备领域的重大进展。该机器人仅重1.5千克,可在万米深海(如马里亚纳海沟)实现游动、滑翔、爬行等多模态运动,并利用双稳态手性超材料结构克服高压环境下柔性驱动器的性能衰减问题。其核心创新包括:
高压适应性:通过双稳态突跳机制,将深海高压转化为驱动优势,提升运动效率。
低温驱动技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实现2-4℃低温环境下的高频循环变形,保障稳定作业。
2. 政策支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沿海省市快速响应:
深圳:与华为、腾讯合作构建深海数字孪生平台,推动技术产业化。
海南:3月27日将召开深海技术成果转化研讨会,加速科研商业化。
上海、山东:分别出台海洋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深海装备国产化与资源开发。
二、产业链核心企业解析
基于技术协同性与业务关联度,筛选出10家深海机器人领域核心企业(按技术环节分类):
1. 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
中科海讯(300810)
业务: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AUV)及声呐装备,适配深海探测与通信。
技术亮点:国内声呐装备市占率第一,参与北航多模态机器人研发。
资质:军工全体系科研能力,承担国家特种电子信息装备任务。
天和防务(300397)
业务:水下无人航行器(AUV)、爬壁机器人,应用于海洋资源勘探与军事安防。
技术亮点:攻克强吸附与抗流技术,承接南海深海测试项目。
2. 装备制造与核心部件
中天科技(600522)
业务:ROV铠装缆系统,支撑深海机器人电力与信号传输。
技术亮点:国内少数具备脐带缆量产能力的企业,参与南海能源开发项目。
邵阳液压(301079)
业务:深海机器人液压控制系统,支持1500米深潜作业。
技术亮点:液压柱塞泵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证。
时代电气(688187)
业务:深海作业机器人、海底挖沟铺缆装备。
技术亮点:甲板采矿机器人技术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3. 海洋工程与智能运维
中集集团(000039)
业务: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配套ROV系统,参与中海油南海作业。
技术亮点:全球物流与能源装备龙头,深海工程经验丰富。
海兰信(300065)
业务:无人智能探测系统,用于海底管线巡检与测绘。
技术亮点:海洋传感器市占率国内领先,落地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
4. 材料与能源配套
深水海纳(300961)
业务:海洋环境监测装备与智能机器人。
技术亮点:子公司南通海纳聚焦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获“深圳500强企业”称号。
中国海防(600764)
业务:水声电子装备,为水下机器人提供导航与通信支持。
技术亮点:国内唯一全体系水声技术研发单位,军工订单占比超40%。
5. 军民融合与综合服务
天海防务(300008)
业务:水下无人航行器(AUV)、海洋工程装备。
技术亮点:参与国家技术标准制定,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二等奖。
三、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核心逻辑
1. 技术替代需求:深海勘探装备进口依赖度高,国产化率目标75%,核心部件(如脐带缆、声呐系统)替代空间超千亿。
2. 政策资金支持:国家设立500亿元海洋新质生产力基金,地方配套政策加速技术转化。
风险提示
1. 技术验证周期:耐压材料与驱动装置需3-5年测试,短期业绩承压。
2. 业务占比风险:部分企业深海机器人营收贡献不足10%,需关注商业化进展。
结论:聚焦技术与政策双驱动
建议关注:
1. 技术龙头:中科海讯(声呐技术)、天和防务(AUV研发);
2. 装备核心:中天科技(脐带缆)、邵阳液压(液压系统);
3. 工程服务:中集集团(深海平台)、海兰信(智能探测)。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科学·机器人》论文、政府工作报告;风险提示:技术商业化不及预期、国际供应链波动)

(注:以上信息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注:以上信息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