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的“钱”正在流向哪些城市?
本外币存款(亦称资金总量)的变化,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
以下是中国内地资金总量最高的15个城市:
01
资金总量排名:
四大一线城市稳居前四
如上所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是中国内地资金总量最高的六座城市。
7月末,北京资金总量(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5.06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5.4%,过去一年资金总量增加1.29万亿元,北京一个城市的资金总量约占全国8.3%。
北京之外,上海是第二个“20万亿之城”,资金总量达21.48万亿,同比增长7.8%,过去一年增加1.55万亿元,增量稳居全国第一。足以见得上海对全国资金的虹吸能力之强,同时进一步扩大对深圳的领先优势。
过去一年,全国资金总量增加17.52万亿元,上海增加1.55万亿元。相当于全国每增加100元,就有8.8元流向上海。
深圳是北京、上海之外,中国内地第三个“10万亿”之城,资金总量达到13.39万亿,但增幅只有1.7%,增速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垫底。
值得一说的是,今年以来,深圳完成对上海“外贸第一城”和“工业第一城”的双超越,但从GDP总量、资金吸附能力、财政收入、世界500强、独角兽等方面来看,深圳与上海的差距还比较大。
广州的本外币存款达到8.8万亿,排名第四,增幅为3.5%,相比去年同期,净增2997亿元。
02
从资金增量来看:
上海第一,北京第二,成都第三
观察TOP15城市的资金增长情况可以总结出这样几个现象:
第一,杭州、深圳资金增长明显放缓。
过去几年,深圳、杭州的资金增长速度大多都在两位数,表现颇为强劲,而今年以来资金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
7月末,深圳的资金总量达到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7%,过去一年资金增量为2177.41亿元,增量只有上海的14%,也低于同期广州的资金增量(2997亿元)。
杭州的资金总量达到75995.1亿元,同比下降0.56%,是头部城市当中唯一负增长的。
第二,从增量来看,上海第一,过去一年净增了1.55万亿元,北京第二,净增了1.29万亿。
排名第三的不是深圳、广州,也不是杭州,而是西部之星——成都,过去一年净增了3560亿元,这一点出乎意料。
作为西部门户,成都在整个西南地区都拥有较高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在资金集聚能力、消费吸纳能力、大区机构设置、外国总领事馆等方面,成都堪称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的“共享省会”。
正因为如此,众多一线品牌都会把西南地区的首店放在成都,西南地区的有钱人也普遍很有兴趣到成都投资和消费,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成都的资金总量。
第三,强省会城市的资金增长势头普遍较好。
成都7月末的资金总量达到6.11万亿元,同比增长6.2%;武汉资金总量达到3.99万亿元,同比增长5.8%;西安资金总量达到3.5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可以说,这三个城市在头部城市当中资金增长颇为亮眼。而且这三个城市都有一个相似之处,都是首位度较高的省会城市。
第四,苏州资金总量会超过重庆吗?
上半年,重庆的GDP超过了广州,但重庆汇聚的资金总量却比广州少了3.45万亿元,差距非常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苏州近2年资金总量不断逼近重庆,在2023年6月末,苏州首次实现对重庆的超越,不过最新数据显示,重庆资金总量又反超苏州。7月末,重庆资金总量为53975.4亿元,苏州为53489.74亿元。
苏州作为一个地级市,能够在资金总量上和直辖市重庆不分伯仲,这很不简单。
03
深圳、杭州增速为何放缓?
最后说一下结论:
从已公布数据来看,过去一年,资金增长最多的5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成都、广州、天津。
这些城市是今年以来资金争夺战的大赢家。
深圳、杭州的资金增长为何突然失速?
有分析认为,这跟央行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管有关。
一般认为,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营商文化相对比较狼性,企业主善于运用杠杆,各行各业包括楼市的杠杆率,普遍偏高。
而且,这两个城市对金融套路熟悉的人比较多,他们善于利用金融工具理财,估计此前有不少人在做金融套利。
现在国家对“资金空转”的管控严了,套利的钱“收队归营”,所以资金总量会出现一次修正。
另一方面,也可能跟GDP统计方式的调整有关,按照以前的统计方式,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款会影响到金融增加值,一些城市为了拉高GDP会鼓励金融机构扩张存贷款,但现在,存款规模对GDP的影响较小,地方政府也就没有动力去鼓励信贷扩张了。
对比来看,第一个原因应该更关键,央行加强对资金空间的监管之后,中国城市的资金吸附能力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营商文化比较激进的高杠杆城市会被打回原形,产业结构比较实的低杠杆城市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小。
总的来说,观察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我们还需要在GDP之外增添其他的一些指标,比如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国际交往、交通枢纽度、本外币存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