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哲学专栏:禅定、观、神通

鹏程谈文化 2023-08-06 23:36:00

禅定 佛教用语。禅和定的合称。意为“安静而止息杂虑”。大体有三义:(1)作为“心所法”的一种,指专注一境,思想集中,为广义上的定,或曰“生定”,人人都有。(2)特指为生于色界诸天而行之宗教思维修习,音译“禅那”,略作“禅”。(3)作为佛教三学之一的定学,指通过精神集中、观想特定对象而获得佛教悟解或功德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一般说,大乘将禅定与布施(檀那)、持戒(尸罗)、忍(羼提)、精进(毗梨耶)、智慧(般若)合称六度(六波罗蜜),为大乘修习的主要内容。以“智慧”指导禅定,故“止”“观”并提,“定慧双运”。中国禅宗以“禅”命宗,进一步扩大了禅定的观念,重在“修心”、“见性”,而不再限于静坐凝心专注观境的形式。

观 梵文Vipaśyanā的意译,音译“毗婆舍那”、“毗钵舍那”等。佛教用语。泛指一切思维观察活动,特指在佛教“正智”指导下对特定对象或义理的观察思维活动。“止观”并用中的“观”,含有“智慧”的意思,故又称“定慧”。依智“摄心入定”,又依“定”观察思维特定事物和义理,获得或巩固某种功德和智慧。“观”的种类极多,按对治之“烦恼”、希望获得的功德以及成就“智慧”的不同,观法亦千差万别。

神通 梵文Abhijñā的意译,亦译“神通力”、“神力”、“通力”、“通”。佛教用语。据说通过修持禅定可以得到的神秘灵力。有“五神通”(五通)或“六神通”。《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七:“入诸禅故,身得轻软。成就如是身轻心柔,入如意分。善入如意分已,即生神通。”(1)神足通,也作“神境智证通”、“神境通”、“身如意通”、“身通”等,谓身能飞天入地,出入三界,变化自在;(2)天眼通,也作“天眼智证通”、“天眼智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境况,见一切人间肉眼所不能见的种种形色;(3)天耳通,也作“天耳智证通”、“天耳智通”,谓能闻见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人耳所听不到的种种声音;(4)他心通,也作“他心智证通”、“知他心通”,谓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念之事;(5)宿命通,也作“宿住随念智证通”、“宿住智通”、“识宿命通”,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的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众生的宿命及所作之事。以上“五通”,加“漏尽通”,合为“六通”。“漏尽通”也叫“漏尽智证通”,谓得此即断一切烦恼惑业,永远摆脱生死轮回。《俱舍论》卷二十七:此六通“慧为自性”(以慧为体),前“五通”通过修四禅而得,凡夫(异生)亦可达到,第六通只有“圣者”(阿罗汉与菩萨、佛)可得。《大智度论》卷二十八称,菩萨得五通,佛得六通。《成实论》卷十六谓,外道亦可得五通,有所谓“五通仙人”云。

2 阅读:158

鹏程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