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最近理想汽车的销量很好,7 月卖了 3.25 万辆,超过了特斯拉在国内的 3.14 万辆。但其实理想在赚钱能力也一点不输特斯拉,理想汽车的毛利率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超过特斯拉,其中二季度理想的汽车销售毛利率达到 21.0%,特斯拉则只有 17.5%。
具体来看,理想二季度卖了 8.65 万台新车,单车均价为 32.3 万,单车成本 25.5 万元,每卖一台车能赚 6.8 万元!
那么理想汽车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比特斯拉更能赚钱呢?
极简 SKU 的魅力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今年 6 月在微博上公开表示自己去年 9 月的时候真的很坚定的要砍掉理想 L7 系列,最终是团队一起联合保留了这个车系。
对此李想的解释是「自己有 SKU 数量的洁癖,极端的在意怎么能用最少的车型满足用户的广泛需求,个人认为 30-40 元的中大型 SUV 应该一个产品就够了」。
而精简 SKU 确实能够省钱!
就在小鹏 G9「上市翻车」后,何小鹏 48 小时内紧急修改 SKU 和定价,事后何小鹏反思提到,一个新车 SKU 的开发、测试、验证和申报公告等综合费用,高达 5000 万元,「这次上市因为用户争议导致 48 小时不到就修改了几乎全部的 SKU,浪费了巨额资金」。
何小鹏还在会上宣布,到 2024 年小鹏汽车将参考理想汽车,每款车只剩 1 个 SKU。
当然精简 SKU 能省的还不止这 5000 万,复杂的 SKU 对供应链和门店的管理都是灾难,SKU 越少,工厂和供应链的效率就越高,门店的面积也不用太大,这些都是能省下巨额成本的。
到了 L 系列,你会发现 L7、L8 和 L9 也基本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从外观和内饰上很难分清三款车,在动力系统、智能化系统也基本完全一致,虽然 SKU 不小理想 ONE 那样精简,但大部分零部件都能够通用,提高效率和省钱的目的也达到了
扣厂本色熟悉理想汽车的都知道,理想汽车还有一个昵称叫「扣厂」,这种「扣」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对内的,李想本人曾发朋友圈表示,理想汽车超 3200 人的团队,只有两个 VP,高级总监都很少。出差要坐经济舱而且必须买折扣最低,住经济酒店而且要两个同性一起住。理想 ONE 的发布也只用了 200 万。
对比很多传统车企,出差都是五星级酒店+商务舱,发布会请明星演唱动辄花几千万。
还有员工发帖表示理想给白领就发了 1000 块的「阳光普照奖」,还被当作聚餐经费划掉了。2022 年理想卖得不错,到了最后发年终奖的时候却告知大家,销量不达目标,年终奖打折,几乎所有人得到都不是一个月的年终,与承诺的 14 到 16 薪大相径庭,为此有员工直接选择「跑路」。
除此之外,还可以想象到作为「扣厂」的理想肯定是极少出现资源浪费和「采购吃回扣」这些现象,这里扣一点,那里扣一点,零零总总的算起来也是一笔巨款。
自研与大量选择本土供应商罗永浩曾调侃国产手机的黑科技:都是供应商供的,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
其实这话放到汽车行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车企在某种方面也是「整合供应商的甲方」,这在传统车企尤其明显,很多零部件甚至系统都严重依赖供应商,有时候供应商比车企更赚钱。
这个时候一定程度的自研和供应商的选择就十分关键了,对此李想公开表示:「无论是国产芯片的地平线和芯驰,长鑫的存储器,还是激光雷达的禾赛,电池的宁德时代和欣旺达,空气悬架的孔辉和保隆,刹车系统的伯特利,HUD 的未来黑科技等,我们中国本土供应商数量之多,数不胜数。我们大胆的和这些合作伙伴做联合研发,齐心协力的验证和生产,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去,最早开展大规模的交付。看着很多合作伙伴一个个成为行业的小龙头,我们特别开心。这些国内卓越供应商的专业、努力、效率和投入度,非常令人感动。为我们建立专属的研发团队,为我们修建全新的工厂和生产线,为我们的快速爬产提供使命必达的支撑。 我们的 L 系列,芯片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 25%,大概率是芯片国产化率最高的车型,为此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和实验费用。我们不惧怕在这个层面被黑,我们为此而自豪。」
首先选择供应商肯定成本更低,这里不只是指价格,还有与车企的配合度,举个例子,车企如果想要找国内供应商定制化一个零部件,可能当天零部件企业那边就有人过来讨论了,而像一些外资供应商,首先要与在欧洲、美国或日本的总部联系,发完邮件可能过几天才能回复,其效率是完全不能比的,而这些有时候代价更为昂贵。
同时目前的新势力车企并不只是一个「甲方」,很多都强调「全栈自研」,虽然前期投入会比较大,但最终会比那些只会采用供应商方案的车企更省钱更有竞争力。
精准定位与爆款能力上面三点都很关键,但汽车行业是极其依赖规模效应的行业,没有一定的销量来摊薄研发成本、固定投资等一切都是「无米之炊」,为此大部分车企在车型竞争力不太行的时候,采取的是降价而不是停产一部分,就是为了保住一定的产能利用率,没有一定的量作为基础,各方面的成本都会直线上升,相信这点熟悉汽车行业的都十分清楚。
而理想出的每一款量产车都是爆款,理想 One 推出不久便月销过万,并多次成为中大型 SUV 市场的榜首。到了 L 系列,L7、L8 和 L9 都能保持月销 1 万左右的量,并且三者还有大量的共用件,可以理解为「1.5 款车月销 3 万」。
而无论是理想 ONE 还是 L 系列的成功都少不了理想汽车的精准定位,李想本人作为汽车之家的创始人,可以说是车企里最懂用户的一把手。
理想之所以第一款车就是 6/7 座的偏向家庭的 SUV,李想本人曾给出过一个准确的数字:20 万元以上汽车的购买群体中家庭用户占比高达 89%。
「大家总说理想汽车做家庭定位的用户群太窄了,我觉得缺少基本的理论和逻辑判断」李想表示,「我不相信任何人在做市场研究的时候能超过我在汽车之家时做的研究。」
写在最后理想汽车这么能赚钱的第五点原因便是其 30-50 万的定价区间了,这个区间消费者愿意为品牌和一些功能的溢价买单,当杀入 20-30 万竞争更为激烈的区间时,想要继续维持 20%+的毛利无疑会更加困难,届时希望理想汽车再给我们上一课吧。
现在油价挺高的,换个新能源车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