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接着聊《满江红》词作的话题。
说起岳飞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作,早已深入人心,很多人甚至能完整地背诵下来。
然而遗憾的是,这首词未能入选课本。具体原因我已在上篇文章里说过(《满江红》为何被从课本里删除?原因是曼德拉效应),在此不赘述。
《满江红》是个词牌名,作者可以按照这个词牌的格律要求,填词发挥。
现在课本里的,是秋瑾女士写的《满江红·小住京华》,入选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说起秋瑾,大家也不陌生。
秋瑾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初名闺瑾。
秋氏是官宦世家,因而秋瑾自小便熟读诗书,擅长诗词文章。
秋闺瑾很有胆识,不愿接受封建思想束缚。
29岁时,她生下两个孩子后,不顾家庭的反对,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秋瑾除在校学习之外,还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接受了救国和女权的思想,积极参加相关的社团活动。
随之,她把名字中的“闺”字去掉为“秋瑾”,取字竞雄,自号"鉴湖女侠"。
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的诗篇,例如"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等。
她回国后,因为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反对清廷封建统治,提倡女权活动,而于1907年7月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她写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便反映了她的思想追求和性格。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是: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擦洗过一般。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我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心让我做个贵妇人,我很不屑!
我虽然不是男儿身,但我的心比男子还刚烈。平日,我的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怎能懂我呢?英雄无路可走时,难免要经受磨难。莽莽红尘中,何处才能觅到知音呢?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襟!
秋瑾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词?
除了她的性情、生平经历之外,这首词还有事件及时代背景。
秋瑾19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个富家浮荡子弟,花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京官职位,秋瑾就跟随夫到北京生活。
在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和清政府的腐败,义愤填膺。
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俩人在中秋节前夕发生冲突,秋瑾离家出走,寓居北京城外的泰顺客栈。
随后,她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抛夫舍子,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的郁闷心情,也表达了对封建官僚贵妇人生活的不屑,进而申明了救国救民的“惊世骇俗”的凌云壮志!
可见,秋瑾女士蔑视封建礼法,堪称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这首词也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与岳飞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既有忧国忧民、报效祖国的思想共性,也有笔法、内容的差异,各有千秋。
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铿锵有力,情调激昂,慷慨壮烈,脍炙人口,成为爱国精神的文学名篇,千古传诵。
感谢阅读。下次我们继续聊电影《满江红》的相关话题,更多精彩内容再见!
梁辉
改回来!进课本的必须是岳飞的满江红!
用户13xxx80
以秋瑾版本 的文采在不宜进语文课本!比之岳飞的差太多!现在部编人教版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编委很一般,太一般,甚至很烂
阿斯普洛斯
杨慎的满江红文采和气魄双一流,秋瑾这一版好友间传颂下还可以,列入课本就有点不必了吧。
用户15xxx82
教材组有汉奸
虐黑
只有带杀气的诗,才符合中国人,很明显,岳飞的满江红很适合进课本
仰首笑天
汉奸出在教育界
陈参
我当年学的是胡虏肉版本的,秋瑾不屑官太太的生活投身女权和革命事业,这才是真女权,真豪杰
国兰之友
教材编委这是让谁窃取了,怎么如此反人民?
叹众生不肯回头
满江红 蓦地西风,吹起我乱愁千叠。空凝望,故人已矣,青磷碧血。魂梦不堪关塞阔,疮痍渐觉乾坤窄。便劫灰冷尽万千年,情犹热。烟敛处,钟山赤;雨过后,秦淮碧。似哀江南赋,泪痕重湿。邦殄更无身可赎,时危未许心能白。但一成一旅起从头,无遗力。 无限悲苦,无限凄凉,仍道是心不改,志不移。
西瓜霜
秋瑾,岳飞都应该进教科书!!
白首太玄经
远比不了岳飞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