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中国绘画艺术,纵览中华文明意象流转

微格尔 2024-05-31 06:02:33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辉煌博大,绘画艺术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文化构成,占有重要的地位,弄懂绘画艺术的源流发展,也就理解了中华文明的根源和发展特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绘画艺术家陈履生所著的《中国绘画源流》,通过对大量绘画艺术作品的梳理解读,展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历程中绘画艺术的渊源流变和发展,并通过对各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代表画家及作品和创作思想的通俗解析,将其勾连起来,揭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

绘画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是跟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人类社会的艺术体现。从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出现的早期刻画,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饰纹开启中国绘画史,再到各个历史朝代的变化发展,一直到20世纪新时代,绘画艺术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时代社会发展特点,并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从一些文物如战国的《人物御龙图》、汉代的马王堆T型帛画、汉墓的壁画等绘画作品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对生死与天地自然的生命观,也将当时的社会生活体现在画中,勾画出一个想象中的神仙世界。

在后来的绘画发展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大自然怀有的这种崇敬之心并追求天地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许多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人物与环境如何共处及契合,即使到后来山水画、花鸟画成为独立分支,也可以从生态万物中品味出自然和谐的人文思想。

在乱世中,绘画是人们寄托情思的载体,在盛世中,绘画是人们表达壮志的方式。在社会不稳定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反而愈加繁荣,绘画艺术也随之高度发展、走向成熟,并为后世创立了审美标准。

人们在绘画中寻找到心灵的安宁空间和对美好生活与盛世的向往,并传达一种行为典范和教化思想,体现出一种魏晋气度。像南朝“竹林七贤”砖画,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在复杂多样的人物形态中,可以感受到他们背后蕴含的故事性和思想性。

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理念和人文社会风气,这也尽数体现在其时的绘画作品之中。隋唐盛世时期的绘画风格趋向精致华丽,表现宫廷贵族人物活动的人物画盛极一时,无论是在宫廷里的活动还是出游,都展现出一种盛世华贵的气度,宫廷仕女也成为绘画的重要主体,如《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

唐代的山水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方寸山水之中可窥视到盛世江山的雄浑磅礴。如有人物在其中,也与山河共融一体,像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即使是描画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之时往四川仓惶避难的主题,也可见气势不减,仍表现出一种盛世景象。

到了宋代,在皇家的加持之下,绘画艺术登上历史高峰。艺术皇帝宋徽宗自身艺术造诣极高,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并扩大皇家画院规模,大力发展绘画艺术,培养了大量绘画人才。

不得不说,宋徽宗管理国家不太行,但在中国艺术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经典的传世作品《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瑞鹤图》《芙蓉锦鸡图》等等,都诞生于这个时期。

艺术创作从来都不会因为社会的变动而有所停滞,反而成为动荡时世中难得的一处心灵居所。在元朝不足百年的短短一段统治时期里,就出现了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画作。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吴镇的《渔夫图》等。画中的一景一物、江河山川、树木丛林,无不抒发出创作者自由旷达的胸中逸气。

到了清末民初、20世纪之时,随着新文化的兴起和西方艺术的冲击,绘画艺术有了更加明显的时代风格特色,从创作思想、绘画主体、技艺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可以说,绘画艺术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历史上涌现的许多绘画名家和大量绘画作品无法一一陈述解析,而从这些繁杂多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中国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经世传承、中华文明刻下的种种印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而这也正是绘画艺术的意义所在。

0 阅读:2

微格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