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晋王,和秦王一起,被认为是古代王朝中最尊贵的爵位。比如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宋太宗赵光义,在做皇帝之前都是晋王。致力于上承唐宋的明朝自然也不例外,首封晋王朱棡,明太祖朱元璋嫡第三子。明朝初年的时候,晋王坐拥太原三护卫数万大军,又节制山西全省的军事,和燕王朱棣可谓是一时瑜亮。
丙辰,命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处备边。其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悉听今上(注:即燕王朱棣)节制。凡军中应有机务,一奏朝廷,一启王知,永著于令。—《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六》
晋王朱棡剧照
自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之国太原,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太原城破,晋王家族在太原府繁衍了266年,共历十一位实封亲王和五位追封亲王。然而这样一支重要的明代亲藩,我大清花了九十多年时间才编纂出来的《明史》,却直接把末代晋王的名字给搞错了。这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末代晋王身上又有什么秘密?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晋王世系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封建诸王,其中“修目美髯,顾盼有威”的第三子朱棡被册封为晋王,封国山西太原。晋王和燕王,是朱元璋在北部边境防线之上的左膀右臂。若是朱棡不死,不但朱棣不一定敢造反,可能朱允炆削藩的第一目标还得改称晋王,然而历史不存在假设。
晋国绝封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晋王朱棡去世,年仅四十一岁,谥曰恭,死在了他父皇朱元璋之前。当年四月,晋世子朱济熺袭封晋王。考虑到晋藩的强大实力,燕王朱棣靖难篡位之后,立刻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位嗣封晋王的身上。
明成祖朱棣剧照
在晋王府其他宗室的配合下,朱棣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将朱济熺废为庶人,同时进封其弟平阳王朱济熿为第三任晋王。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明宣宗朱瞻基以勾连汉王朱高煦作乱的理由,将朱济熿也废为庶人。不过直到他本人驾崩,朝廷都没有再封一位新晋王,史称“晋国绝封凡八年”。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之时年仅九岁,可谓是“主少国疑”。为了笼络宗室,他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二月初九日进封朱美圭为晋王。三天后,前晋王朱济熺去世,享年六十一岁。朝廷追封其为晋王,谥曰定。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六月,晋王朱美圭去世,享年四十三岁,谥曰宪。次年四月,晋宪王庶长子朱钟铉袭封晋王。正式开启了其长达六十年的晋王生涯。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正月,晋王朱钟铉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曰庄。由于世子、世孙都已经先于庄王去世,故而朝廷在次年命世曾孙朱知烊袭封晋王,又追封原世子朱奇源为晋靖王、原世孙朱表荣为晋怀王。
晋端王朱知烊墓
大宗绝嗣
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晋王朱知烊去世,享年四十五岁,谥曰端。因其既无子嗣,又无兄弟,晋府大宗至此绝嗣。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朝廷命晋端王堂侄、新化长子朱新㙉进封晋王。朱新㙉的祖父朱表槏,是庄王嫡次子,也就是端王朱知烊的亲叔父。托朱新㙉的福,其祖父新化恭裕王朱表槏、其父新化端和王朱知㸅,分别被追封为晋安王和晋康王。
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晋王朱新㙉去世,享年六十岁,谥曰简。简王同样无嗣,朝廷在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命其侄辅国将军朱慎鋷进封晋王。
朱慎鋷之父朱新墧,虽然是晋简王之弟,但是按照新的宗藩管理条例,只能按世次降爵为镇国将军,并且先于晋简王去世。朱新墧共二子,全都降等封为辅国将军。其中长子朱慎镜在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的时候,以本等爵位奉敕管理晋王府。
不过还没有等到进封晋王,朱慎镜就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去世,且同样无嗣,这才便宜了他的弟弟朱慎鋷。朝廷没有追封朱新墧,不过却将朱慎镜追封为晋敬王。
明代晋王世系图
《明史》中的末代晋王
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晋王朱慎鋷去世,此时距他袭封尚未满一年,谥曰惠。由于晋惠王嫡长子朱敏淳年幼,朝廷虽然在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将其册封为晋王,但一直命其曾叔祖宁河王代理府事,直到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才由其亲理国政。
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晋王朱敏淳去世,谥曰穆。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晋穆王庶长子朱求桂奉敕管理晋王府事,并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袭封晋王。按照《明史》的说法,晋藩的传承至此结束,朱求桂就是末代晋王。
子穆王敏淳嗣,三十八年薨,子求桂嗣。李自成陷山西,求桂与秦王存枢并为贼所执,入北京,不知所终。—《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李自成剧照
末代晋王朱审烜好在《明史》可以骗人,埋在地下的圹志却不会。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在位于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的兴隆庄附近,发掘出一座明代大墓。据考证,墓主人即明朝晋王朱求桂。
据朱求桂的圹志记载,他的去世时间是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十一月十二日,谥曰裕。这位晋裕王共有四个儿子:朱审烜、朱审焴、朱审炤和朱审烶,其中长子朱审烜在崇祯三年八月被册封为晋世子。这位晋世子何时袭封晋王并不确定,目前网上的说法是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不知典出何籍,有知情者还望不吝赐告。
换句话说,《明史》中被李自成俘虏的那位晋王,当然不是早已死了十四年的朱求桂,而是他的儿子朱审烜。会不会因为当时兵荒马乱,以致于《明史》编修官搞不清状况呢?其实恰恰相反,清廷不但对末代晋王的名字一清二楚,朱审烜还在清初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山海关被俘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国号大顺,改年号为永昌。当年二月初二日,这位大顺皇帝御驾亲征,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并于初八日攻克太原。巡抚山西右佥都御史蔡懋德自尽殉国,晋王朱审烜则落到了大顺军的手上。
太原拱极门
由于晋王的特殊地位,李自成非但没有将其杀害,反而把朱审烜也带到了北京。在此之前,明朝曾经有过三次京师保卫战,对手分别为: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的瓦剌太师也先,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庚戌之变时的俺答汗,以及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己巳之变时的后金大汗皇太极。即使强如皇太极,也并没有攻下北京城。所以李自成一开始对自己能否成功也没有把握,派了已经投降的原尚膳监掌印太监杜勋进城议和。为了防止明廷杀害使臣,李自成特意告诉杜勋,要是他回不来,就会处死晋王。
诸内臣请留勋,勋曰: “有秦、晋二王为质,不反则二王不免矣!”乃缒之出。—《明季北略卷二十》
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十九日,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东征山海关,准备收降明廷在北方的最后一支劲旅:由平西伯吴三桂指挥的关宁军。
清军进入山海关剧照
本次出征李自成做足了准备,除了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崇祯帝的三位皇子:太子、定王和永王之外,晋王朱审烜也在随行之列。无论尽忠还是尽孝,吴三桂都应该投降。然而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多次招降未果之后,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与关宁军在一片石展开决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关宁军渐渐不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由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的援军加入战斗,终于击溃了大顺军。在给已经投降清廷的朝鲜国发战报之时,多尔衮得意洋洋地宣扬了一番自己的绝世武功,同时提到了一点:抓住了大明晋王。
次日吴三桂开关出降,我兵入关,正值贼兵阵于关前,北至山南至海。时值大风,尘土飞扬,对面不相识。而贼兵多近海,九王向海迎敌,吴总兵随右侧布阵进兵,大风即止。不意直抵贼营,败其兵,追杀四十余里,横尸遍野,晋王被我所获。—《仁祖大王实录·卷之四十五》
清初的特殊地位
此时的清军虽然击败了大顺军,但李自成退回陕西,手中仍有相当实力。而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纸面实力同样不可小觑。所以对于清廷来说,地位尊崇的晋王朱审烜自然需要给予一定的优待。
多尔衮剧照
在朱审烜回到已经在清军控制之下的北京之后,被特别安排了房屋居住,称为“晋邸”。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九月,多尔衮赐朱审烜貂褂一领、貂蟒袍一袭。到了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又将其母晋裕王妃万氏从太原接来北京居住。晋王为此上奏向摄政王谢恩,并恳求将其子并两个侄女也接来北京生活。此外顺治元年七月初五日,原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向多尔衮汇报,称太庙之中有明朝帝后御容三百九十一轴,是否每位帝后留一二轴藏于仓库,剩余的全都送往晋邸保存?对此多尔衮做出批示,表示除了不必“择吉再祭”外,其余都按照曹化淳的意见办。
批示:礼不宜黩,明朝太庙既经祭告,帝后御容即当遵旨虔送晋邸,不必择吉再祭。每位仍量留一二轴,与历代明君哲后遗像同藏通集库中,以备观览,礼部知道。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而在当年年底,又发生了著名的“北太子案”。一名刘姓男子自称是崇祯帝太子朱慈烺,几经辗转之后,被前国丈,也就是太子的外公周奎交给了多尔衮。
清军入关,是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所以这个横空出世的太子,自然成为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从周奎以及寓居周府的崇祯帝长女长平公主的反应来看,这个刘姓男子就是朱慈烺,这一点毋庸置疑。多尔衮思虑再三,决定让朱审烜出面证伪,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其一、朱审烜认识朱慈烺。虽然自宣宗朱瞻基之后,明朝亲王就几乎不再赴京朝觐,理论上他们应该不认识皇帝和太子。但是朱审烜和朱慈烺都做过李自成的俘虏,双方之间存在交集。
其二、晋王身份尊贵而又地位超脱。秦王和晋王,在明朝的地位一直很高,原因无他,首封秦王朱樉和首封晋王朱棡是成祖朱棣的二哥和三哥。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并非成祖后裔,无需参与到皇位之争,所以晋王的话容易被认为相对客观。
崇祯帝朱由检剧照
朱审烜自然很清楚多尔衮派他出马的意图,所以他坚决指认此人为假太子。连负责审理此案的刑曹郎钱凤览都大为愤怒,言语之中对这位晋王殿下极不客气,史称其“勃然语侵晋王”。另一位证伪派的大人物,前内阁大学士谢升,也遭到了京师百姓的痛骂。多尔衮借机发作,将包括钱凤览的“真太子派”人物全部打入大牢,随即悉数处死。而朱慈烺也在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被清廷杀害。
乙酉正月初十日,摄政王谓廷臣曰: “太子真伪无伤,但晋王明朝宗室、谢升明朝大臣,凤览呵晋王、百姓骂谢升,皆乱民也。”命系狱者尽杀。—《明季南略卷之六·南都甲乙纪》
结语:饶是朱审烜为了活命百般抹杀良心,但他的生死仍然系在明清之战胜负的这个大天平上。随着弘光政权以及隆武政权的覆灭,南明军队在南方节节败退,让清廷认为已经无需优待前明宗室。
据《国榷》的记载,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四月,晋王朱审烜被清廷杀害。至于罪名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审烜在清初的政治舞台上很活跃,光《清世祖实录》中就记载了他的很多活动,比如因住房“窄小损破”,请求搬到湖广会馆居住。又比如因为“下体痛如刀割”,请求不参加当年冬至节的大朝会等等。
然而即使如此,《明史》依然面不改色地把末代晋王的名字写成朱求桂,你品,你细品这里面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