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陵景泰洼:明代宗为巩固自己地位修的陵寝,却被亲哥哥派人砸了

楼哥看明史 2023-06-07 16:08:16

前言: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四月底,襄王朱瞻墡来到京郊的天寿山,准备拜谒祖父太宗朱棣的长陵、父亲仁宗朱高炽的献陵,以及兄长宣宗朱瞻基的景陵。三座陵寝之中,长陵居中,献陵居右,景陵居左,不过在献陵的右侧还有一座陵寝:寿陵。

襄王看着寿陵高耸的明楼,想着皇帝大侄子朱祁镇几天前在武英殿和他说的话,心中颇不是滋味。眼前这座刚刚竣工不到一年的陵寝,原本是景泰皇帝朱祁钰为他自己选定的葬地。但是就在三个月前,大侄子从南宫发动政变,不但以“太上皇帝”的身份“降尊就卑”重新即位称帝,还把弟弟朱祁钰给降封为郕王。

朱棣长陵

而在郕王去世以后,朱祁镇不但赐了一个恶谥: “戾”,还下诏以亲王礼将其葬于金山。如此一来,寿陵的存在便格外的扎眼,朱祁镇必欲除之而后快。皇帝之所以派襄王来天寿山,就是让他出面来做这个恶人。

寿陵的前世今生

介绍寿陵之前,我们先简单聊一聊朱祁镇和朱祁钰这一对兄弟皇帝。两人都是先帝宣宗的儿子,朱祁镇是嫡长子(略有水分)、朱祁钰是庶次子。宣宗驾崩后,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朱祁钰则被封为郕王。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英宗率领京师三大营精锐御驾亲征,不料却于八月十五日在距离北京城并不遥远的土木堡全军覆没。扈从文武大臣几乎悉数殉国,英宗本人也做了瓦剌人的俘虏。

瓦剌留学生朱祁镇剧照

消息传回京师之后,经过一番博弈,英宗庶长子朱见深被册立为皇太子,郕王朱祁钰被立为新皇帝,朱祁镇则被“尊”为太上皇帝。新天子任用于谦、石亨等人,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此后太上皇帝被放回京师,软禁于紫禁城外的南宫之中。

肃孝皇后杭氏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二月二十一日,皇后杭氏崩逝。杭氏,郕王府侍妾出身,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二月二十日生下朱祁钰长子朱见济。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朱祁钰有了和太后以及文官们讨价还价的底气。要知道他这个皇帝都已经当了三个月了,原配汪氏还只是郕王妃,生母吴氏仍然是宣庙贤妃,是可忍孰不可忍?

先是帝御奉天门,谓礼部尚书胡濙等曰: “朕嗣承大统,义当尊亲。其尊圣母皇太后为上圣皇太后,朕生母为皇太后,奉迁皇后居仁寿宫。册朕妃汪氏为皇后,皇太子母周氏为贵妃。宝册仪注,尔其详定以闻。”—《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这里要做一个解释,圣母皇太后孙氏,即宣宗皇后、朱祁钰的嫡母。皇帝给嫡母一个徽号后,大明朝第一次出现了两宫皇太后并尊的局面。而上文中的皇后,是太上皇帝的皇后钱氏。因为郕王妃进位中宫以后必然要住进坤宁宫,钱皇后只能搬去太后居住的仁寿宫。至于皇太子,我们前文说了,是太上皇帝庶长子朱见深,并非朱祁钰的亲儿子朱见济。

“父有天下,必传于子”,是自古至今颠扑不破的真理。经过几年的筹备,朱祁钰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露出獠牙,将亲儿子朱见济册立为皇太子。至于侄子朱见深,则被降封为沂王。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人除了朱见济,还有杭氏。

汪皇后与景泰帝之间有着政治上的根本分歧,她认为朱祁钰这个皇帝本质上只是监国,最终应该把皇位还给太上皇帝的子孙后代。当然朱见济并非她亲生儿子,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不管怎样,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初二日,杭氏和朱见济分别被册立为皇后和皇太子。

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此三代之圣谟,诚百王之懿范。朕长子序在伦先,宜正东宫以明继体。事方闻于圣母,遽见允于舆情。复以皇后之谦冲,固逊轩龙于有子。再三陈恳,理顺名鸿。肆循慈训之谆,兼遂贤情之切。乃于五月初二日册朕长子见济为皇太子,其母杭氏为皇后。—《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

杭皇后剧照

然而好景不长,皇太子朱见济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十九日不幸薨逝,年仅九岁,谥曰怀献,葬于金山。怀献太子的夭折,对于支持太上皇帝的文官们来说,宛若打了一剂强心针,纷纷上奏要求复沂王朱见深为太子。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尽管御史钟同因此下狱并被活活打死,文官们仍然前仆后继,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对于景泰帝来说,既然有再造江山社稷的功劳,他自然极其在意自己的身后之名。沂王是被自己亲手废黜的,将来即位之后自己能有好果子吃?朱祁钰不相信。何况此时他不过三十岁,还有机会再生儿子。

而这一次杭皇后的崩逝,更是给了朱祁钰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他可以借此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为此景泰帝一面迅速地确定了陵寝位置,让太监曹吉祥、保定侯梁珤和工部右侍郎赵荣督工营建寿陵。一面让文武百官到思善门外行哭临礼。一面又让礼部讨论杭皇后的谥号。这三件事都很有意思,我们来聊一聊。

太子与杭皇后剧照

根据昭穆制度,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则朱祁钰的陵寝应该位于献陵之右。这块位置上的吉壤就这么多,所以很快就确定了龙穴,并且动用了四万名官军来日夜赶工修建山陵。

在今故宫太和门外武英殿之东,有一座断虹桥,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而在桥的北面,就是思善门。思善门在明朝很有名气,因为一旦皇帝或者皇后崩逝,百官都要在门外哀哭,日后梓宫要从思善门经断虹桥前往天寿山陵寝安葬。

去世于皇帝之前的皇后一共三位,除去没有谥号的建文帝马皇后,太祖马皇后和太宗徐皇后当时的谥号分别为“孝慈”和“仁孝”。而景泰帝给杭皇后定的谥号是“肃孝”,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表示不敢与孝慈高皇后比肩,其二向大臣们表示自己和太宗文皇帝一样都是小宗入继大统。

到了五月底,寿陵地下玄宫已经落成,朱祁钰遂下诏设立寿陵祠祭署,拨顺天府昌平县民五十户看守陵寝,改武成中卫为寿陵卫。六月十七日,肃孝皇后梓宫发引,二十二日入葬寿陵。二十五日神主回京,随即升祔于太庙。

北京太庙

当年马皇后崩逝之后,神主只是奉安于南京皇宫内的奉先殿。但是徐皇后崩逝之后,朱棣自知得位不正,于是着急忙慌地将其神主升祔太庙,为自己先去占一个位置。现在景泰帝有样学样,也让杭皇后去太庙给自己占位置。

郕戾王朱祁钰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深夜,石亨、徐有贞等一干野心家撞开南宫的围墙,将太上皇帝迎入宫中。次日清晨早朝之际,朱祁镇表示景泰皇帝病重,自己奉太后旨意重新即位,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就此完成。

二月初一日,根基已稳的朱祁镇以孙太后的名义下诏,将景泰皇帝朱祁钰仍废为郕王,软禁于紫禁城西内。这可真是兄弟俩,一个把对方关在南内,一个把对方关在西内。当月十九日,郕王朱祁钰去世,年仅三十岁。

郕王朱祁钰剧照

在讨论谥号和葬礼之时,礼部提出赐谥曰戾,并葬以亲王礼。朱祁镇立刻予以批准,同时废寿陵卫仍为武成中卫,从中调拨旗军三百户看守郕戾王坟园。

庚申,上回兵部臣曰: “郕戾王葬金山,与许悼王及怀献世子坟园同处。宜于武成中卫拨官三员,旗军三百户守护。将见有投充军役者补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五》

正主埋在金山,又废掉了寿陵卫,位于天寿山的寿陵自然就是下一个目标。何况杭氏的皇后封号也已经被废黜,再让她的梓宫待在帝陵之中,实在是太过于僭越。

景泰陵

当然朱祁镇毕竟是皇帝,让他老人家自己开口去掘坟毁陵,实在是开不了这个口。好在襄王来了,双方一拍即合。作为大明皇位好几次的绯闻对象,襄王朱瞻墡一直担心大侄子给自己穿小鞋,现在有机会为皇帝效忠,自然捏着鼻子也要上。而对于皇帝来说,襄王是先帝宣宗的嫡亲弟弟,在宗室之中身份最为贵重,由他开口,自然胜过自己赤膊上阵。

从天寿山回来之后,襄王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五月十一日昧着良心上奏,称郕王“乘危篡位”,杭氏“越礼犯分”,陛下您可以忍,臣忍不了,寿陵这个违章建筑必须立刻、马上予以拆除。朱祁镇大喜过望,让寿陵的建造者赵荣出马,调集长陵卫、献陵卫和景陵卫五千官兵将整个陵园彻底毁去。至于杭皇后的梓宫是何结局,史书未载,估计也被一并销毁。

其郕王祁钰承皇上寄托之权,而乃乘危篡位。改易储君,背恩乱伦,荒淫无度,几危社稷,岂特昌邑之比乎?幸遇皇上豁达大度,宽仁厚德。友爱之笃,待之如初。又存其所葬杭氏僣拟之迹而不废。虽圣德之可容,奈何礼律之难恕。伏望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则礼法昭明,天下幸甚。—《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八》

明光宗庆陵航拍图

结语:在朱祁镇的高压之下,赵尚书的活做得很麻利,寿陵之中无论是玄宫还是明楼,都被拆了个一干二净。此后朱祁镇本人驾崩之时,葬地虽然还是选在了献陵右侧,但并没有在寿陵的位置上。

历经上百年的风雨冲刷,寿陵遗址早已成为一片废墟,被京师百姓俗称为“景泰洼”。不过到了一百七十年后的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由于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去突然驾崩,外加朝廷还有神宗朱翊钧的丧礼没有完成,故而仓促之际来不及挑选吉壤,将“景泰洼”略作修葺就作改了光宗的庆陵。

光宗贞皇帝陵曰庆陵,在裕陵西南,俗传为景泰洼是也。先是景泰中建为寿宫,英宗复辟,景皇帝葬西山之麓,陵基遂虚。光宗上宾既速,仓促不能择地,乃用此为陵。—《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六·京畿昌平州三》

这个说法,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做了探究,认为不可能。礼部和钦天监一共为庆陵挑了八块备选吉壤,其修建工程也一直有条不紊进行,根本就不是仓促而成。何况庆陵玄宫在往下挖的时候曾经挖到巨石,如果这是原来寿陵玄宫的话,怎么可能还有石头呢?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景泰洼的部分区域和庆陵陵园重合,仅此而已。

3 阅读:63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