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所做的工作深受军人羡慕。毕竟能时刻跟随在毛主席身边,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因为想去毛主席身边当卫士长甚至是警卫员的人,数不胜数。
能够胜任卫士长职务的李银桥,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人,还是在一次意外的事件中,受到了毛主席严厉的批评。
那是毛主席派李银桥去基层锻炼的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每家每户的物资都十分紧缺,而李银桥在百姓家中工作之时,吃了百姓送来的两个鸡蛋。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发了火,让李银桥写检查,结果他写几次都没写好。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为这件事情发火呢?这是因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共产党员的基本行为准则。
鸡蛋在现代已经成为了每家每户的必备食物,但是在上世纪的困难时期,鸡蛋却是难得的营养品,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在知道李银桥吃了百姓送的鸡蛋后,会让他写检查的主要原因。
同时,这也是李银桥一直感到很遗憾的事情,因为他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为此感到羞愧。李银桥的儿子透露,这一直是李银桥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每每想到总是不能释怀。
其实李银桥此前也写过一次检查,还是毛主席亲自指导过的。但是这次他之所以写了几次都没写好,还是在于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很严重,也知道毛主席可能不会轻易原谅他。
一、毛主席指导李银桥写检查作为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并不是事事都能做到完美无瑕,他也曾因为口无遮拦而惹怒江青,只得用写检查来弥补过错,这件事还要从1952年的春天说起。
当时李银桥和江青在万寿路新六所玩扑克,正玩着的时候,江青突然把所有扑克都扔在了李银桥的面前,一边说着不玩了,一边又质问李银桥为什么说自己“躲风”。
听到质问的李银桥,心里咯噔了一下。霎时间,他的脸色变得苍白起来。原来,这是李银桥在与别人对话时不经意之间说出口的话,只是他没有想到这句话会让江青知道。
这次对话的背景发生在“三反”、“五反”时期,因为江青从来不参加任何组织活动,所以她出去躲了一段时间。当时恰巧有一个秘书询问李银桥:为什么运动一来,江青就要走。
听得此话的李银桥随口说了一句:躲风呗。结果这句话不知怎么就传到了江青的耳朵里,当时李银桥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随口一说而已。
此时此刻,面对质问的李银桥有了祸从口出的念头。他面对质问,吃力地解释道:“对,对不起,江青同志,我,我不是有意的,是徐秘书问我,我随口说的……”
结结巴巴的语句和毫无逻辑顺序的回答,让李银桥的紧张无所遁形。然而,即使他如此的紧张,也没能影响到江青的气愤。当时的江青气愤得一直喘着粗气,并且在房间中走来走去。
见此情景,李银桥更加紧张了。他十分慌乱,以至于都说不出话来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够在江青的身后一直跟着她。此时的江青,因为越想越气的原因,眼中已经积蓄了很多泪花。
只见江青声音嘶哑地说:“你这个没良心的,我政治上保护你,你反而污蔑我。”听得此话的李银桥赶忙说:“我真不是有意的,我哪里想污蔑首长……”
就这样,两人在你来我往之间,把旧时的一些事情也都说了出来,江青认为李银桥在挑拨自己和李敏、毛主席之间的关系。越说越生气的江青,甚至流下了眼泪。
李银桥内心清楚,江青发这么大的火,绝不仅仅只是因为自己在背后说了这一句话,而是许多件事情叠加在一起,才最终造成了她的愤怒。
不过,面对江青的愤怒,李银桥虽然知道事件的起因,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她消气。这时,无意间瞥到手表的他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了。
这个时间,毛主席应该起床了。作为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尽管现在十分焦急,但是也只得去照看毛主席起床,然后回头再跟江青道歉。
于是,李银桥忧心忡忡地走入了毛主席的卧室,此时毛主席已经起床了。随即,在毛主席看报之时,站在旁边的李银桥,犹犹豫豫地对毛主席说起了自己和江青吵架的事情。
同时,李银桥再一次向毛主席解释了自己并没有污蔑江青的意思。毛主席听完整件事情,仔细思考了一下之后,就让李银桥下去了,并说自己要和江青谈一谈。
在忐忑中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身在值班室的李银桥接到了电话。随后,他飞快地去了毛主席卧室,此时江青已经不在里面了。
毛主席见到李银桥之后,不紧不慢地对他说:“光靠我帮忙还不行,看来你得写检查,不写检查问题解决不了。”听得此话的李银桥犯了愁,他不知道怎么写检查。
看到李银桥犯难的样子,毛主席笑了笑,随后开始一点一点地指导李银桥写这份检查。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指导之下,李银桥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检查该怎样写。
因为怕时间过去太久,自己就忘了毛主席教过的细节,所以李银桥在快速道谢之后,就立刻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并随即写起了检查。写了检查之后,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是此次事件并不是李银桥写过的唯一一次检查,在困难时期,犯了错误的李银桥,被要求写检查,而这一次毛主席并没有帮他,反而是狠狠地责罚并教育了他一番。
二、吃老百姓的鸡蛋,受到毛主席批评六十年代,国家经济进入困难时期,河南信阳的情况最为严重。当时的交通不便、信息传递速度也很慢,毛主席想要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需要很长的时间。
为了能够尽快了解当地的情况,毛主席就委派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河南信阳参加整风整社的工作。深受毛主席信任的李银桥,就是被派到该地区的人员之一。
1961年的元旦刚过没多久,李银桥就跟着其他同志一起到了河南。出发之前,毛主席在颐年堂接见了他们,并让他们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毕竟在困难时期,全国的经济情况和生活水平其实都很不好,更别提河南信阳这样的贫困地方了。吃不饱穿不暖,那是非常寻常的事情。
此外,毛主席还特意嘱咐他们:既然要与地方上的同志一起工作,就要尊重他们,不要搞特殊化,不能脱离群众。此次前去河南的人,全都是毛主席身边最为信任且亲近的工作人员。
这既是为了防止出现同流合污、共同遮蔽信息的现象,也是为了防止当地出现粉饰太平的假象。李银桥等人是带着假身份去的信阳,那里没人知道他们其实都是来自中央。
李银桥去了农村之后,对外的身份是从省里派下来的工作人员。李银桥等人在当地的伙食问题,都是由当地的农家解决的,因此他们也可以了解到农民的真实生活水平。
在信阳进行调查的那段时间里,李银桥一直住在一户农民的家里。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年纪较大的妇女,这位老大娘对从上边派下来的李银桥非常照顾,一直对他非常尊敬。
不过李银桥从不搞特殊待遇,他完全把自己当作了基层人员。住在别人家里的时候,他虽然享受这户人家的照顾,但是他也为这家人做了许多的事情。
李银桥住在这户农家之时,时常帮这户人家做家务。也是因为他完全融入到了当地农民的生活中,所以他才逐渐地了解到了当地的真实情况,并调查出了许多实用的资料。
当然,也是因为李银桥这样尽心尽力地帮助这户人家,所以这家人才会在他感冒发烧的时候尽力照顾他,还拿出了两个珍贵的鸡蛋给他补身体。
在李银桥住在农户家的这些日子里,这位大娘一直对他所做的事情十分感激,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处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于是,在某一日李银桥感冒发烧之时,她终于有了主意。
看着自家院子里的老母鸡,这位大娘想起了母鸡所下的鸡蛋,这在当时是十分有价值的营养品,出于感谢的目的,她就把自家鸡下的鸡蛋给了李银桥。
看着手里的鸡蛋,李银桥坚决拒绝了这份好意。尽管这是别人主动给的,但是他通过这些日子的接触,充分了解到了鸡蛋的珍贵性,所以他拒绝了这份好意。
不过大娘的盛情难却,在她的一再要求之下,李银桥最终接受了这份好意。毛主席知道此事以后十分生气,这也是他第一次对李银桥发火。
毛主席认为李银桥这是无故接受百姓的赠予,这是违反规定的。随后,毛主席严厉地批评了李银桥,并要求他写检查,结果他写了好几次都没有写好。
结语据李银桥的儿子透露,针对于李银桥在这件事情上犯的错误,毛主席一直到去世也没有原谅李银桥,而这也成为了李银桥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也正是因为有这件事时刻警醒着李银桥,所以才让他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处处行事谨慎,时刻以党和国家制定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不再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