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接触不少父母,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孩子沉迷游戏让父母十分头疼和崩溃。还吵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
吵了之后,孩子也会怼得更凶,骂完孩子会跟父母对骂,打也打不过,唠叨多了干脆就把门反锁了,任父母焦虑和崩溃。
似乎父母的难过与好意,担心与付出,对孩子来说根本熟视无睹。
我很能理解父母的无助与难过,也能理解父母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无私的心。
作为父母来说,想让孩子放下手机,读会书,学会点,纯粹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起点,希望孩子能过好他的人生,更希望在家的环境中,孩子能有个安身之地。
可是,孩子却丝毫不领情,把父母的好心都当作是对他的控制和压制。
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好心,对孩子来说只是“永远不被懂得的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为了能救赎沉迷游戏中的孩子,父母费尽了心,吃尽了苦,试了所有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理也讲了一箩筐。
所有能想的招都用了,孩子却还是像石头一样,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父母无奈之余,受挫之后,以及孩子叛逆的背后,还隐约告诉家长一个信号:之前硬碰硬的教育方法不管用了。
这时,父母无论想多少办法,找多高明的教育专家,想试图改变孩子,让孩子放弃手机,回归学习,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一位心理学大师说过:
孩子是不会主动改变的,除非他被父母看见;
孩子是不会主动改变的,除非他感觉被尊重;
孩子是不会主动改变的,除非他被父母理解。
孩子是不会主动改变的,除非他觉得自己有用。
深以为然。永远别想着强行或用一些筹码交换来改变孩子的行为,想个招让他放下手机,放下抗拒,回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或者说,只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教育,有一时的改变,摆烂也会再次发生,发生的概率和程度会更加激烈。
因为在被强行扭转的过程中,孩子压根没感受到自愿,没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就像水管根部漏水时,忙着在下游四处堵漏,即便一时有点用,很快就会再次失控。
对于控制孩子手机也是这样,父母忙着断网、藏手机、藏pad,忙着跟孩子斗智斗勇撒谎各种“电子产品不能用了“,只解得了一时,就会很快反弹,而且反弹时力度更措手不及。
没有一个大师,也没有一个办法,能让沉迷游戏的孩子,幡然醒悟,回归正常,但父母可以反向呈现,后退一步,不想着去管控孩子,多去想想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以及孩子匮乏的是什么?
面对沉溺手机和游戏的孩子,父母不妨试试这四步反向策略法。
第一步:想要孩子放下手机,不要急着焦虑,反向跟孩子搞好亲子关系。
但凡沉迷游戏的孩子,都被父母某种程度上忽略过。
父母对孩子的反馈方式出了问题,大多数只是要求和应该,很少有过理解和倾听。
只要是孩子说的话父母不认同,父母马上就讲道理和反驳,试图扭转孩子的错误想法。
父母这样回应孩子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有种“父母根本不理解我“的苦闷,再有什么困难或心事,孩子就不愿意再多说一句话了。
当孩子失去目标,有内耗或厌学时,就转身投入了游戏的“温床“。
因为在游戏里,孩子能觉得被理解,被懂得,有成就感,有快乐。
为什么孩子宁可在游戏里宣泄,都不愿意跟父母多说一句话,其背后也有孩子觉得给父母说了也没有半点用,他们只会焦虑和讲一些大道理。
亲子关系好,一切都能聊,能谈,亲子关系不好,别想让孩子说一句心里话。
第二步:一句不斥责孩子玩游戏,尝试跟孩子做同样的事,寻找共同话题。
父母一见游戏,就会火冒三丈,心里想的是:再这么下去,孩子要完了,要废掉了。得想个法,把孩子拽回来。
这时,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强行给孩子拽回来,而是尝试跟孩子做一样的事,去了解一下游戏,了解一下人物,跟孩子聊一聊他感兴趣的话题。
你想了解孩子,就得先了解孩子的喜好,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才能引导孩子理性克制的喜欢。
当然,这一切深聊的前提,还是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畅通的沟通。
父母要是愿意放下身段,放下身份,跟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的相处,结果会大有不同。
第三步:躬身入局,用耐心和爱宽容孩子,发现并放大孩子亮点,增加孩子自信。
父母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拿着自己曾经成功的经历或自己的价值观来绑定和衡量孩子,理所当然认为孩子也该这样才是坦途。
孩子没有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时,就会唠叨和约束。即便忍住不说,表情和焦虑以及说话的语气孩子早就洞察了父母心里每一个想法。
父母没有做到欣赏孩子,觉得孩子养废了,那孩子就会如父母所愿,一路废下去。
反过来,父母每天用放大镜发现孩子优点时,就会让孩子在摆烂中慢慢被唤醒内在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越吵,越批评,孩子越会摆烂更彻底,自信的孩子才有勇气,才有自驱力。
第四步:放手给孩子更多独立和为家人服务的机会,激发孩子的价值感。
不要把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王子和小公主,更不要给孩子灌输“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做“的观点。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他们想要独立,想要自由,想要证明自己,成绩要是成了孩子唯一的证明,要是厌学后,孩子的整个人生价值体系就摧毁了。
多培养孩子做一点学习无关的事,耐心的来引导,让孩子有种主人翁的意识,为家人服务的幸福感与价值感。
这时孩子才会具备更多的感恩意识,他的人生体系才会更丰富多元。
只有一个身心丰盈的孩子,才能慢慢从沉迷游戏中走出来,因为除了游戏他的人生还有很多美好且值得做的事情,即便一时不想学习,他也自己的消遣和价值体系,而不是有且只有游戏。
没有孩子被强行改变,但父母的行为和思想,理解与共情,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助推孩子获得更多的价值体验和放松方式。
父母自我改变这条路,道阻且长,但是最有效、最根源、最长久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