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洗尸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趣史汇 2025-01-08 16:14:39

位于中越边境第二段12号国界碑之间的中方一侧,有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它就是当年自卫反击战主阵地之一的老山。

老山山势雄伟,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22米。主峰之上,矗立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到老山视察时题写的“老山精神万岁”汉白玉纪念碑,高1.984米,宽0.428米,寓意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老山正门到主峰建有223台阶梯,表明为争夺此峰已牺牲223名将士。

从老山主峰往下眺望,能看到原来的老山主阵地。交通壕弯弯曲曲绕过山头,盘过山腰,像祖国万里长城一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猫耳洞防炮掩体散布其间,碉堡顺着地势层层叠叠,严严密密,明碉暗堡纵横交错。显出森森杀气。

老山主峰北侧平出面积约7500米的场地上,建有营房、纪念馆、人物雕像还有猫耳洞、战壕、瞭望哨等设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

距离老山仅数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麻栗坡烈士陵园。它背靠青山,面向绿水,竣工于1988年,占地50余亩,为云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革命烈士重点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均有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战士、工人、农民、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学生、国际友人前来参观悼念烈士英灵。

从面积上来看,麻栗坡烈士陵园不算很大,然而却是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建得最早、也最著名的烈士陵园。陵园里一共安葬了分别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的959位烈士。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35岁,既有团级干部,也有入伍仅仅几个月就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生命的新兵。

走在老山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的道路上,可以看到路边时不时会出现一个个水泥浇筑的平台。这些台子紧靠着绿荫葱郁的老山,台子上有长年奔流不息的泉水。如果没有当地人的介绍,现在来参观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这些台子的作用——它们就是当年给老山的烈士们清洗遗体的“洗尸台”,本地群众更愿意称它为“沐英台”。

老山战役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少有的惨烈战役。偌大的山头,被频繁的炮击轰成了白灰,花草树木全都被打掉了。蹲下身抓一把阵地上的土,里面全是弹片。

松毛岭战斗是老山战役中最惨烈的一战。在这场发生在1984年6月12日的战斗中,守卫我老山164号阵地的二连几乎全部阵亡,增援上去的一个排45人也几乎全部牺牲。后来还是我军出动了119炮群,集中全部火力猛轰164高地,才收复了164高地。

据收复164高地的战士回忆,他们冲上164阵地时,阵地上尸横遍野,到处是残肢断臂,惨不忍睹。

二、

对于我军牺牲战士,他们的遗体是怎么处理的呢?

据参加遗体处理的韩亚清回忆:“1984年6月13日凌晨4点30分,他们接收到全师参战后的第一位烈士——师炮团二营四连战士杨献龙。按照预定方案,我们与炮团转运组办完交接后,即将杨献龙烈士抬到洗尸台上,对烈士身体进行清洗,军医李天国和卫生员畅新乐对头部整容。

杨献龙同志是刚从教导队出去不久的学员,大家都比较熟悉他,然而在近距离面对老战友被固血覆盖的伤口和不愿闭合的双眼,大家都哭了。我协助军医对伤口进行了清理和缝合,看着李军医颤抖的双手和满脸的泪水,我也泣不成声。

给烈士洗过脸后,又将胡子刮的干干净净,然后涂了胭脂。一套从内衣衬衣衬裤到绒衣棉衣外罩;从腰带帽子到领章帽徽制式军服穿毕后,邱干事从正面、侧面、全身、头部四个方向进行了拍照。这时再看小杨已似安祥入睡的神态,我们才喘了一口气。最后我们和护送的官兵一起为小杨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庄重的告别仪式,就送他上路了......”

清洗完遗体后,接下来要对烈士进行登记。包括姓名、籍贯、年龄、部别、职务、牺牲地点、牺牲时间等,都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核对。识别登记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对于个别因炮火导致容貌损伤较大,一时难以辩认的,要先存放到冷藏室,再抽调人员进行核对。

对遗体拍照是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最考验人的一环。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想的情况,比如有的烈士手臂怎么也拉不开,牺牲后还保持着架枪射击时的姿势,为避免弄断骨头,为其穿衣时只得把衣袖剪开放置在胳膊上。

有一位战士牺牲后泡在河水里很多天,全身浮肿发黑,手指稍微碰一下便将身体戳破,而且五官已开始生蛆,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即便这样,战士们在处理时也没有谁回避和应付了事,而是用棉球竹签蘸酒精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将遗体清理干净。

完成这些步骤后,开始给烈士穿上新军装,是党员的,要覆盖党旗,最后再进行拍照存档,之后送去火化。火化完成后,将骨灰装入骨灰盒,并将烈士的姓名、籍贯、部别、职务标注清楚,再将烈士安葬在烈士陵园之中。

令韩亚清印象最深的,是在清理一位烈士遗体时,发现其口袋中有一纸条上写着:“党支部,我上袋内有一元钱,替我交最后一次党费”。

因牺牲烈士太多,洗尸台也建了很多,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据不完全统计,老山战役期间,洗尸台为12000名烈士清洗过遗体,让他们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

三、

2014年,韩亚清和当年一起清洗过烈士遗体的几位战友,自发组织起来,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拜牺牲的烈士。

在韩亚清当年清理过的烈士史晓阳的墓碑前,韩亚清从兜里掏出一盒烟,抽出两根熟练地噙在嘴上。打火机蹦出火苗,引燃了香烟,他俯身放在了史晓阳的墓碑前,扶着墓碑低声说:“吸烟了,战友。”

“他是冲锋时被手榴弹炸伤,后来又中枪才牺牲的。”韩亚清心情沉痛地向其他人介绍说。

家住在麻栗坡县城的守陵人李志林告诉几人:每年的清明节、春节,总会有很多群众来到陵园祭拜烈士,每年的清明节是人最多的时候。那一天,陵园里鞭炮从早鸣响到晚,烧纸形成的烟雾升腾在陵园间,人们敬献的花圈会把纪念碑周围堆满。

和韩亚清一同前来的湖南衡阳退伍老兵贺新义,是千里迢迢来找当年的老班长的。他清楚地记得,“班长牺牲那天,是我上阵地第7天。我们一起搜索山洞,班长走第一个,我第二个,突然一声枪响,我们立即卧倒,班长却还站着,又响了一枪,班长倒在了地上。”

消灭敌人后,他才发现班长中了两枪,第一枪从胸口穿进去,第二枪从腰部射入。班长知道自己不行了。贺新义问他有什么话要交代,“他没说两句,就交代照顾好他的父母,就牺牲了。”

快20年过去了,到这里来看看是贺新义的心愿。在班长的墓碑前点燃了香、烟和纸钱,贺新义恭恭敬敬地鞠了3个躬,口里喃喃地说道:班长,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四、

就在韩亚清和贺新义等人来祭拜战友的这一天,,云南省军区边防某团七连,也恰巧来到烈士陵园进行新兵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支参加过边境作战的英雄部队,有30多位烈士长眠在麻栗坡烈士陵园。

连指导员李云春介绍说:“陵园是我们搞教育的好地方,每年新兵下连队、老兵复员、八一、清明节,这些时间点,我们都要去烈士陵园。另外,连队里提出了“一忆三比”——回忆戍边卫国光荣史,与革命先烈比艰苦、比贡献、比干劲。“到烈士陵园就会发现,很多烈士十七八岁就牺牲了,对照他们,战士们就更容易面对立功受奖、走留等问题,也便于他们矫正人生观、价值观。”李

李云春曾是团组织股的干事,他的职责之一就是接待各级来扫墓的人员。2005年4月,一位云南曲靖籍烈士的老父亲带着小儿子前来扫墓,李云春陪他们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

满脸皱纹的老父亲脸上挂满泪水,一看到儿子的墓碑就放声大哭:“儿子,爸爸对不起你啊!”烈士牺牲于1984年,1985年老父亲赶来扫过墓,此后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再没来过。其间当地民政部门也组织过集体扫墓,但他家中有事最终没能来。如今小儿子已经30岁,他也老了。老人泪眼婆娑地对小儿子说,“将来我不在了,你也要经常来看你大哥。”

老人的儿子是在一次任务中触雷牺牲的,从他的骨灰里找出10多块弹片。怕老伴伤心,多年以后,他才告诉老伴大儿子牺牲的消息。朴实的老人多年来从未向国家要求过什么,扫完墓走时,他只带走了一本写满英雄故事的团史。

有一年年清明节,有人在烈士陵园拍到了烈士赵占英的母亲赵斗兰老人,由于贫困20年后才第一次来为儿子扫墓的照片,并将这张老妈妈手扶儿子墓冢、悲伤哭泣的照片发到网上,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一位名叫“云淡水暖”的网友为这幅图片配了一首名为《妈妈,我等了你20年》的诗歌。这首催人泪下的诗和照片一起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出现了各种朗诵版本。无数网友纷纷解囊,为贫寒的赵妈妈捐款。

虽然那场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但只要一回忆,韩亚清的心情便难以平静:“麻栗坡安葬的都是我的战友,他们风华正茂,立过那么多功,最后牺牲了,到烈士陵园看一看,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参考资料:

光明网:《长相忆》

《中国青年报》:《那座叫麻栗坡的烈士陵园》

0 阅读:56
趣史汇

趣史汇

仅是一闲云野鹤之士,隐于野